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肖志方

肖志方

北京市顺义区66055部队医院 101300

摘要:目的 分析混合痔的临床治疗经验,针对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术式。方法 搜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中,抽取2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传统的外剥内扎术为一组,内痔部分分别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及铜离子电化学疗法(ECTCI)而外痔部分采用电刀微创切除术为另外两组。对比疗效。结论 ECTCI+外痔电刀微创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手术操作简单,创面愈合快,术后疼痛轻,尿潴留及术后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治疗价值高。

关键词:混合痔;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外痔电刀微创切除术

混合痔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仍以外剥内扎术为主,但随着成熟的医疗器械的出现,采用吻合器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用铜针作为电极刺入痔体的“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部分,用电刀微创切除外痔部分的方法逐步得以盛行,明显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术后疼痛,减少了并发症。

1.临床资料

搜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60例混合痔患者,年龄18—72岁,男性196例,女性64例,外剥内扎手术32例,PPH+外痔微创电刀切除术65例,ECTCI+外痔微创电刀切除术163例。

2.方法

所有手术均采用骶管麻醉。外剥内扎术〔1〕是在紧靠外痔的下端做尖端向外的V型切口,在皮下静脉丛与括约肌层间剥离至齿状线上0.3cm,钳夹外痔顶端向外轻轻牵拉,暴露内痔,另取钳夹持内痔基底部,以10号丝线自夹持内痔的钳下方,行内痔根部结扎。以同样方法剥离结扎其他痔核,一次剥离痔核可达3—6组,各结扎点间须保留1cm以上的正常钢管粘膜。PPH手术:置入透明肛门镜扩肛,显露痔上粘膜,于齿状线上2.5—4.0cm处的同一平面,用2-0的可吸收线做粘膜下层潜行的荷包缝合线,将线引入吻合器,将吻合器置入肛管的同时牵引该线,将待环形切除的痔上粘膜引入吻合器,击发吻合器行切除、钉合,出血处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ECTCI手术:将铜电极刺入内痔体,通电3分钟即可。PPH及ECTCI手术的外痔部分均采用电刀微创切除。

3.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操作简单,微创,术后48小时疼痛轻微,疗程短,发生尿潴留、术后出血、肛管狭窄、形成外痔性皮赘少是判断手术及愈后良好的标准。

4.结果

外剥内扎手术均为开放性,操作复杂,尿潴留、术后出血,特别是外痔性皮赘形成的几率大,创面愈合时间长。见表1.

表1 外剥内扎术治疗效果

5.讨论

5.1混合痔手术治疗术式的发展

传统上混合痔的手术是“外剥内扎术”,在此基础上有些同时采用了消痔灵注射术、部分内括约肌的挂线术、部分内括约肌的侧切术等。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依赖器械出现了很多术式,这些术式将混合痔中的内、外痔部分分开处理〔2〕,外痔部分多采用电刀局部微创切除,或是闭合式切除术;内痔部分的处理有很多种:负压吸引器胶圈套扎术、超时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PPH、ECTCI等。

5.2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

混合痔只有出现出血、疼痛、嵌顿、脱出、血栓形成时才须治疗,不能“见痔就治”。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而不是针对痔的本身。

5.3手术术式的正确选择

现代混合痔的治疗原则是:内痔内治,外痔外治,重肛管,轻肛缘。治疗内痔的机理是阻断血流、上提缸垫。治疗外痔的机理是减轻疼痛、消除皮赘。医患双方都愿意选择安全有效,操作快速、简便,疗程较短,无痛或微痛,并发症少且经济的术式。我们建议:对于较重的急性嵌顿、水肿及坏死较明显的混合痔,应采取外剥内扎术,或是等炎症及水肿消除后行PPH或ECTCI,强行PPH或是ECTCI,疗效较差,或会引起大出血;对环状脱出的混合痔,操作熟练者,应采用PPH,术后应观察有无大出血及吻合钉脱落的情况;大多数有症状的混合痔患者,应采用ECTCI,该术式对内痔的处理基本上无创,疼痛、尿潴留、肛门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很少出现,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东铭,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7-99.

[2]李东冰,外科技术发展对痔诊断、治疗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5):1-4.

论文作者:肖志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混合痔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肖志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