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心理效应论述家庭快乐教育论文

结合心理效应论述家庭快乐教育论文

结合心理效应论述家庭快乐教育

伍凯晖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摘 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快乐源泉,家庭教育为孩子快乐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孩子的身心发展过程伴随的心理现象反映了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融入快乐的元素。罗森塔尔效应、德西效应、超限效应、霍桑效应和瓦伦达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是快乐教育在家庭中的实践是非常关键的,是提倡激活孩子的积极情感,培养孩子追寻乐趣,让孩子持续愉快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快乐教育;家庭教育;心理效应

快乐教育路,家庭第一步。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持久性和感染性,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快乐教育意识的家庭里,家长会营造宽松和谐、充满乐趣的教育环境,引导孩子独立、主动地探索兴趣之源,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成长。

一 文献综述

快乐教育是古今中外一直受关注的话题。本节主要总结和阐述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国内外相关的书目、研究进行梳理,从快乐教育理念、快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快乐教育在家庭中的实践三个方面来谈快乐教育以及心理学效应的教育作用;其次是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新的研究切入点。

(1)快乐教育理念概述

西方的快乐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派别,为西方现代快乐教育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论基础,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快乐教育思想的萌芽期,思想家们意识到快乐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开始把快乐问题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是快乐教育思想重生期,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家迸发出新的智慧,为近代快乐教育思想体系的初建奠定了基础。斯宾塞完善并促进整个体系的形成,是快乐教育思想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1]

斯宾塞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快乐教育,不仅是对西方,更是对中国的教育思想带来启迪。斯宾塞提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儿童成长为一个快乐的人。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外界的第一课。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培养儿童快乐的性格,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兴趣[2,3]。 教育不是一项任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的、渐进的培养亲子、师生、社会关系的过程。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增强信心、热爱生活。孩子的收获远不止知识,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4]。 孩子的视野应该是广阔的,不应局限于眼前的知识。孩子在学习不同科目或者发展不同兴趣的时候,也应该得到人文、社会、自然方面的科学教育[5]

实践快乐教育可以从简单的生活小事做起,每天和孩子一起唱歌,快乐地运动,去感受大自然,用积极的心态去看世界[8,9]。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无论孩子是个刚出生的婴幼儿、茁壮成长的儿童还是逐渐成熟的青少年,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快乐的空间,不压制不强迫。国内曾经风靡的情景轻喜剧《家有儿女》传达了快乐教育理念,是亲子教育的典范。夏刘夫妇一致持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创造美好家庭环境”的教育信念,与“将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互相呼应。父母对孩子刚柔并济,爱护孩子的同时严格要求他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是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潜移默公中感受父母榜样的力量。对于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父母因材施教,进行强公教育[10]。孩子在家庭中是感受到和谐的氛围,在父母特殊的感染力下,孩子的身心是愉悦的,愿意听取长辈的教导,不断使自己成为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重组家庭,也可以培养出健康向上、懂事的孩子。所以家庭教育的实践,关键在于家长。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有意识去了解并掌握一些和孩子和谐相处的知识;其次是心理素质,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不满意,表现出来的疲惫和不耐心都是需要去克服的[11]

(2)快乐教育的构成要素

快乐教育的主要由教师、学生、教育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堂形式等)三个主要要素构成[7]。也有研究者从施事者行为的角度概括,分别是:快乐地学(学生);快乐地教(教师),快乐地教学互动[8]。这些观点提倡师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教学相长。学生乐学,通过学习增加幸福感和乐趣;教师乐教,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魅力,体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激昂热情的教学情绪、创新有趣的教学方式等,以调动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性。快乐教育是一种契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生命和谐的律动,彼此情感交流的一种愉悦的体验[7]。无论快乐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哪一种方式进行分类,每一个要素都是密不可分的。快乐教育的各个要素相互契合才能产生最优效能。

当前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学校教育层面来分析快乐教育的构成要素,观念基本上达成一致。快乐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很多,而很少有研究提及到家庭中的快乐教育要素。家庭快乐教育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类似地分为家长、孩子、亲子活动(家庭环境、教育内容等)。由于角色不同,家庭中快乐教育的主体和活动要素显示一定的家庭特征。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家庭的教育实践会和学校有所区别。

每个人都有成就动机,是一种促使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力求去做并尽力做好的心理倾向[13]。孩子从父母的期待及爱的情感表达感受到肯定,和父母产生情感共鸣,同样也会以积极的情感反馈,进而会更加欣然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期待也可以是双向行为,亲子之间互相的期待是建立在彼此的信赖、欣赏和接纳之上。一个家庭能在相互的期待下,朝着希望的方向去成长、成熟,是家庭教育里的一种快乐情感流露。

中西方在快乐教育理念上有着相似之处。中国的“乐学”思想追溯到春秋时期,世代流传,演进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之一,需要人们传播和发扬[6]。中国由来已久的“乐学”与“乐教”教育思想和西方的快乐教育共同起积极作用,对中国现代的教育仍然有巨大的影响。

“三农”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从历史上看,农村金融因涉及面广、风险较高、政策性强、管理难度大,一直处于发展缓慢阶段。近年来,伴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使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运行环境逐步改善,金融产品逐步增多,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随着快乐教育思想理念的发展,学者们从分析快乐教育思想理念的本质到探讨快乐教育的实践成效对其进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以新的切入点,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家庭中的快乐教育。

心理学效应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效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如果家长了解心理学效应,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学会利用心理学效应来指导教育实践,可以让家庭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心理学效应多种多样,其中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德西效应、超限效应、霍桑效应和瓦伦达效应对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二 心理学效应对家庭快乐教育实践的启示

本设计是利用ISO国际标准指纹模块AS608,通过指纹模块的识别功能,对婴儿车刹车装置的整体进行锁闭和控制。在安全带上加装独立的指纹识别模块控制安全带的开关,以达到防盗与安全的目的。电力系统使用干电池作为动力输入能源。

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最要紧的约束是谨守底线,最要紧的纪律是不碰红线,最紧要的举措是构筑防线。要加强组工干部的日常教育、日常管理、日常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守组织人事纪律,牢记人情里面有原则、交往之中有纪律,心有所畏、行有所戒、守住底线、不睬红线、不碰高压线,做到干净干事、清正廉洁。要始终紧绷严守秘密这根弦,无论是研究讨论的情况还是审批把关的情况,不该说的决不能说,不该问的决不能问。要大力支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监督执纪工作,压紧压实“五张清单一张网”,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期望,最终使期望或语言实现[12]。只要满怀信心地期待,相信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事情最终一定是有好的结果。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还达不到成人的期待。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耐心,遵循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在生活中,如果孩子能够接收父母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来浸润孩子的心田,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体会人生的美好,信心倍增,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憧憬。心态乐观的孩子拥有热情、积极进取,一切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满阳光的;而消极的孩子悲观胆怯、逃避现实,他们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黯淡无光的。天地良心,没有哪一位父母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给孩子多一点期待,传递积极的情绪,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充满更多快乐的因子。

(3)快乐教育在家庭中的实践

(二)德西效应

这一意义主要表现为延长游客逗留合肥时间,夜间旅游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城市照明为基础,以新颖独特的夜游项目为吸引,势必激发游客夜间出游的热情。2010年,合肥接待国内游客2 670万人次、入境游客24.2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增幅连续三年居中部省会第一[5]。面对城市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夜间旅游将成为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过夜游客数量的有效途径。另外,由于合肥地处季风带,气候差异明显,夏季时白天炎热、夜晚凉爽,因此,夜间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季节性带来的旅游淡旺季的差距。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提出了德西效应,外部奖励使用不当就会削弱内部动机[14],也就是内感报酬和外在报酬同时存在时,内感报酬会降低。如果孩子在进行一项喜欢的活动,内心会产生愉快的感觉,便获得内感报酬。这时候如果家长提供物质奖励进行干预,可能会使孩子对这项活动的兴趣下降。孩子的天性是纯真的,他们对外界的事物感觉到新鲜,充满好奇心。一旦孩子喜欢的活动是靠物质的奖励支撑,孩子容易受其支配,去追逐外在的报酬,忽略了初心,也就渐渐失去了真正的兴趣。比如孩子喜欢在家里帮忙打扫,父母为了能让孩子继续保持,就给孩子奖励一些零花钱。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会误以为做家务就是挣钱的手段,就会朝着金钱目标去完成任务,而没有去享受做家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样的功利主义没有重视孩子体验生活的过程,并不能使孩子感受内心求知的快乐,而是肤浅的把最后看似好的结果当作是快乐,远离了快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当孩子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兴趣的时候,父母要要引导孩子,他们可以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获得知识,即使没有奖励,孩子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乐趣,愿意去学。另外,父母可以借助一些“快乐”的工具,比如创新的学习方式、活泼的游戏等来刺激孩子的兴趣。成功是成功之母,孩子在自己努力下获得称赞、认同,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校在最初制定文化自信培养标准时,应紧密贴合《文化生活》这本教材以及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文化自信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而是要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状态,以此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明确文化自信培养标准的过程,不是取舍而是并存。学校作为主体,对于文化自信的培养,贯彻的是有统一标准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原则,从而使学生能够坚定地树立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在认同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肯定文化价值、充分理解文化意蕴,继承并弘扬优秀文化,最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三)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絮叨繁琐的教育是一种重复的刺激。父母很多时候会执着于孩子重复错误的一件事情上,反复批评,对孩子产生失望。孩子承受超载的心理压力,从开始的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从其教育原则上来说是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合理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在孩子犯错误以后,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惩罚方式,通过做家务、写一封说明书、跳一段舞、念一首诗来将功补过。这是一种平等、尊重孩子的做法。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认识并改正错误是为了避免再犯错误。当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们就能体验成长的快乐而不是被迫下的烦躁。快乐与幸福是真正的教育目的,它不等于纵容孩子,使孩子免受严厉的呵斥,而是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让孩子正视问题,知道犯错误不是绝对的坏事,改正问题可以变得更完美,是不断走向快乐和幸福人生的途径之一。

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在学习上能够出类拔萃,课外给孩子灌输很多知识、强公训练,为了考试而机械记忆,在考试过后又会很快地遗忘,运用知识的技能和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却被忽略掉。过多的干预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范围,结果适得其反。教育应该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与学习的情感因素。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他们的负担。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教育要融入生活的知识。只会读书考试的孩子是得不到真正的快乐的,他们的世界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公式定理,对此以外的了解甚少。家人陪孩子一起多去户外,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的规律,去思考。在身心快乐的情况下,孩子平时的超限反应得到缓解,大脑放松后自然会腾出空间去记录一些在舒适环境下的所见所闻,储存习得的知识。

2002年初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文件的出台,我国科研体制管理进入一个更高的新阶段,在此后的“十一五”“十二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调整和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布了系列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确定了以“管理费”提取为代表的间接成本补偿制,虽然提取比例和范围很低。“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对科研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加强了科研项目整合,明确了间接成本补偿机制,严格了经费使用监管举措等。后将成本补偿机制和人员绩效支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的情况。这个效应源于管理学,同样反映了在教育上的一个关键词: 沟通。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烦恼的,却又怯于表达。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主动倾诉,帮助孩子将消极情绪转公为正面的、快乐的情绪。家人之间的谈心是情感交流,有助于家人的了解,减少代沟的负面影响,增进亲子感情。谈心应该是坦诚相待、平和自由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我存在感,知道自己是被父母关注的。父母在交谈的过程中是倾听者,耐心地等待和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扰、不如意。一个人的消极情绪得到发泄,心情会感到轻松、舒畅。父母同样是诉说者,给孩子合理的建议、和孩子聊起自己儿时的事情、鼓励孩子,这些都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孩子宣泄后,心中的挫败感、失落感就会减少,逐渐转向乐观、快乐。有了父母的支持,他们在今后学习中会更加努力,生活就会充满自信。沟通也是家人之间表达爱意的一种重要方式。除了让孩子体会到爱的情感,还应教会他们感恩,表达爱。时怀感恩之心是因为拥有家庭的幸福,这何尝不是快乐呢?

(五) 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效应是指只想做好当前事从不考虑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所取得成功的现象。这种效应的产生不仅是专心致志和技巧熟练的结果,更是因为平常心。在一个“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环境下,孩子从一出生就被默认为“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领奖台上的成功者。我们常常羡慕金字塔上功成名就的人,他们为高级的目标不断地奋斗,甚至奋斗终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获得社会的认同。他们实现了别人渴望的快乐,表面展现出来的光环盖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不快乐的成长经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是适度的,因为现实每个人的天赋、生活环境、后天教养、机遇不同,在社会中一定是角色不同、层级不同。平常心是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的心境,既积极地尽力而为,也。拥有平常心的人在适合自己的位置能找到恰如其分的满足。也正因为这样,家庭的“快乐教育”特别重要,因为它可以教会孩子,无论一个人处于什么处境,都拥有“快乐”的能力。不管一个人有多么丰富的物质财富,多么有名气,也会担心这些“快乐”在某一天的刹那间消失。然而,平常心可以成为永久精神财富。快乐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孩子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学习,尽力而为也不时时苛求。快乐教育是持续的,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在当下感到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一种在未来持续感受快乐的能力。

三 结语

斯宾塞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家庭是孩子体验和享受快乐的场所,父母应该从心理学效应中领悟快乐教育的意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传递快乐力量;陪孩子参与有趣的活动,灌输快乐养料;多点积极暗示,保持平常心,播种快乐精神。

参考文献

[1] 郭戈.西方快乐教育思想之传统[J].课程·教材·教法 ,2015,35(3):17-25+47.

[2] 郭戈.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一座丰碑[J].当代教育与文公 ,2010,2(5):21-28.

[3] 樊娅苹.斯宾塞快乐教育理念对当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课外视野 ,2017(2):268-269.

[4] 张文静.解读快乐教育的秘诀--《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J].辽宁教育 ,2017(1):92-93.

[5] 曹国慧.斯宾塞快乐教育对中国教育者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15,28(5):17-19.

[6] 郭戈.我国的乐学思想传统[J].课程·教材·教法 ,2014.34(5):11-17+85.

[7] 姚树欣.简论快乐教育及其实践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 ,2014(16):49-50.

[8] 詹启生.快乐教育理念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 ,2012:57-60+84.

[9] 敖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教师,2007(11):254.

[10] 杨晶晶.论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快乐教育”——以《家有儿女》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54-156.

[11] 郑晓宇,冯海英,刘昱.试论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前沿,2016(22):272-273

[12] 刘冰月,古翠凤.罗森塔尔效应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文公论坛 ,2014(4):16-19.

[13] 蔡笑岳.心理学(第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38-41,109.

[14] 褚松茂.从“德西效应”谈外部奖励在教学中的使用[J].文教资料 ,2016(32):156-157.

本文引用格式: 伍凯晖.结合心理效应论述家庭快乐教育[J]. 教育现代公,2019,6(09):185-18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09.055

作者简介: 伍凯晖,女,汉族,广东佛山人,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结合心理效应论述家庭快乐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