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大事拓展中国报刊世界_家庭论文

十大大事拓展中国报刊世界_家庭论文

10件大事拓展中国报刊天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报刊论文,天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研讨报业集团发展

2001年,新闻出版署召开的第一个专题性研讨会将是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讨会。

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告成立之后,短短5年之间, 我国报业集团相继诞生了16家。这些报业集团的总资产均在数亿元之上。据中国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1999年我国有33家报社的广告收入超过亿元。其中名列前茅的皆为实力雄厚的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列于榜首,达到9.7亿元,这对于中国报业来说, 是前所未有的进步。

如果放眼海外,中国报业的经济实力就显得势单力薄了。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为例,1999年每天平均广告额为1000多万美元,相当于近1个亿人民币。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是巨大的。

国外的报业集团化已存在了几十年,不仅出现了垄断性极强的世界级“传媒巨人”,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机制。报业集团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已组建的16家报业集团,情况各不相同,做法“五花八门”,在实践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初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全国各地,还有一批报纸跃跃欲试,准备组建新的报业集团。面对新形势,新课题,新闻出版署准备在今年年初,组织16家报业集团在上海召开报业集团发展研讨会。目前,总的想法是,我国报业发展至今,着手培育自己的世界级“传媒巨人”已势在必行。但报业集团的组建要讲科学性、规律性,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避免一哄而上。

2.期刊集团年内创办

在报界、图书出版界、发行界都相继造大船、创办集团之后,期刊业将如何重组整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闻出版署确定,2001年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工作启动。首先选择一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经营管理经验丰富,办刊队伍素质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期刊社进行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对这些试点,将不采取行政组合的方式,主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以自我扩张的方式进行整合。而且,起点要高。

多年以来,办期刊热一直持续升温,这是因为期刊业作为具有较高回报率的产业,其巨大的潜力已被人们逐渐了解和重视。期刊业在西方早已形成出版业的主要支柱。我国的期刊作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上升趋势也已初见端倪。如获国家期刊奖的《知音》杂志年税后利润超过3900万元,相当于大中型企业的年利润,也超过了一些报业集团的利润水平。在目前全国传媒广告的布局中,电视广告占全国传媒广告的50%以上,广告增长幅度为15%,报纸广告增长幅度为7%, 电台广告呈现负增长,期刊广告的增长幅度则为每年25%,是传媒广告中增长幅度最高的,这显示出期刊的经济实力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在全国报刊结构调整中,一些大刊名刊获得了吸纳子刊的机会。《读者》2000年从月刊改为半月刊,月平均发行量达到505万册, 还创办了农村版。《知音》和《家庭》杂志新创办的期刊一上市就发行几十万份。一些出版社和科研院所都拥有期刊出版中心。因此,创办中国的期刊集团已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

3.建设“中国期刊方阵”

2000年8月, 新闻出版署在广西北海召开了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座谈会,提出了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最初设想。以创建品牌,迎接入世的挑战,在全国期刊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丁关根同志就这次会议做出重要批示:“尽最大努力,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创出10—20个有世界影响的名牌期刊。”并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座是“双效期刊”,将从全国8000多种期刊中选取10%—1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佳的期刊约1000种。“双百期刊”为第二层面。初步设想以每两年一届滚动评选出来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构成,约200种。“双奖期刊”为第三层面。 即由获得国家期刊奖和获得国家期刊提名奖的期刊构成,总数约100 种左右,这一部分基本上是名刊大刊,具有较强的自我扩张能力,它们实际上已经是国内的名牌期刊。“双高期刊”列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塔顶,即高科技和高学术水平的期刊。

根据世界期刊协会和其他国际权威质量认证机构提供的信息,我国社科期刊中有26种排名在世界期刊500强的各类期刊前50名,有120种科技期刊被列为在国际科技界有影响的期刊。尽管评价的标准不同,但这一部分期刊仍可作为创立有世界影响的名牌期刊的基础。重点抓50种,争取经过5年的努力,创出10个至20个在世界有影响的名牌期刊。

全国各省市和中央的有关部门将按照新闻出版署制定的统一标准,选择扶持“双效期刊”,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直接负责“双百期刊”的落实,使“中国期刊方阵”的构想得以实现。石宗源署长还特别强调,新闻出版署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检查进度,协调关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国家机关报刊主管部门都要指定部门、指定人员分工负责,创建自己的品牌期刊。目前我国还没有像美国的《读者文摘》、《国家地理》那样超千万册的期刊,但在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过程中,期望会有超千万册的期刊出现。

4.研讨都市报现象

最近一年,新闻出版署按照中央“两办”30号文件精神,对全国报刊进行了结构调整,许多机关厅局报刊转变为面向市场的报刊。这个战略性的调整,激活了报刊业的机制,老百姓自费购买的报刊品种大大增多。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报刊划转后在重新定位时,出现了较大的盲目性,综合文化生活类报刊明显增加,同一城市的同类报刊,一拥而上争抢热点,预计在今年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实际上新一轮报刊市场的不合理竞争在去年某些城市报业价格大战中已经显示出来。为了能在市场上胜出,挤垮对手,有的报纸不惜血本降低定价;有的报纸为争夺广告,搞虚假发行量,造成极大浪费。有的报业集团组建之后,并没有对所属的多家子报进行重组整合。子报之间“同室操戈”。这种现象不利于报刊业的健康发展。为避免新一轮的不合理竞争,新闻出版署密切关注着这些新问题。将在今年上半年召开关于都市报发展研讨会,引导报纸在市场经济中准确定位。如何规范报纸市场促进各地报业健康发展将成为今年新闻出版署调查研究的重要课题。

5.鼓励优秀期刊走出国门、海外办刊

新闻出版署今年将积极探索到海外创办中国品牌期刊的途径。首先选择5家期刊作为到国外办刊的试点。

具有世界影响的名牌期刊都是在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中形成的。因此,借鉴国外一些名牌期刊到世界各国办刊的经验,到国外去办中国品牌期刊,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期刊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宣传。随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我国期刊界走出国门,到海外办刊的条件已经成熟。新年伊始,来自各地的信息表明,一些有实力的期刊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女友》杂志已在澳大利亚出版了子刊《朋友》。《知音》把海外办刊的方向定在北美。《中国石油》与美国石油业积极合作,有望实现在美国创办期刊。《家庭》及《中国烹饪》杂志在海外办刊方面都有了新的打算。各家期刊社根据自己的办刊特色,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选择独资办刊、合资办刊、委托办刊、版权合作办刊等多种途径,依靠自身的力量谋求海外发展,这表现出了期刊成熟的办刊理念。

6.召开全国报刊审读工作座谈会

报刊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和宣传舆论阵地是我国报刊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在事关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上,在舆论导向上,绝不能有半点偏差。今年新闻出版署把对报刊的审读工作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召开专门会议,认真总结全国报刊审读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版面上头无小事”。报刊天天要与读者见面,时刻与大局相连,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任务。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首先要保证舆论导向正确,不能给大局添乱。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报刊管理部门已普遍建立了报刊审读制度,建立了高素质的报刊审读员队伍,通过审读报刊及时地发现了报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报刊管理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成为加强报刊管理提高报刊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能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强化报刊审读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新闻出版署今年上半年将召开专题会议,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刊管理部门已开始部署研讨这个课题。

7.组织中国优秀期刊展览

为了配合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新闻出版署准备在今年下半年举办一次千种中国优秀期刊展。

目前我国已有26种期刊,进入了国际期刊联盟《世界期刊趋势》评出的四类期刊前50名之列。在综合类期刊排行榜中, 《半月谈》列第4位;《故事会》列第6位;《读者》列第7位;《知音》列第8位; 《家庭》列第12位。在专业类期刊排行榜中《农民文摘》列第9位; 《家庭医生》列第11位。在财经类期刊排行榜中,《证券周刊》列第4位。 这些期刊是我国期刊的佼佼者。在我国庞大的期刊群落中,发行量超过百万的不过20多种,超过25万的约150种以上,对于有12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因此,必须不断创造机会,把中国的优秀期刊展示在读者面前,把新的“中国期刊方阵”展示在读者面前,接受读者的检阅,扩大社会影响,同时也可以鼓舞期刊社的士气,提高争创品牌期刊的积极性。

近几年的全国书市上,期刊的展示一年比一年精彩,订货码洋一年比一年增加。去年南京书市上,期刊展台成为吸引读者的亮丽风景。今年的“中国优秀期刊展”也将成为中国期刊一次精彩的大阅兵。

8.研讨“入世”后的新课题召开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

我国“入世”在即。既作为党的喉舌又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报刊传媒将面对许多新问题。报刊的管理工作也会遇到新的挑战。“入世”,一方面将为我国报刊参与国际报刊界的竞争提供现实可能性,促进我国报刊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给报刊业带来强大的对手,带来竞争实力上的差距。因此报刊管理部门必须要有应对措施,宁可把情况想得复杂些,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思想准备得充分一些。新闻出版署将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以“入世”后的对策为中心议题,加快管理的改革步伐。

9.加大省级管理机构的管理力度培训省局报刊处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报刊管理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闻出版署在新的一年中要集中精力研究新问题,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办法,报刊管理要加强法规建设,处在第一线的省级新闻出版局肩负报刊管理的重任。长期以来,各省新闻出版局无论在什么困难情况下,都任劳任怨,坚守阵地,严格管理,在今后的报刊管理工作中,新闻出版署要更多地发挥省级新闻出版局的作用,支持省局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严格执法。例如报刊的警告制度,有些省市对违规报刊发了警告通知书,效果良好,对规范当地的报刊出版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鉴于在机构改革中不少报刊处长易人,为提高省局报刊管理队伍的素质,新闻出版署今年将对省局的报刊处长进行培训。

10.对基层报纸总编辑进行法律法规培训

近年来,为了解决报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新闻出版署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件和法规。例如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去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对违纪违规报刊警告制度的意见》,1999年制定的《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转载稿件管理的通知》等。值得重视的是,有关管理规定不但要使管理者知晓,还要使被管理者知晓。新闻出版署在今年将举办研讨班,重点是对基层报纸和新办报纸的总编辑普及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

标签:;  ;  ;  

十大大事拓展中国报刊世界_家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