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霜 刘霜

李霜 刘霜

成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目的 分析在压疮伤口护理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16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8)和观察组(n=108),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精心护理结合湿性愈合理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压疮护理中结合湿性愈合理论,提高创面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压疮伤口;护理;应用

压疮是临床愈合难度较大的慢性伤口,其是指皮肤、肌肉与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引发原因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所致,压疮多发生于骨隆处[1]。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伤口将会出现溃疡而导致患者疾病的恶化,给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在压疮伤口护理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的效果,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的主体为我院收治的216例压疮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8)和观察组(n=108),其中对照组男患者51例,女患者57例,年龄65~86岁,平均(75.2 2.3)岁;观察组男患者53例,女患者55例,年龄65~87岁,平均(75.8 2.4)岁。经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伤口的换药、清创等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精心护理结合湿性愈合理论,具体内容包括:

(1)压疮分期:首先对患者进行压疮伤口分期,主要以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发布的新的分期系统作为参考,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不可分期。

(2)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压疮部位、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周围皮肤状况;压疮伤口颜色的评估:①红色伤口: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红色伤口,创面肉芽呈鲜红色,且边缘整齐;②黄色伤口:多为慢性伤口,主要是由渗液堆积形成的块状的坏死组织细胞;③黑色伤口:干燥的黑色创面,伤口呈结痂状态[2]。

(3)各期压疮创面处理:①I期压疮:首先对创面进行生理盐水的清洗,之后采用水胶体敷料改善压红与瘀血状况,采用皮肤保护膜保达到保护皮肤的效果,需注意皮肤破损处不可使用。②II期压疮:采取常规方法清洗创口,但需注意创面的感染[3]。将水胶敷料应用于未破的小水疱治疗中;大水疱可将溃疡粉喷于表面,之后再采用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将水体敷料应用于真皮层破损且渗液较少的处理中,泡沫敷料则应用于渗液较多真皮破损处理中。③III~IV期:将水凝胶敷料与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干痂的处理中;将水凝胶敷料联合泡沫敷料应用于黑色坏死组织或黄色腐肉组织且渗液少的创面;将水凝胶敷料、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应用于黑色坏死组织或黄色腐肉组织且渗液多的创面。窦道: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应用于渗出液多的创面;将溃疡糊联合泡沫敷料应用于渗液较少的创面[4]。④不可分期压疮:首先对创面进行保守性机械性清创,再根据创面情况采取合适的湿性敷料。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为四个指标(1)治愈:创面愈合,上皮覆盖,皮肤颜色正常,不留瘢痕;(1)显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肉芽生长;(3)好转:创面渗出液有所减少,且创面无扩大现象;(4)无效:创面没有变化或扩大,渗液无减少或增多。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治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研究

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后,选择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一系列针对的处理,针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针对验算,在分析之后,如果P低于0.05,那么就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分别采用t、X2对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x±s)完成一系列有效的检验以及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讨论

压疮作为一种慢性创口,其愈合时间较长,其给患者健康与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展开治疗,极易导致患者伤口感染,加重患者病情。为了加速伤口的愈合,在护理工作中结合湿性愈合理论,通过给予患者现代新型敷料,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且有助于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压疮治愈率得到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87.9%);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高于对照组(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能够提高患者压疮治愈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压疮护理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顺锡.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4):112-113.

[2]祝启兰.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实践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2):128-129.

[3]宁小玲. 湿性愈合理论治疗难免性压疮1例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8):155-155.

[4]王湍淑. 湿性愈合理论在52例压疮患者临床护理实践[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 29(6):581-582.

论文作者:李霜 刘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李霜 刘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