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科临床中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探究论文_刘华

刘 华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利健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 研究产科中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头位难产病因、处理方式、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处理。结果 胎位异常74例,占61.67%,是头位难产的关键原因。结论 及时、正确处理好头位难产,能够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临床;头位难产;预后处理;胎位异常

头位难产是胎儿头先露出的一种难产症状,主要是因为产妇的产道和产力、产妇以及孕妇的精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所造成的[1]。临床研究证实,头位难产的发生率比较高,可能会危及到母婴的生命安全。此外,调查发现,造成头位难产的核心因素是胎头位置异常[2]。因此,纠正胎位是预防产妇头位难产的主要对策。笔者采取回顾性研究方式,对我院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5.5岁,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39.5周。其中初产妇96例,经产妇24例。

1.2方法

对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头位难产的病因。

在产妇宫口开3.5cm时,利用地西泮针10mg进行静脉推注,让产妇充分休息;改变母体姿势纠正胎头位置异常,叮嘱产妇采取侧卧位,让胎儿背部中心能够在羊水浮力以及宫缩的相互作用下,朝产妇腹前方向移动,并带动胎头枕部朝前旋转到枕前位。枕后位或是枕前位时,让产妇取右侧卧位,以最短路径旋转到枕前位。比较经过处理后的胎方位转位成功率以及头位难产母婴结果。

1.3统计学意义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利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头位难产病因

本研究发现:在头位难产发生的所有原因中,胎位异常74例,占61.67%;头盆不称27例,占22.5%;宫缩乏力12例,占10.0%;软产道异常7例,占5.83%。

2.2转位成功率

74例胎位异常产妇属于枕横位与枕后位难产产妇,通过徒手转胎头、改变母体体位等临床处理后,成功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成功率为81.08%,其中枕后位的成功率是77.42%,枕前位的成功率是81.4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胎方位的转位成功率对比

2.3母婴结局

120例难产产妇中,采取正确处理措施后,经阴道分娩27例,占22.5%;行剖宫产93例,占77.5%。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是1.67%;新生儿窒息2例,发生率是1.67%。

3.讨论

围生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胎位性难产的发生例逐渐下降,然而近年来头位难产发生率却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使得头位难产成为了产科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假设不及时进行处理,或是未采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将会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3]。

通过科学调查发现:头位难产临床特征包括了胎膜早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妇肛门坠胀等方面。(一)胎膜早破主要是因为胎头位置异常所导致。例如: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高直位等,造成胎头入盆受到阻碍,羊水经过胎头与骨盆入口之间的空隙进入到产妇的前羊膜囊内,当发生宫缩时,胎膜由于压力偏大而造成破裂[4]。当胎膜破裂后,因为羊水的减少,使得胎儿受力不均匀,产程延长。同时,脐带容易受到挤压,胎儿发生窒息,提升了剖宫产率,造成宫缩的不协调,发生难产。(二)宫缩乏力:由于头盆不均匀,产妇过早屏气用力,胎位异常,产妇紧张过度,使得产妇出现宫缩乏力。这种症状主要包括了继发性与原发性宫缩乏力。其中继发性宫缩乏力是因为胎位异常与头盆不称造成;产妇心理因素会引发原发性宫缩乏力。(三)产程延长:由于胎头位置异常以及宫缩乏力,使得胎头下降受阻或是延缓,延长了潜伏期与活跃期,同时延长了第二产程。(四)胎儿表现:因为胎位异常,造成产程延长,使得胎儿宫内缺氧,同时导致胎儿窘迫,而胎头颅骨发生变形,宫颈受到胎头的长时间压迫,胎头严重水肿、血肿等。(五)产妇肛门坠胀以及过度便意感:当胎位异常时,在枕后位情况下因为枕骨持续在骨盆后侧过早对直肠进行压迫,造成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引发过度便意感;在枕前位情况下因为前顶股嵌入骨盆对尿道与阴道前壁进行压迫,造成产妇的排尿困难,产妇宫颈水肿。在分娩的过程中,唯有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才能够保证胎儿能从母体中顺利分娩出[5]。

本文结果显示,在头位难产引发原因中,胎位异常74例,占61.67%。74例胎位异常产妇中,成功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成功率为81.08%。其中枕前位的成功率是81.40%,枕后位的成功率是77.4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难产产妇中,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窒息2例,表明了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因此,为有效预防头位难产,应当对胎头位置进行正确处理。

综上,对胎头位置进行正确处理是预防头位难产的核心;孕期需要加强产妇的产前检查;在产程中需要保证产妇的充分休息与营养合理,进而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以群,李鹏程,张力.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对于高职高专ESP教学模式改革[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0,21(21):162-163.

[2]余爱嫦,周文杰,范玲.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和干预[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10,26(11):819-822.

[3]沈大强,严壮锋,曹佩珠.临产早期胎头位置异常136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0):1360-1361.

[4]蔡雅瑜,李冬冬,向云.头位难产100例临床分析与处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21):177-179.

[5]王一华,张俊枝,王文平.头位难产89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2):313-314.

论文作者:刘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在产科临床中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探究论文_刘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