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灭火救援中消防员心理障碍表现及训练措施论文_吴爱东

漫谈灭火救援中消防员心理障碍表现及训练措施论文_吴爱东

松原市公安消防支队 138000

摘要:消防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和面临的责任及工作是非常特殊的,每一次灭火救援任务都是存在着困难、紧急、危险等特点,特别是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爆炸、化学毒气及交通事故等任务时,因为所处的救援环境非常恶劣且危险,所以导致灭火救援人员多少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压力与挑战。作为消防灭火救援人员,自身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救援工作的成败,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消防人员心理行为的训练力度,并将心理行为作为重要的内容,可是由于是新兴的科目,所以一切都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立志于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消防员;灭火救援;心理障碍;训练措施

0 引 言

现如今,很多的消防工作人员都是在家人的呵护与宠爱下成长的,在家人眼中他们就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生活及心理承受能力上都不够强,遇到困难就比较容易退缩,当接触到消防工作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心理。消防队员由于长时间处于执勤战备状态,对发生的各类火灾情难以预测,在执行任务时经常处于可能引起受伤、恐惧甚至牺牲的情况之下,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加上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经常会目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经历战友受伤甚至牺牲等事件,心理受到冲击,所以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形成心理障碍,甚至会引发心理上的疾病,导致消防员的心理过程产生抑制作用,破坏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引发思维混乱,从而对消防战斗员的技能、智能的发挥造成严重的影响,削弱、甚至使消防员丧失战斗力。

1 、灭火救援中消防员心理障碍的表现

首先,紧张是每一位消防人员在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时普遍存在的心理,一般出现一瞬间的紧张并不意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如果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消防人员惊慌不安,情绪不稳,感觉的敏锐性减弱,注意力过于分散,甚至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动,从而产生错误的行为,降低灭火救援工作效率;其次,恐惧是情感和意志的不良心理现象,它是指消防员在灾害现场上对发生灾情感到难以控制、束手无策,产生畏惧时的心理反应。其实质是过高估计灾情的复杂性,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根据力量采取正确、有效的灭火救援战术;第三,由于现代灭火救援的复杂化、危险化,导致现场灾情处置时间相对较长,在施救措施没能奏效,或久攻不下,战士很容易产生挫折心理,还有的看见灾情猛烈、恐怖等方面,则从主观上产生一种无奈情绪,甚至情绪低落、消极等待;第四,急躁通常表现为暴躁、愤怒、激动,难以克服。这种心理引起的后果就是盲目蛮干,对较为复杂的灭火救援极为不利。基层战士年龄都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心理上不成熟,在灾害现场最容易导致急躁心理,情绪难以自控。

2 、灭火救援人员心理障碍训练中面临的困难

2.1 训练基础设备不完善。为了能够保证每一位消防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日常训练中就要借助各种训练设施加强训练。可是,目前很多消防部队都不具备完善的训练设施,即便是很多单位将心理行为训练纳入到重点事项中,力争对涉及高空、黑暗、浓烟、爆炸、倒塌等环境下的心理行为训练设施建设做到“面面俱到”,但受经费制约,在实际操作中却“力不从心”、“举步维艰”,且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到后期繁琐的维护修缮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2.2 训练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消防部队开展各项训练都是为了强化消防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及素质,这就要求训练员自身具备超强的专业能力。但目标消防部队实施心理障碍训练的人员都是由指导员担任的,而中队长具体负责心理行为训练的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基层干部由于在成长过程很少接触到心理行为训练的专业知识,所以对心理行为训练仍较为陌生,理论功底不足和工作实践不够,对心理行为训练“练什么、怎么练”认识不够,在开展心理行为训练中注重“形式”,“效果”不明显。

2.3 训练手段不够缺乏科学、先进性。训练的开展主要是针对消防灭火救援人员开展的,所以要对每一位消防员所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为基础实施针对性的训练。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每次训练实行的是统一安排、统一行动,对训练对象实行“一刀切、一窝端”,导致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实效性不强、针对性不足。

3、开展心理障碍训练的有效措施

3.1 不断完善训练机制。消防训练对于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在实际训练时要特别将心理行为训练作为重要的内容开展,这对于培养沉着冷静且英勇顽强的消防员非常有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防员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从而强化部队整体的向心力与战斗力。 1)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宣传。利用板报、墙报和网络开辟心理行为训练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知识,为消防员提供一个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疾病实例,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的平台,增强消防员的心理调节能力。 2)开设心理行为训练课程。把心理教育和疏导纳入基层部队经常性思想教育中,注重对基层消防员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并不断丰富基层开展心理教育内容和手段。结合消防员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高空、黑暗、浓烟、倒塌等各类恐怖环境下的心理稳定、意志品质、应急脱险、观察思维能力训练,着力提高消防员心理素质,确保胜任“消防”特殊工作岗位的需要。 3)聘用心理行为训练导师。依托社会心理咨询协会俱乐部行业优势,积极采取心理疏导骨干和外聘心理咨询师定期坐诊等方式,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着重收集当前消防员思想和心理情况,围绕当前消防员心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对全体消防员进行心理巡诊,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消防员答疑、解难、释压。 4)建立心理行为健康档案。对消防员历次心理检查、训练等情况都要登记在案,便于跟踪了解,保证心理教育工作的持久性、有效性。在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时,可结合个人心理行为健康档案,因人而异,分类施训。

3.2 合理运用社会资源对训练平台不断扩展。消防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重点关注的,所以会给予消防部队的发展相应的帮助与支持,而消防部队则应该合理利用社会各项资源,将社会相关单位所具备的训练设施及人才等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这样既能够实现训练成本的节省,还能够让训练更有成效。 1)消除高空心理恐惧训练。目前,社会上很多从事休闲娱乐的度假中心等相关单位都建有拓展训练设施,其相关配套设施与多数消防队伍建设的心理行为训练设施大同小异,主要训练目的就是要提高参与者的心理素质,有的基础设施训练功能很完善、安全系数很高,有利于开展消除消防员高空心理恐惧训练。 2)消除血腥心理恐惧训练。开展血腥恐怖心理行为训练可以利用驻地殡仪馆、医院等社会资源,如组织消防员参观人体解剖、亲身搬运尸体等训练,积极消除队员对伤亡人员恐怖情景的心理障碍。 3)消除浓烟、黑暗心理恐惧训练。可借助辖区单位闲置的地下库室,在地下库室施放烟雾弹或开展夜间训练,让参训队员在浓烟、黑暗情景下实施火情侦察、人员搜救和灭火行动等训练。

4 结 语

总而言之,消防人员对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会承受沉重的压力与挑战,所以多少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国家注重对消防人员心理行为的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那么就要制定科学、先进的训练措施,不断改革思路与训练方向,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消防员的心理素质,高效率、高质量地圆满完成灭火救援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兴贵.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的心理障碍及预防对策[J].水上消防,2017(04):15-17.

[2]付丽秋.消防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6,32(08):81-84.

论文作者:吴爱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漫谈灭火救援中消防员心理障碍表现及训练措施论文_吴爱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