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论文_高晓秋,李亚军

呼伦贝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论文_高晓秋,李亚军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0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呼伦贝尔地区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和具体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前后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2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干预措施,对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依从性对比可知,研究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伦贝尔地区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良好的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值得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呼伦贝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这种疾病不仅需要很好地治疗方案,而且还需要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在下文中,随机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进行研究,探究呼伦贝尔地区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和具体的干预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前后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符合精神障碍的分类以及诊断标准[1],而且参照简明精神病的评定量表可知,分数均≤20分。排出标准:第一,患者中出现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第二,患者有严重脏器管方面的疾病[2]。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3至45岁,平均年龄为(34.0±3.5)岁,其中已婚9例,未婚13例,病程8至33个月,平均病程为(22.3±3.1)个月;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33至46岁,平均年龄为(33.0±3.7)岁,其中已婚9例,未婚13例,病程8至36个月,平均病程为(22.7±3.4)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干预措施,如定期给患者服药,并指导患者参与一定的活动等[3],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如下:第一,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措施,如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掌握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能够针对患者的情况而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第二,组织丰富的活动,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调节患者的生活状态[4];第三,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检查,使得患者可以接受个性化的干预,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号(%),通过X2表示,将P<0.05视为有统计学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评价,完全依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且自主参与各种康复治疗中;部分依从:患者偶尔配合治疗,但是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不依从:患者抗拒治疗而且否认自己患病。社会功能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与人交往能力、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总分为十分,分数越高越好。

2结果

2.1对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12例(54.55%),部分依从7例(31.82%),不依从3例(13.64%),常规组患者完全依从8例(36.36%),部分依从5例(22.73%),不依从9例(40.91%),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患者的社会功能情况

研究组患者与人交往能力得分(7.3±1.2)分,生活能力得分(8.0±1.7)分,运动能力得分(8.2±1.0)分,常规组患者与人交往能力得分(5.2±1.0)分,生活能力得分(4.7±0.8)分,运动能力得分(4.2±0.5)分,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各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症属于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许多患者在患该疾病之后并没有意识到其性质、社会结果、症状和对应治疗的需要性,针对患者中出现这一类情况可以将其称之为:缺乏自知力[5],而且缺乏自知力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医院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而采取良好的措施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供良好的干预措施,进而不断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

在本文中,随机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前后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探究呼伦贝尔地区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和具体的干预措施。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如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依从性对比可知,研究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呼伦贝尔地区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良好的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值得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曲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引入音乐疗法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1):17-19.

[2]申变红,陶云海,朱春燕.肠道菌群比例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02):276-278.

[3]董佳,周郁秋,孙玉静.精神分裂症照顾者病耻感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03):476-480.

[4]张苹,代文瑾,王志仁,谭淑平,杨甫德,谭云龙.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04):324-328.

[5]禚传君,Patrick Triplett,Andrea Ciprini,Rachel Upthegrove.基于脑影像和机器学习的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早期定性诊断预测模型展望[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8,6(01):1-8.

论文作者:高晓秋,李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呼伦贝尔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论文_高晓秋,李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