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效果论文_张洪生

分析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效果论文_张洪生

鸡东县中医院158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对具有脾胃虚寒症状的胃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参附黄蒲汤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治疗的具有脾胃虚寒症状的胃痛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随机的把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治愈率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5%、治愈率为62.75%,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6%、51.93%,两组存在着差异(P<0.5),所以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具有脾胃虚寒症状的胃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参附黄蒲汤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安全性也很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中药;参附黄蒲汤;脾胃虚寒;胃痛

所谓胃痛,还被称为胃脘痛,指的是上腹胃脘部和心窝比较靠近的部位经常出现的疼痛现象,并且还伴有嗳气和吐酸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胃溃疡疾病和十二指肠等,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的所有患者都可以按照胃脘痛的辩证内容进行论治。[3]胃脘痛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病症,其中脾胃虚寒是最明显的临床证型。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治疗的具有脾胃虚寒症状的胃痛患者80例,对临床治疗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论证,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治疗的具有脾胃虚寒症状的胃痛患者80例,都符合中医对病症进行临床诊断的标准。[6]采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随机的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7,平均(48.92±5.52)岁.病程时间0.4~24年,平均(13.53±5.43)年。其中有 18例胃溃疡患者,1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例复合性溃疡患者。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6,平均(47.28±4.16)岁.病程时间0.5~23年,平均(12.44±4.15)年。其中有16例胃溃疡患者,1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例复合性溃疡患者。两组患者从年龄、病程时间和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都采取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2]中医所开的中药处方为擘四枚,生姜片十克,去皮桂枝九克,黄芪九克,饴糖三十克,大枣十二枚,炙甘草六克,芍药(酒炒)十八克。拿适量的水去煎它们,每日一剂,分成两次对其进行服用,一个疗程中包含十剂,一共需要治疗三个疗程。

观察组:40例患者都采取参附黄蒲汤进行治疗。中医所开的中药处方为蒲公英三十克,制附片(先煎)五到十五克,乌贼骨十五克,延胡索15克,炒山药十五克,炒大黄十五克,炒香附十二克,党参三十一克,甘草十一克,陈皮十克,炒白术十五克,神曲十二克,广木香十克。拿适量的水去煎它们,每日一剂,分成两次对其进行服用,一个疗程中包含十剂,一共需要治疗三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对病症进行临床诊断的标准进行评判,其治愈标准为:经过对其进行治疗三个疗程之后,临床症状以及胃脘痛完全消失,采取胃镜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正常。好转标准为:经过对其进行治疗三个疗程之后,胃脘痛有所缓解,临床的发病次数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临床症状也被减轻,采取胃镜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得到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未愈标准:临床症状和胃脘痛丝毫没有改善,采取胃镜对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无变化[1]。

1.4 统计学分析

把所有数据都输入到SPSS16.0的统计学软件中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5%、治愈率为62.75%,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6%、51.93%,两组存在着差异(P<0.5),所以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所谓胃痛,也被称为胃脘痛,指的是上腹胃脘部和心窝比较靠近的部位经常出现的疼痛现象,还能被称作心口痛。它的病理机制一般为升降失调、脾虚气弱和气滞湿阻等,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瘀血阻络,所以导致病情迁延不愈。[4]这种病症一般把血瘀、湿阻和寒热当作标,把脾虚当作本。在西医学理论中,把胃神经官能症和急慢性胃炎等都归到了胃痛的范畴。

参附黄蒲汤的作用主要是化瘀生新和温中健脾,中医所开配方中的陈皮、炒白术、党参、神曲、炒山药、广木香和制附片等都可以使温中健脾的良好功效得到发挥。[5]与此同时,陈皮、炒香附和广木香等互相作用、相互协调,能够使通利三焦之气和疏肝行气的功效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胃肠内的气滞得到有效的缓解。蒲公英对疮痈有着主治的作用,其功效一般为消肿解毒和散结消痈。炒大黄可以有效的化瘀活血和止血。延胡索具备着活血生新和行气止痛等作用。炒大黄、延胡索和蒲公英等互相作用、相互协调,可以对胃溃疡附近气血得以畅通,生新祛腐,使溃疡创面可以更快的得到愈合。[8]在胃脘疼痛非常严重的时候,需要适量的把延胡索剂量增加。生甘草可以使疼痛得到缓解、使药性得到缓和,和蒲公英共同使用还可以使由于制附片所产生的辛热燥烈之性有效的得到消减。[7]乌贼骨可以使制酸止痛的功效得到良好的发挥。炒白术可以很好的对胃溃疡进行防治。陈皮、香附、神曲以及广木香等中药成分在对胃溃疡进行临床治疗时的功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 结语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6.05%、治愈率为62.75%,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6%、51.93%.除此之外,该病在某种程度上与病变程度、病程时间和饮食情况等方面有所关联。一般来说,病程时间较久,并伴有抑郁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所以致使治疗结果不理想。总而言之,对具有脾胃虚寒症状的胃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参附黄蒲汤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安全性也很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其临床医学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顾大军.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70-72.

[2]熊胜发.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30-31.

[3]屈原明,王滨.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2):131-134.

[4]胡素敏,张晓萍.胃溃疡虚瘀湿热病机研究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069-2071.

[5]陈立军,洪立立,郭艳芬.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24):263-264.

[6]吴岩,赵树华,武忠.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8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23(3):166-167.

[7]李文艳.胃脘痛的食疗与中药验方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79-1380.

[8]刘静凌.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1-22.

论文作者:张洪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分析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临床效果论文_张洪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