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的研究论文_邹海燕

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的研究论文_邹海燕

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所在。本文详细论述园林规划设计其主要的设计理念和适应用性原则,以期为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园林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能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原则

引言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把待建的园林进行创意设计,完善其功能,丰富其内涵,按照经济条件以及艺术法则的相关指导进行落实,并且在图纸上创作的过程。开展园林规划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实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以及美学性。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人们普遍欢迎符合内心审美需要的景观。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设计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人员在道德以及经济和审美层次的影响。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尊重设计的基本理念和适应性原则,以规划出更高层次的园林景观。

1 园林规划的设计理念

1.1 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凸显景观建筑的艺术性,从而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单纯的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没有太大的区别,园林设计者通过将电影、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注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与传统的创作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创新媒介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艺术形式,从而对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因此,设计规划人员在设计园林时,需要将三维空间理念作为设计的关键,吸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流派一直到极简艺术形式,从而塑造发散性的设计思维模式,考虑目前人们的艺术审美风格,将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有机结合,促进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发展。

1.2 民族文化的继承性

园林的规划设计要建立在现实社会中,并能充分解读和发扬历史文化。任何国家的园林设计都需要与国家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紧密相连,一旦脱离了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精神,设计就会与时代脱节,难以取得成就。因此,我国园林景规划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主动接受先进的社会思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促进园林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具备选择优秀文化的基本技能,剔除其中腐朽的思想和理论。

1.3 意境的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通过景观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激发消费者触景生情的情绪,从而展现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园林设计的意境美主要是为了给人展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唤醒情感方面的意识,回忆起过往的记忆。通过创造意境,能够自由穿梭于物质表现与空间想象之间,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呈现出来。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将这些意境通过设计的理念展示给受众,从而引起群众的共鸣,产生怀旧、思念等情感。

1.4 人性化设计

现代园林设计中,所谓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要求设计人员做到以人为本,将设计情感从景观转到人的领域中,使设计的成果更加方便,能够易于人接受,从而丰富人的精神内涵。让人高兴的设计就需要设计者创造符合人类审美的设计理念,将行为艺术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运用到具体设计中,研发出不同领域、不同身份以及不同民族人类的共同特性,并通过园林的设计展现出来,拓展规划设计的内涵。

1.5 生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地球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受到绿色环保理念的影响,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园林设计的生态学意义。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倡导绿色能源以及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新规则。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的需求和利用,设计出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疲劳、愉悦心情的户外户内景观,加强人们的可参与性,使人与自然能够浑然一体。积极开发出新的绿色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清洁的能源材料和设备,注重设计的生态以及实效性,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园林规划设计适应性原则

2.1 符合生态需求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逐渐呈现恶化的发展趋势,维持生态平衡的系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植物景观设计应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应依据生态发展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进行设计,例如,城市绿化带的铺设应该依据整齐划一、色彩明丽为要点,植物的种类不能过于复杂,选择方便管理、造型简单以及抗寒抗旱的植物。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搭配植物的高度,尽量使花色能够相互衬托,绿叶相互配合,以四季常绿为主,从而有效发挥绿化建设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绿色、优雅的生活空间,建设文明和谐的绿色家园。

2.2 主题鲜明

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园林设计的成品不同,所展现的主体也就不同。例如,以松竹作为设计主体,可以在设计中增加一个活动凉亭,以松树、草坪等绿化植物作为配饰,还需要放置一些能够代表长寿的雕塑和雕像,例如,仙鹤、八仙等增加凉亭的文化内涵,以春天生机作为主体,可以设计一个青年活动广场,凸显年轻的生机与活力。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园林规划人员经过大量的前期考量和分析,明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创作动机,定好设计的主要基调再进行具体的创作,紧扣时代脉搏,追求意境和艺术美感。同时,发挥实用性功效。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设计者充分发挥出想象的空间,采用诗歌表达或是情感表达的具体方式,将园林细小的功能放大,突出整体性的作用,避免区域空间与主题空间发生抵触。

2.3 文化内涵

植被、花草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一旦园林景观中只有单调的花草,就会使整体景观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因此,园林的规划设计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景观风格,在园林植物中注入精神元素和人文因素。例如,在合适的区域摆放雕塑,既能够满足人们群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还为整个园林设计增加了艺术元素,提高了整体的观赏性,两者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雕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整体环境的和谐度。雕塑的周围可以栽植灌木、花草进行装饰,增加园林的整体色调。在雕塑旁建设假山等建筑,能够促进雕塑与整个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增强观赏性。

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应该尊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重视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精神文化内涵,将抽象的人文特征注入到具体的设计中,丰富园林的整体观赏效果。又可漫步其中,感受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的同时,可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徜徉在自然与人工的雕琢之间,身心愉悦。

2.4 突出个性

园林的设计应该秉持风格新颖、个性独特的原则,不同的园林景观具备不同的设计风格,采用多层次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独具一格的园林设计。园林设计者注重个性的过程中,不宜过于张扬和奇特,避免不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充分遵循景景不同、景景相融的设计理念,借助自然资源的力量,根据时代发展的主体,依据社会的审美需求,打造多样化、多层次、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园林景观类型,从而丰富城市的整体形象,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3 结语

总之,园林景观设计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园林景观在世界古典园林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随着时代进步,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不断的吸收先进的思想,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遵循生态性、主题鲜明、文化性以及个性化的原则,以创造出更加宜人的园林景观,促进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旭.探讨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5) .

[2]何小俊.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考与体会[J].农家致富顾问.2016(6):88-88.

[3]林露研,林娜.浅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

论文作者:邹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  ;  ;  ;  ;  ;  ;  ;  

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与适应性原则的研究论文_邹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