当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思考论文_郭银辉,李常悦

当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思考论文_郭银辉,李常悦

暨南大学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文化学习也是二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当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文化教学应该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现实性的原则,教授深层文化观念的原则。

关键词:文化教学;深入浅出;现实性;深层文化观念

一、引言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同时还要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信息,这点已经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界的共识。虽然文化教学受到了重视,但在实践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如在课堂教学中,文化依旧以“第五技能”游离于中心课堂之外,很多教师在教授文化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涉及文化的表层。再如教材编写方面,周小兵等(2010)考察了九部汉语文化教材,结果发现,不少教材古代知识文化比例太大,远远脱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既然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共识,可是实践的过程中却发生了这么多问题,因而,对于文化该怎么教,怎样教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正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张占一(1990)最先从功能的角度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李泉(2011)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教学应该教授交际文化而非知识文化。可是在实际运用中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界限并非那么清楚,如“凤凰”从其本意来看代表吉祥,高贵等,是属于知识文化的范畴,生活中我们也有“她是村里飞出的金凤凰”这样的说法,用来说一个人出生不好,但是后来很成功,如果理解不准确必定影响正常的交际,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凤凰”又属于交际文化的范畴。所以不赞同李泉提出的文化教学只教授交际文化的观念。李枫(2010)提出文化教学应该分阶段处理,是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他提出在初级阶段应该点到为止,中级阶段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高级阶段主要是学习者潜移默化地学习。“点到为止”,度在何处?而怎样“循序渐进”都没有做出具体回答,“潜移默化”地学习更显空洞。学术界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跨文化交际的原则,认为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去教授两国之间有差异的文化。他们关注的视角大说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其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我们无法做到考察这么多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跨文化交际”这一原则,很难实践。

综合考虑以上提出的问题,总结前辈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该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现实性的原则和教授深层文化观念的原则。

二、深入浅出的原则

在文化教学中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一方面是考虑到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水平,另一方面是结合学习兴趣考虑。

在文化教学的课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将文化内容讲得过深,忽略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暨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一堂文化教学实践课--《有关“忠”字的文化知识》为例: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很多教师几乎涵盖了有关“忠”字文化内容的方方面面,具体涉及到“忠诚”“忠君”,“忠“忠孝”等等,时间跨度从先秦讲到当代。其次,在讲解方式上也过于深入,比如在给留学生解释什么是“忠恕”的时候,引用的是《论语》里的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段古文接着一段古文,连中国学生都会乏味更何况留学生呢?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没有在文化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

“深入”是指一个教师在准备一堂文化课的时候,要参考很多资料,准备充足的内容。“浅出”是指教师在输出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将内容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按照“深入浅出”的原则,对以上案例做一下修改。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给学生减负。结合当代中国有关“忠”的文化,重点讲解“忠诚”“忠孝”忠厚”,而关于“忠贞”“忠君”“忠惠”等可以简单讲一讲,做到详略得当。其次,在讲解方式上,例如讲解“忠恕”,选取一个有关“忠恕”的小视频,小动画来呈现,远比直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要更形象更生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现实性的原则

在文化教学中坚持现实性的原则,主要是大多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用汉语进行正常的交流。在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可是在课堂文化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文化冲突,而是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如为留学生编写的文化教材《中国文化》,参考其目录:1.中国的地理概况2.中国的古代神话3.汉字4.中国少数民族......13.中国古代的历法14.丝绸之路15.中国陶瓷。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关注了文化的冲突,他们认为文化冲突的来源是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够产生的,所以把重点放在了文化差异上。这一点是正确的,可是在实践中却困难重重。是因为我们往往关注的文化差异是中西文化差异,而往往在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学生,我们不可能耗费大量精力去研究中国与每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实际运用中,“跨文化”就显得纸上谈兵了。

所以留学生往往遇到这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比如去参加中国人的婚礼,礼金应该送多少;怎样准确使用筷子等等,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去考虑教授留学生在当代中国存在的文化现象,相比教授那些古代的文化知识,是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汉语学习的。

谈及文化教学应坚持现实性的原则,尽然是现实的,就无法避免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糟粕。往往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些不好的文化现象,所以留学生遇到这些问题往往难以理解。比如,中国人经常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中国的卫生环境差,插队等等,如果我们事先在课堂中去给学生解释这些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中国厕所卫生很差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民素质还不是很高,还有很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公共厕所使用频率大,影响了清洁人员清洁的速度。如果事先打好了预防针,可能老外在现实中遇到这些问题也不会大惊小怪了。

四、教授深层文化观念的原则

基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文化教学中坚持教授深层文化观念的原则,才能让二语习得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深层文化观念是指隐藏在文化习俗,文化产品后的信仰和价值观,它是导致文化行为的产生的原因。例如,中国人过年要吃饺子,元宵节要吃汤圆,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团圆观。然而,往往在文化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去教授处于表层的文化产品却忽略了处于深层的文化观念。从汉办培训志愿者教师来看, 不难发现,方案要求教师掌握一些剑术,剪纸,国画,书法等才艺。这些教师往往也将这些刚学到的技能迫不及待地在课堂上展现,甚至自己写的书法,画的国画都不怎么样。这样的教学让留学生误以为中华文化就是剪纸,包饺子,打太极这么简单。如果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太极拳所包含的阴阳辩证理念,中国建筑中所包含的尊卑有序等。这样学生才会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那么教授文化的深层观念应该在学习者哪个阶段教学呢?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张英(1996),认为在初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知其然”。李枫(2010)认为,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掌握了其母语文化的成年人,不仅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也有逻辑推理与理解能力,因此,尽管一些在高级阶段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在初级阶段掌握。本文支持李枫的观点。如果像张英的说法,我们在初级阶段就遇到了一个文化现象,先只讲一点表层等到高级阶段再讲深层的一面,首先是教学效率慢,其二就是如何全面衔接的问题。正是由于我们教授的对象大多都是成年人,即使是深层的文化观念,其理解是不存在问题的。

当然本小节所论述的深层文化观念的原则和前面所提到的深入浅出的原则并不矛盾,“浅”主要是指减少教学内容,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生动具体,而不是指文化内容停在表层。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的效率,教学的效果,帮助留学生真正理解到中华文化,在文化教学中应该坚持教授文化的深层观念。而且应该将其贯穿到学习者学习的每个阶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教学中应当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现实性的原则,以及教授深层文化观念的原则。坚持这些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去重视这些以往所忽略的方面,而不是对其他文化教学方法的排斥。坚持现实性的原则,不代表传统的文化不需要讲,只是说更侧重于当代的文化现象;讲授深层的文化观念,不意味着不用再讲表层的文化现象,而是透过表层讲内在。

参考文献:

李枫.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

周小兵.基于中外对比的汉语文化教材系统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

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

赵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误区和目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

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6.

作者简介:

郭银辉(1992.3.6——):女,24,汉族 籍贯:湖南省邵阳市,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李常悦(1992.3.7——):女,24,汉族 籍贯:云南省昆明市,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论文作者:郭银辉,李常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当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思考论文_郭银辉,李常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