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_产业转型论文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力量,同时产业优化升级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因此,选择那些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强盛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并且进行创新和推广,将有助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实现。技术选择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战略夺取技术优势的前提,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在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时刻,评估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文将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找出技术进步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和二者关系的逻辑推理模型,并进一步利用2003-2011年间的全国各行业宏观数据,对我国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进行验证,期望得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选择有益的启示。

一、文献梳理

虽然技术进步可以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但在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方面经济学家却有较大的分歧。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Romer[2-3]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由技术变迁驱动的,卢卡斯[4]则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干中学等因素内生决定的,使用最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可以带来经济的持续繁荣;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使用处于发达国家技术前沿后面的技术[5],虽然可以进行技术模仿和创新,带来经济发展,但却不能带来二者差距的必然缩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要想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并进行创新,技术选择尤为重要。

Atkinson和Stiglitz[6]把合适技术的思想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提出了区域性的干中学理论。而Acemoglu和Zilibottj[7]则认为进口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利之处,因为技术引入发展中国家会因为劳动技巧和技术之间的不匹配而带来总要素生产率的下降。Lin[8-10]的技术选择假说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够成功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这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造成的,没有更好的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发展此类要素密集型产业,造成了资源配置扭曲和经济效率低下。而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会诱导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企业低成本地从较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进而带来产业和技术结构升级,促进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收敛。[11]

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分别强调了技术进步和结构转换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万劲波、崔志明等[12]探讨了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和异同及产业发展的影响。沈坤荣、赵博[13]根据长三角地区1978-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动趋势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的技术选择情况。黄茂兴、李军军[14-15]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以1991-2007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例,通过构建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通过技术选择和合理的资本深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技术变迁的方向与本国资源禀赋相一致,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潘士远[16]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技术选择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发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引进)适宜技术而获得比发达国家快的经济增长,最终实现人均收入水平的收敛。刘雅南、邵宜航[17]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过程中仍然必须注重劳动偏向型的技术选择,而借助政府作用大力提升各层次的人力资本以促进技术与劳动要素的匹配,是实现技术变迁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段志民[18]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三大地区内部各省区市的技术选择指数均呈现收敛趋势,导致了在我国技术选择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不同。李飞跃[19]在一个现代部门技术选择内生的经济结构转变模型中,通过引入政府对技术选择的干预,考察了技术选择在经济发展中的多重影响,发现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选择、要素价格、经济结构以及技术进步是紧密联系的;政府对技术选择的干预,能够通过要素的相对生产效率影响要素价格,进而调节部门间的要素配置,改变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速度。

同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需要新兴技术支撑。李欣等[20]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德尔菲法和粗糙集的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选择模型,结果发现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储能技术选择为例,运用该模型对能应用于新能源并网发电的储能技术进行了评价分析,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刘旭东[21]则以山西省太原市为案例,探索了资源型城市政府在推动技术选择、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覃成林和李超[22]则通过三种常用空间权重及技术选择指数TCI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技术选择,进而对其现代产业的发展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多数城市选择了偏离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发展政策。

对于开放的、自由的和竞争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而言,合理的比较优势战略可以诱导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内生激励企业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进而促进产业和技术结构升级。因此,在中国各省区存在较大的要素禀赋结构差异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工业化进程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各省区普遍强调通过技术选择发展高科技产业,选择先进技术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此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为此,本文从分产业的角度研究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并且实证检验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突破了原有将所有制造业放在第二产业“大箱子”里的模糊性,探索更为细分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选择的关系,将有助于缩小产业间的技术差距。

二、理论与方法

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结构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是一致的。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宜技术,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比较优势理论中论证了技术结构与要素投入结构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升级提供基础,内生决定着最优产业结构。因此,能够区域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的技术才是有效的技术选择,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可以反映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定量化技术选择并进行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为了反映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理,本文遵循规模报酬不变的C-D生产函数假设各产业的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用结构变迁效应表示,结构变迁效应等于动态效应和静态效应之和,即,它们之和数值的正负、大小可以反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性。因此,式(7)和式(8)一致说明:选择有利于本国发展的超前和适用技术,有助于资本深化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此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又可以较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速度。国内学者林毅夫等[11]人则利用技术选择假说,结合发展中国家的数据验证了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其要素禀赋结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技术结构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看,珠三角的外向型产业、长三角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山东半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实也论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本文选题并进行验证奠定了逻辑基础。

三、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技术选择指数

(1)技术选择指数的含义。如式(5)所示,技术选择指数是指一个经济体的制造业中各行业的实际资本劳动比率,除以整个制造业体系的资本劳动禀赋量比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战略对于比较优势战略的偏离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本文把技术选择系数定义为行业资本—劳动比率与全国行业整体平均的资本—劳动比率的比值。

本文用2003-2011年间的全国各行业宏观数据进行检验,共包括39个行业。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并用2002年的不变价格对各年产出进行缩减。

四、实证研究

(一)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的变量分析

1.各行业技术选择指数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来,2003-2007年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的技术选择系数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他产业变化不大或者呈现出下降态势。这说明了这些产业的资本深化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速度在提升,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提高。

从各行业技术选择系数的大小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的技术选择系数比较高。这说明了2003-2011年间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的比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速度也比较快。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发现2003-2011年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7个行业既保持较高的技术选择指数,又表现出技术选择指数的不断增长。这说明了这几个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速度较快较好。

2.各行业人均产值变化

从2003-2011年间各行业人均产值变化来看,所有产业的人均产值都在增加(见表2)。这说明了这段时期中国的整体产业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带来资本深化和产值增加,进而导致人均产值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暗示着中国技术选择的整体科学性。

(二)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理

在将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变化转化成可度量的指数之后,本文将继续引入所有者权益为代表的股权结构、以销售率为代表的市场竞争力和以资本负债为代表的资本结构等变量探索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机理。由于本文采用数据类型为panel数据,而研究基于panel数据的变量之间关系,必须考虑数据的平稳性,所以本文对panel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发现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符合统计规律。之后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来,技术选择系数、产权结构、市场竞争和资产负债等变量对行业人均产值的作用。比较模型1和模型2,可以发现由于模型1中产权结构变量的P值=0.4456,大于10%显著性水平,这就要求进一步对其他变量进行回,以保证模型能够满足统计学规律。模型2的所有参数的估计结果都满足10%的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是有效的。表3中模型2的估计结果表明:技术选择系数和市场竞争对于行业人均产值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能够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较高的资产负债却对行业人均产值具有明显的反向作用,抑制产业转型升级。从影响程度来看,技术选择系数对行业人均产值的影响作用最大,这说明了合适的技术选择将会较大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从表4可以看出来,技术选择系数、产权结构、市场竞争和资产负债以及时间变量对行业人均产值的作用。模型4的所有参数的估计结果都满足10%的显著性检验,相比于模型3更有效,更具统计意义。表4中模型4的估计结果表明:技术选择系数和资产对于行业人均产值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能够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产权结构却对行业人均产值具有明显的反向作用,抑制产业转型升级,不过这个影响程度比较小。从2003-2011年间,年份对行业人均产值的作用由负到正,并且越来越大,说明了这几年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伴随着技术选择的准确越来越快。从影响程度来看,技术选择系数对行业人均产值的影响作用最大,这说明了合适的技术选择将会较大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模型2和模型4中资产负债对行业人均产值的作用方向相反,这可能是模型2考虑整体情况,而模型4更考虑时间的效果。这同时也说明了,合理的资产负债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从表3和表4的模型估计结果可以发现,技术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领头龙”模式验证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基础上,利用中国资源优势和外来资本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尤其是纺织、家具、玩具等产业;之后,扩大引进外资的力度,抓住世界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契机,利用中国“人口红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和竞争力的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中国加大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稀有金属冶炼等产业极大地展现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并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中国技术选择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在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的技术选择路径下,诸多行业技术选择已经从掌握技术的外围深入到核心,尤其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稀土、输电技术等方面。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已经逐渐演化为以技术密集型为核心的技术、资本和劳动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五、小结与建议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统计数据,在测度技术选择系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的整体产业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带来资本深化和产值增加,进而导致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其中技术选择系数对行业人均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并且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伴随着技术选择的准确越来越快。这说明了合适的技术选择将会较大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目前中国总体要素禀赋结构偏低的情况下,合理的技术选择将会较大的发挥中国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优势,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处于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中而不断高度化。

因此,技术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显著影响,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动力和政策导向。但是,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选择的路径是以自主创新为主,还是以引进技术为主的问题则需要特别关注。从中国技术选择的实践来看,部分具有战略性的科技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来解决,因为发达国家是不会转让给我们的。所以,充分利用技术选择,提高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还需要做到:

1.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伴随着中国加大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稀有金属冶炼等产业显现出较大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依托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在传统产业方面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争取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掌握一批具有发展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切实实现产业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2.创新技术选择平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园区化和产业集群化的特征,在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下,技术选择、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效率不断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要不断探索通过行政和市场多种手段,促进新兴产业向专业园区集聚,为发挥技术选择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提供组织平台和传导平台[27]。

3.鼓励技术创新的兼并重组。兼并重组,尤其是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有助于技术选择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8]。这就要求在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采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增强技术优势,达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_产业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