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盛妮妮 王振武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盛妮妮 王振武

盛妮妮 王振武(山东省青岛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 266742)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发生的5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40%-90%;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年龄、前置胎盘及贫血都易引起产后出血;剖宫产较自然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及产时给予预防性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分娩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09-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临床稍微忽略或处置不当、救治不力,产后就可迅速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危害产妇的生命和健康。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阐述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3年9月于本院分娩产妇2602例,其中产后出血56例。年龄23-39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38例,顺产20例,剖宫产36例。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积极治疗后无1例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出血量测量方法:顺产者于胎儿娩出后,羊水排净后将集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产后2小时将产垫和卫生纸称重测量。剖宫产分娩者于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净羊水,而后用负压引流瓶吸血,术后清理阴道积血和纱布称重计入出血量。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

2、结果

2.1产后出血的原因

在本院救治的56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不能正常收缩,便不能压迫胎盘剥离后的血窦止血。造成宫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有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恐惧分娩,精神受到刺激,过度疲劳,产程延长,滞产,急产,使用镇静剂过多或麻醉过深,孕妇合并肝脏或心脏疾病,血液病等。局部因素包括子宫过度膨胀使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肌纤维缩复,巨大儿,双角子宫,子宫肌瘤,膀胱直肠过度充盈及卵巢肿瘤阻碍子宫收缩。产后出血在以下产妇易发:高龄产妇和初产妇,尤其是年龄≧35岁的产妇,其身体恢复功能降低,子宫肌纤维弹力下降,分娩时宫缩乏力容易导致出血量增加;初产妇较经产妇更紧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其子宫纤维缺血缺氧,子宫肌组织水肿,凝血功能障碍等,势必影响产后子宫收缩,从而导致产后出血;羊水污染者,胎粪、污染羊水也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2.2产后出血的预防

1加强孕前宣教,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流次数,从根本上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严密观察产程,应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引起产程延长的因素,及时处理,避免宫缩乏力。3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并注意出血。4正确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5胎儿娩出后及时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止血。6加强产后观察,及时排空膀胱。

3、讨论

3.1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间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产科死亡率的45.5%,尤其在农村,约占80%,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3.2在本院56例产后出血病例中有50例产后出血是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因此加强产妇产后2小时严密观察极为重要。

3.3对孕妇定期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正确处理产程,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保证产妇充分休息并注意补充饮食,并依据产程的不同阶段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缩短产程,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4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有药物治疗,按摩子宫,宫腔纱布条填塞,盆腔血管结扎,B-lynch缝扎术,子宫切除等。

总之,重视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保证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论文作者:盛妮妮 王振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9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盛妮妮 王振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