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_黄丽妮

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_黄丽妮

黄丽妮

德保县中医医院

【摘要】高血压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问题,是冠心病、脑出血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结合中医学理论,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对于 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在结合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简要阐释了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生活起居护理、劳逸结合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穴位疗法护理、健康教育、用药依从性等方面阐释高血压疾病的中医护理及其相关研究旨在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于借鉴。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253-01

高血压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问题,是冠心病、脑出血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中医里高血压疾病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临床多由于紧张,过度思虑劳累,五志过及化火,或嗜食酒肉肥甘所致气血阴阳失衡所成,可见头眩、眼晕、耳鸣,眠差梦多,头胀痛,终致心、脑、肾功能的改变,形成更严重的后果。辨证防治研究中,通过对病人进行整体优化式护理,将病人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的稳定状态,从而有效的避免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一、病因病机的相关研究

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中医学已有其独特的见解,其病因多由于精神紧张、嗜食肥甘、饮酒过度,七情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劳累过度、思虑过度。病机总的来讲为阴阳失衡,气血经脉运行失常,但其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张笑丽等主张高血压疾病的病机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从而木失滋养,引发肝阳上亢化火,火越于上而发眩晕头痛。

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疾病的病机特点,刘海娜等主张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阴阳失调为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以内生风火痰瘀等之邪为标,形成阴亏于下,阳亢于上,火越于外,风动于内,瘀阻于脉,痰淫于络之势,使得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致,致使诸变生焉。郑丽维则主张:病之本为肝肾亏虚,病之标为阳亢痰瘀;本病证候由于脏气的虚衰较为多变,易兼中风、胸痹等并发症。邓旭光从六淫入手将高血压疾病的病机归结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并阐述高血压疾病早期症状一般以阴阳失调为主。张晓天认为高血压疾病的病机是阴阳失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并突出了风、火、痰、瘀、虚这 5 个方面的因素。丛鹏等学者主张遗传因素、超重或肥胖、饮食失衡(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以及精神因素均为高血压疾病主要病因。其中遗传因素、超重和肥胖均属于体形偏大,超过了人的正常范围,按照《内经》所云阳化气、阴成形之论,此为阴盛阳阻之态势。高盐属于阴多之物,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属于阳少之品,两者也都是阴多阳少之象。在压抑紧张烦躁的环境中,可阻碍人的阳气向外舒展之势。因此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机应是:气血上升太过、而外达受阻,阴阳相争,而阳不胜阴。因此,通过以上文献总结可知,因病人自身体质不佳、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精神及遗传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失调、肝肾亏虚及代谢障碍成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二、高血压疾病的中医护理及其相关研究

(一)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为一个整体,居住环境与起居条件的质量和治疗高血压疾病疾病疗效密切相关。按照以往临床调查,发现高血压疾病病人适宜在空气清新、环境安静、起居整洁、光线柔和、室温适中的环境下生活。在高血压疾病疾病治疗期间,病人可能由于气血的亏虚、髓海不充而出现头晕的症状,所以该类病人应以休息为主,可闭目养神,尤其是在病人下蹲、下床或入厕时,更需有人陪护。在病人沐浴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防止发生意外。对此,医护工作者对每位病人应做到耐心解释、细致观察、微笑、热情周到,让其对自己信赖并安心的接受治疗。

(二)劳逸结合护理

按照病情进行指导。首先评估病人的活动耐力,共同制订活动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肢体活动、散步、太极拳,引导放松反应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理论认为适时锻炼,可舒筋通络,畅通气血,调和营卫,健脾益胃,反之过劳则耗伤精气,上下俱虚;适当休息则可养精蓄税,反之过逸则气血郁滞,筋骨懈怠。因此应强调劳逸结合,按照病人自身情况合理地安排相关活动,以劳而不倦为要旨。

(三)情志护理

按照最新文献记载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情志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思想,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高血压疾病病人实施辨证施护。平常应多与病人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再结合不同情况因人因级实施护理并给予正确引导。面对在治疗中不良因素影响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出现反复的血压波动的症状,护理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分析,培养病人主动乐观态度,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时效性。黄萍结合自己的研究给出以下几种较为合理的方式:其一为音乐倾听法,可用病人喜欢的方式播放音乐,每天播 2 次,每次 60 分钟;改善其焦虑情绪,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其二为放松静坐法(气功疗法),先对病人普及相关高血压疾病知识。可以使用带有引导词的磁带,使病人全身放松,自然端坐,闭目敛神,,同时均匀平缓地呼吸 3 ~ 4 分钟,然后缓慢睁眼,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钟。这种方法可使病人消除心理障碍,摒弃杂念达到调心、调身、降低血压的效果。其三为兴趣培养,可按照病人年龄、性别、爱好等,培养发展病人多种兴趣:如绘画、打太极拳、散步等,使病人得到愉快,可以消除疾病带来的顾虑。

(四)饮食调护

中医理论认为嗜食致脾胃积热,灼伤阴液,痰浊内阻,也容易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护理工作者可以在“食药同源”和“食药同治”的理论指导下给病人进行食疗。例如:芹菜、茭瓜、红薯、猪毛菜、海带、菊花脑、紫菜等。对于肾精不足型的高血压病人,可常吃银耳片、黑木耳、鲜笋片等。痰浊内阻,可经常吃蛋类、牛奶、鱼类、水果、豆制品等。并详细分述各型饮食。

(五)穴位疗法护理

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可按照高血压疾病的不同证型和病人个体因素,灵活采用体针、耳穴、穴位贴敷、穴位红外照射等各种穴位刺 激 方 法,亦 可 采 取 多 种 方 法 交 替 治 疗,坚 持 定 时运用。

(六)健康教育

在病人入院时,首先行高血压疾病知识的宣教,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用药常识。在其出院后,应当切实合理安排生活,定期检测尿常规、血糖、肾功能、血脂,按医嘱坚持服药。定期测血压,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切忌擅自停、换药。特别要关注血压升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病人突发头晕、头痛、心悸,应全身放松,平卧,含服心痛定 1 片待症状稍缓后立即就医;或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尿失禁等症状,也应在第一时间到医院诊治

(七)用药依从性

李娜通过追踪 76 例老年高血压疾病病人出院后用药情况,得出了老年病人家庭用药依从性差从而影响血压控制的结论。为此提出的护理对策如下:首先对疾病不予重视和擅自停药者加强心理护理,向其说明高血压疾病得不到控制的危害性,使病人主动配合用药。其次按照病情优化治疗方案,减少药物种类,清楚标记药物名称、剂量以及服药时间,方便病人记忆,对于老年人服用的剂形应在有效地维持降低血压药的血液浓度情况下避免多次用药,避免运用贵重药物,减轻经济负担。此外,搭配合理的膳食,饮食低脂低盐,清淡,少吃高胆固醇食物或动物脂肪,忌烟酒,适锻炼。

三、结论与展望

结合新形势下研究进展可知,对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应当从生活起居护理、劳逸结合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穴位疗法护理、健康教育、用药依从性等多方面入手。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有关于中医高血压护理的研究也会不断深化,对此相关护理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究最新研究进展,提示临床实践水平。最后,期待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高血压护理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学敏.高血压疾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4:7-9.

[2]王彤,齐冬梅,李平.高血压疾病中医情志测评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7:3345-3346+3373.

[3]邓婷婷.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4]邱华丽.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疾病病人血压变化规律及辨时给药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5]祝海波.辨证施护对高血压疾病病人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6]张笑丽,苏慧敏,孙天福. 首乌降压胶囊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288 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5):55 ~ 57.

论文作者:黄丽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高血压疾病中医护理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_黄丽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