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儿童社交能力的三部曲_亲子成长论文

提高儿童社交能力的三部曲_亲子成长论文

提升孩子社交能力三部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交论文,能力论文,孩子论文,三部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例

果果今年5岁了,上幼儿园中班,她活泼可爱,脑筋特别灵活,亲戚朋友见了都会称赞她几句。但最近,妈妈却对果果的一些行为感到担忧。一天,妈妈带她去公园放风筝,正好遇到同事也带着3岁的女儿来玩儿,妈妈有点儿事要和同事说,就让果果陪小妹妹一起玩儿。两个小家伙本来玩得很开心,可后来小妹妹一不小心滑倒在泥坑里,哭了起来,果果却在旁边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妈妈生气地质问:“你怎么看她摔倒了也不扶起来?”果果回答:“又不是我弄倒她的,是她自己摔倒的,她弄得这么脏,我才不管呢!”妈妈哑口无言。

生活中像果果这样不管他人感受的孩子并不少见。孩子3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有了很强的排他意识,往往不会主动关心和体谅周围人的感受。这让很多父母担心:照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会不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不懂得体谅他人感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呢?如事例中果果的妈妈,她应该怎么办呢?

爸妈对策

根据英国苏赛克斯大学最新的研究表明:妈妈常和孩子谈论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受,有助于孩子发展社会交往能力。那些经常给孩子解释人们的感受、想法和意图的妈妈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那么具体到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呢?

第一,让孩子识别情感

孩子的情感发展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孩子3岁以后,爸爸妈妈就可以让他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识别情感,首先就要让孩子了解人们各种各样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察言观色”,让孩子知道高兴、生气、害怕、讨厌、好奇等多种情绪和表情,并能正确感受他人的内心活动。

1.给孩子丰富的表情

面对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做出各种表情,如:开心、生气、兴奋等,动作不妨夸张一点儿,边做边给孩子讲解:“看妈妈的表情,妈妈在笑,因为和你在一起妈妈很开心。”父母丰富的表情能丰富孩子的情绪发展。孩子看懂别人的表情,才能走出理解他人的第一步。

2.让孩子看自己的表情

带孩子到镜子前,让孩子观察自己的表情。孩子会对镜子中的自己非常好奇,并试图做出各种表情,然后好奇地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反应,好奇心有助于孩子更积极地去探索表情的奥秘。

3.看绘本了解别人的感受

看儿童绘本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指着书中的人物对孩子说:“这个小朋友在外面玩儿,你看他笑得多开心。”“这个孩子有点儿不高兴,小嘴撅着,是不是饿了?你饿了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表情啊!”试着让孩子了解自己和他人在某种情景下的感受,以及不同的表情所流露出的不同的内心感受。

4.讲故事推测角色的情感反应

妈妈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讲到某一情节时,可以鼓励孩子推测故事中的角色会有什么情感反应。比如,“有一天,小白兔在森林里玩儿,突然一只大灰狼出现在小白兔的面前,你想一想,小白兔心里会觉得怎样呢?”

第二,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情感表达的方式有多种:

1.用语言表达

在孩子能说出词组后,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宝宝今天看起来很开心,跟妈妈说‘开心’!”“宝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真勇敢,跟妈妈说‘勇敢’!”这样,当孩子渐渐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以后,就能够让别人理解自己了。

2.用绘画表达

通过添画五官可以让孩子画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还可以让孩子自由画一张表情图,让他说说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然后,妈妈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块“心情板”,每天让孩子选择一种表情图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高兴的一天,就用一个“笑脸”来表达,难过的一天,就用一个“哭脸”来表达;愤怒的一天就用一个“红彤彤的脸”来表达。当妈妈看到孩子不同的表情图,就可以利用散步的时间,和孩子聊聊为什么今天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妈妈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就能体会到妈妈的关心,即使有不良的情绪,说完之后,往往就能舒服很多,然后妈妈再引导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用歌舞、木偶表演表达

有时候换一种方式,用歌舞和木偶表演也能够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妈妈可以选择一些与情感相关的歌曲或音乐,和孩子一起表演“可爱的小脸”、“我生气了”、“爱发脾气的小丫丫”、“像小鸟一样飞”、“我怕……”等音乐剧,让孩子在歌舞之中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操纵木偶,通过木偶的举动来表达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小木偶朵朵很害怕,因为……”、“小木偶狗狗很高兴,因为……”,这些生动的木偶表演,能够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不同的情绪,以健康的方式宣泄内心的情感。

第三,让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

仅仅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还只是一个单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如果孩子能够逐渐关注他人的感受,并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关心,那么孩子就算是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了。

1.换位思考和联想

让孩子换位思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景下的心理活动,促使孩子以某种角色进入情感共鸣状态。如,孩子跌倒了,扶起他后除了安慰他,妈妈还可以说:“你看上次小琳跌倒了,你都没有扶她起来,她一定很痛很伤心。妈妈要是不拉你,你也会伤心的对不对?下次看见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助,你要帮忙好不好?”情感换位能让孩子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移到相应的情景中,并置身其中,因此更容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当时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共鸣。当然,爸爸妈妈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的感受,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引导。

2.经常和孩子沟通

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跟孩子说自己的想法他也不会理解,因此缺乏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其实,爸爸妈妈自己有什么情绪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让他有了解父母感受的机会,进而增加孩子对他人感受的直观认识。这样,孩子在面对其他人的各种情绪时,才能深切地了解、认同他人的感受,并能选择恰当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3.在游戏中体会他人的感受

冉冉和萧萧在一起玩的时候,冉冉抢走了萧萧手中的玩具水枪,妈妈看见了,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说:“来,我们玩个‘抢玩具’的游戏。”不同的是,妈妈让冉冉和萧萧互换了角色,变成萧萧抢冉冉的玩具。表演完后,妈妈夸奖说:“你们表演得真好。”然后对冉冉说:“你在游戏中被抢走玩具的时候又生气又伤心,刚才你抢萧萧的玩具,萧萧也会伤心的。”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拟游戏,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逐渐学会替他人着想。

标签:;  ;  ;  ;  

提高儿童社交能力的三部曲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