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原则下异议表达的人际语用学研究-基于高中英语教师评课话语论文

协同原则下异议表达的人际语用学研究
——基于高中英语教师评课话语

何焱荣,申智奇

( 华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 协同是对话中的重要机制,协同会话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评课中,异议的表达十分常见,但为达到“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的,以此为协同基础,交际者恰当地表达异议既可改善评课效果,也可促进评价关系的构建和维护。通过会话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从人际语用学视角对异议表达的使用情况展开考察,可以发现说话人多采用间接策略表达异议,其中缓和型标记语和第一人称指示语(we)的使用最为突出,而直接策略中,陈述句语气和行为预备语使用较多。说话人对不同语言策略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际和谐,达到交际目的,以期构建有效的评课平台。

关键词: 异议表达;评课话语;协同原则;人际语用学

一、引 言

表达异议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言语行为。“异议”对学术讨论有积极作用,能增强思维创新及深度,促进交流。[1]398但异议在表达上会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由此,说话人往往采取委婉缓和的方式表达异议,以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成交际任务。“异议”在具体语境中体现不同的人际语用效果,既可能引发冲突也可能促进交际。[2]11

评课是推进课堂变革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和保障。在评课话语中,评课是理念互通的对等交流形式,是一种普遍的教研活动,提升评课的专业化水平需要基于这种理念。[3]60有学者从话语修辞视角研究商榷性评课话语,指评课者对授课教师提出批评或改进建议的话,是评课话语的重点和难点。[4]20实际上在评课中,交际双方基于共同目标进行交流,在对话中相互协调,不断构建相互趋同的模式,双方在共享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协同,这种交际协同能够让对话者对问题达到一个共识,[5]1因此异议表达在评课话语中体现和谐的人际语用取向,旨在促进交际。鉴于此,本文以评课话语中的异议表达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评课者在基于协同原则下表达异议的语言策略,其充分体现了协同是对话中的机制,并拓展了“异议”会话序列在评课话语中的研究,对如何恰当、合理地提出“异议”,从而形成和谐的评课环境以及推进教研活动的合作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异议的相关研究

异议言语行为被关注以来,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从会话分析或语用学视角出发,包括异议表达的语言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在会话分析领域,异议作为“回应”语步,是“非偏好应答”[6]77。在话轮中通常会出现犹豫(“well…”)、象征性同意 (“Yes,but…”)、重复等结构。[7]236语用学视角多从礼貌原则出发,异议会威胁听话人面子,交际中要保护对方面子,出于礼貌,人们通常会使用缓和标记等间接性策略来表达不同意见。[8]66Rees-Miller将异议依据礼貌程度分为缓和型、中立型、加强型。[9]1095在对英语学习者的异议表达研究上,有的学者关注学习者使用策略的不足,[10]24或使用偏好及其与语言水平的关系。[11]15

在影响异议表达的因素研究上,权势、社会距离及权重对语言策略有重要影响。[1]66Graham认为会话都被语境化,语境因素对异议表达发挥着重要作用。[12]758也有学者认为异议表达与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情景制约等因素相关。[13]96近年,随着人际语用学发展,学者们对异议话语的研究更关注其动态因素,这些都体现了“异议”在不同语境下的特殊性。

综上所述,一方面,“异议”属于消极行为,说话人出于保护对方面子需尽量缓和异议的驱使性,维护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说话人又要有效地表达异议,促进交际,以达到交际目的。传统语用学主要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等对异议进行研究来探讨人际关系。而冉永平提出人际关系不应仅视为一种交际中的语境因素,更应该被看作交际互动中的一种动态过程。从人际语用学角度出发,语用学在关注异议内容、话语序列或语言形式上,更加注重研究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构建和维护的语用方式和语用策略,以及所实现的人际交往的语用功能和人际语用效果。[14]37作为人际语用学关注的焦点,人际交往是交际者通过协同建立社交关系的动态过程。探究评价关系是如何在隐含层面上进行传递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

人际语用学主要探索交际者如何运用语言动态地构建和维系人际关系,在不同语境下,语言动态地凸显其不同的语用功能。在语言选择时,说话人的交际意识起显著作用。从人际语用学角度,交际者的身份、心理、文化背景、交际期待等因素对交际的语言手段和策略选择有重要影响。语言策略富含人际信息,传达人际态度和情绪,影响着人际关系的维护和交际目的的达成。可通过研究评价关系中评课者的元语用评论,揭示语言策略凸显何种语用功能来帮助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闺蜜一起开车出去玩,路过一个写着“加油送礼”的加油站。我心想:“加油还能有礼物,真棒!”加油后,我问工作人员:“我可以得到什么礼物?”工作人员一听,立马站直身体给我敬了一个礼。

(一)研究问题

1.评课者在评课中基于协同原则下异议表达的语言策略有哪些?

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于广东某高校举办的2017年高中英语教师省培项目中“观课评课”“教学赛课”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评课话语的转写材料,共23515字。所有培训老师参加广州某所高中的英语教学观摩活动,共15位老师与两位上课老师探讨并点评。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为半结构式访谈法和话语分析法。在半结构式访谈中,6名评课者接受了采访① 根据表1中的异议表达分类,笔者从评课语料中系统性地抽取了13类异议表达策略希望评课者能对这些策略进行评价,半结构访谈的问题是“在评课中,评课者们使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表达异议,您认为这些策略是polite,impolite or over-polite? 为什么?1)要尽量减少一下口头禅。2)这是我一些不成熟的的想法;3)我觉得可能时间安排不太充分;4)我有些不同的想法;5)作为老师,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鼓励……”本问题以微信文本方式发给了15位评课者,最后有6位评课者通过微信语音或电话给予了回复。 ,其回答作为分析依据。笔者将评课话语进行了转写并仔细校对,由笔者和另一位研究人员分别对这些评课者的异议标记进行识别和确认,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异议分类

1.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人际语用学角度,尊重作为一种维持人际和谐效果的语言策略,即说话人选用敬语、姓氏+头衔等礼貌用语表示尊重或顺从。[23]273在人际交往中,考察人际关系要基于社会规约、文化背景等因素,若交际行为与其一致时则为礼貌表现。尊重他人作为一种社会规约或准则,[24]471有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2.评课者对这些语言策略的使用凸显了什么语用功能?

2.异议表达的分类

基于协同原则,本文旨在研究评课语境下异议表达的协同策略,即说话人在表达异议时为缓和冲突,达到协同一致,实现共赢所采用的语言标记。本文从话语视角出发,基于高君和刘永兵的分类标准,并结合本文语料的实际情况,将异议语言行为分类从语气类型、衔接手段和话轮结构三个维度入手,[15]46每个维度由若干个范畴组成,并根据话语行为的凸显情况,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见表1)。

胰蛋白酶(酶活 4000 U/g):购于重庆市全新祥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风味蛋白酶(酶活 500 LAPU/g):诺维信中国公司;维生素B12(MW 1855 U)、抑肽酶(MW 6512 U)、细胞色素C(MW 12384 U)、卵清蛋白(MW 43000 U):美国Sigma公司;食用盐、味精、蔗糖、柠檬酸:食品级;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表1 异议表达分类① 本文所有例子中的异议表达用横线标记,异议策略用黑色字体加粗。

四、结果与讨论

(一)协同原则下异议表达的语言策略

2.情感顺应

表2 协同原则下异议标记使用的数据统计

根据表2,可以看到我国英语教师使用各类异议标记的大致情况。异议标记中协同策略的频次共为430次(异议标记频次共432次;其中2例为非协同语言策略,由于其数量极少,且本文是基于协同原则下对异议分析,因此对非协同标记不作讨论② (1)你在教学设计中不可能包含所有内容。 (直接否定“不可能”)
(2)所有东西必须要脱稿,绝对!(否定强调词“绝对”) ),这也充分体现协同是对话互动的重要机理,说明互动双方在相互协调、默契配合下,不断构建相互趋同的情景模式,且协同能够促进话语理解,确保对话顺畅进行。[17]297在机构话语中,即使异议很常见,但对话双方为同一个任务的完成会选择互相配合,且这种趋同的愿望较为强烈。这也充分体现这样一个常识: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合作一定有协同,协同一定有学习效应,合作的特征一定反映在语言的使用当中。[17]299总体而言,在协同原则下,间接策略(67.44%)高于直接策略(32.56%),这表明评课者在评课中表达异议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委婉、缓和的语言策略表达建议,以维护人际关系,促成交际目的达成。

在直接策略中,使用最多的是行为预备语,即出现在主导言语行为或表达主要语用用意话语前的准备性语言,如:“能问一下”“还有一点”等[16]8,占10.71%。其次使用频率较高的是陈述语气,占8.60%,说话人多用其陈述事实,表明观点和立场。陈述语气多含实据性成分,即说话人根据事实给的正当理由或证据。[18]54出现最少的情况是说话人抢夺话语权,使话语重叠,导致产生了“不同意关联位置”(Disagreement Relevance Point)。通常情况下,话轮转换是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指前一说话人已表达完整的结束点上,[19]476而“不同意关联位置”的出现是明显的异议特性。打断对方说话是违背礼貌原则,破坏人际关系的体现,因此使用最少(0.46%)(从半结构式访谈中得知交际期待影响了该语言策略的使用)。另外,第二人称指示语(You)的使用也最少(0.46%)。“你”直指听话人,明确反驳的对象,把同是老师身份的两人对立成“我”和“你”。交际双方在会话中相互协同的语言加工会比对立的要简单一些,[5]4因此说话者更愿意使用协同会话,而使用对立会话是极其少的(从半结构式访谈中得知交际双方的熟悉度是影响该策略使用的关键因素)。

在间接策略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缓和型话语标记语,占17.67%。话语标记语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命题内容所持有的态度或认识的属性,[20]445如“我觉得”“可能”等词能帮助评课者谨慎地提出自己主观的建议。其次使用率较高的是第一人称指示语“我们”,占16.51%,其使用是协同原则的重要体现,评课者把自己与上课者放在同等位置,与其建立协同关系。而使用最少的是虚拟语气,占5.59%。虚拟语气无论从句法结构上还是语义上都很微妙,在语义上具有言此意彼的特征,将原意进行了扩展,若运用不妥,容易引起误解,因此本研究对象使用了较低的虚拟语气来表达异议。

为了了解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与三种类型的图式策略相关,笔者运用SPSS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2):结构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都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大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呈现出统计学中的显著性(即:P值<0.05)。其中结构图式与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性最大(r=0.552,P=0.001);排在第二的是内容图式(r=0.507,P=0.001);最后是语言图式(r=0.442,P=0.001)。

(二)异议表达形式的语用功能

基于人际语用学视角,本文将从人际关系意识、人际关系的构建、维持等方面分析评课者如何在表达异议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身份和维护双方的交际关系。在分析评课者表达异议的语言策略基础上,我们更注重评课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元语言评论表明自己的身份立场以及凸显出何种语用功能,以此确定本文研究问题。

1.缓和对对方面子的威胁

少年们在涉世之初,情感萌发,喜怒哀乐皆被乐曲唤醒,根基既浅,哪里又有心力与之对抗,只能在这由琴圣苏雨鸾潜心编写的破阵乐里,载浮载沉,一会儿觉得人生无趣,如冰封雪盖,寂寥空白,了无生面,生有何欢,一会儿又觉得世界美好一腔春意,温柔雨夜,万物发生,何其缠绵。

人际交往中,追求人际和谐是人类理性的重要体现,[21]1维护和谐人际关系是首要的交际目的。而异议言语行为的表达具有威胁对方面子、身份或地位的潜在语力。为此,在会话中表达异议时,说话人要考虑恰当的语用策略来关照对方的面子,选择间接、缓和言语来减少异议的负面效应,缓和对对方面子的威胁,进而维护人际关系。

例1:我觉得,这个环节也许是时间不够。

处理5、空育131,株行距为10cm*30cm,水整地时施入二胺6公斤、50%硫酸钾3公斤、尿素2公斤。插秧时无侧深施肥时加入。

例1中,评课者认为上课者课堂设计时间安排不够,导致学生没有时间相互交流。但评课者借助“我觉得”“也许”,此类模糊限制语也可称为“语力弱势语”(illocutionary force softener),在减少说话人话语责任的同时降低了话语的绝对性,体现出话语的委婉,缓和了对对方面子的威胁,进而维护人际关系,达到正面社交语用效应。

为综合考察中国英语教师在评课话语中表达异议时的话语形式,将评课话语中的异议话语按照表1的分类进行了类别标注(见表2)。

情感作为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人际语用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情感表达型交际的功能研究有助于交际者认识到情感表达在人际关系构建中的语用功能,从而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22]40在情感表达型交际中,情感顺应有利于实现交际双方的情感趋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其可以通过人称指示语来实现。例如:

例2:在语言表述上,我们要提高语言表达,简述我们的话语。

根据地质情况及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采用CZ-8B型冲击钻机钻劈成槽,采用先Ⅰ序槽段的施工方法。在同一槽段内,先施工单号主孔,后施工双号副孔,主孔、副孔采用圆套方式劈打成槽。槽段造孔工作结束后,对造孔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包括孔位、孔深、孔径、孔斜等),检查合格后进行清槽换浆工序。

例2中,评课者认为上课老师的某些课堂语言不简洁,但在提出异议时,选用了“我们”一词。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而言,体现了说话人对上课者的认知心理和身份有意识地顺应所产生的情感趋同。在半结构式访谈中,评课者表示作为老师,都知道准备每节公开课背后一定有大量的付出,这一点她感同身受。可见,评课者多次使用“我们”一词,是人际关系顺应的具体表征,有利于实现交际主体的一致性和相互认同,进而维护了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

3.凸显尊重对方

叶晓晓还是不做声,涂当翻转身撑在地上,拿狗尾草扫着她的脸,叶晓晓忍着,还是不做声。涂当突然伸出手来挠她的咯吱窝,叶晓晓实在是忍不住了,伸出手反击,两人顿时扭打成一团。

3.1 近年来我国老年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肠道检查日益普及,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便秘患者也逐年增加,清肠措施不断完善,清肠剂也越来越多,有效的清洁肠道是结肠镜检查成功的关键。肠道清洁度不佳,不仅影响肠镜检查操作,更重要的是遗漏病变[4]。

《指导意见》规定,董事会、监事会、持有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名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独董提名基本都是由大股东推选或由公司的董事会进行推选后告知股东大会,并以简单多数的推选方式由其余中小股东选择产生。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无法确定被提名人声明是否公正、难以确定独立董事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利益相关关系、证监会审核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独董独立性的延续,使其无法对大股东及公司管理层一家独大产生制约作用,独立董事必然处于不独立的地位。

例3中,评课者认为老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但表达异议时,在语言策略上使用了“方老师”,“您”此类敬语,充分凸显了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提高了对方的地位。在半结构式访谈中,受访者提到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说话谦逊有礼,这样有利于达成更好的评课效果;过于直接,反而不利于对方接受建议。由此,尊重他人作为一条社会准则,该语言策略的使用符合此类评价关系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约,使说话人更有效地提出异议,维护了双方的人际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NADPH启动的Ⅰ相孵育体系、UDPGA启动的Ⅱ相孵育体系、二者共同启动的两相孵育体系中,ZG02 的 t1/2分别为 67.28、30.26、25.57 min,CLint分别为20.60、45.80、54.20 μL/(mg·min)。这提示在3种孵育体系中,ZG02的代谢稳定性依次为Ⅰ相>Ⅱ相>两相。CYP酶及UGT酶的F值分别为38.01%、84.50%。这提示ZG0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反应可能以UGT酶介导的葡萄糖醛酸化结合反应为主。

4.发起话题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交际的另一个目的是传递交际内容,以任务为取向。在对话中,话题的自然过渡有利于会话顺畅进行。当说话者为后续话题作准备或表明话语用意时,交际主体往往会选择行为预备语,如,“有一个问题”“还有一点”等,以降低异议出现的突兀性和驱使性,缓和交际冲突,进而维护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和有效传递交际信息。

例4:还有个问题,当我们提问时,问题与我们想要学生达到目标的关联度大不大?

例4中,评课者对上课者设计的问题有不同看法,认为该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不大,在表达异议时使用“还有个问题”引出话题。在信息传递上,此类行为预备语可辅助主体言语行为的实施,使说话者更有效地传递话语信息。[16]8从协同角度看,协同与内容的吸引力有关。[17]298此类语言策略能吸引对方注意,引发协同。从人际语用角度看,可缓和异议的驱使性,保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维护交际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半结构式访谈中,受访者表明既然评课是学术平台,在讨论中触碰火花才是最精彩的,他非常期待听到不同的观点来解决教学问题。可见,交际者的交际期待也可影响语言策略的选择。在教学中双方探讨、相互协调、动态配合,既能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能构建和维护评课关系。

例3:方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疑惑,关于学生的讨论时间,您觉得足够吗?

5.突出话语内容

交际双方为了凸显话语信息,在表意清晰的基础上提高交际效率,力求语言使用中以最小投入达到最佳语境效果,符合语言经济原则。而祈使句的使用顺应了该原则,能使话语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但是祈使句的多样性可以缓和话语强度。例如,在交际中,说话者习惯附加上“一下”“尽量”“一会儿”等协助说话人缓和言语的驱使力度,潜在地传递交际信息。

本文只是粗浅地讨论了研究区域内房价偏离与“补涨”效应可能的联系,并没有对“补涨”的作用强度和滞后时间进行精确的量化,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例5:要尽量减少一下口头禅!加油!

例5中,评课者认为上课老师的教学语言不简洁,于是使用祈使句,清晰直观,突出话语内容,使信息有效地传递。但在话语中附加上“尽量”“一下”此类辅助性弱化语,“加油”一词更是缓和了异议的驱使力度,激发协同,从而赢得对方合作。从半结构式访谈中得知,交际双方相互熟悉,因此话语较为直接亲切。

6.使话语具有实据性

实据性成分可陈述知识的来源或表明对话语信息的认知状态,[18]54为获取的信息提供“证据”。而行为述因语作为支持性附加语,为主体言语行为提供一定的缘由,在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16]9一方面表明该言语行为合理与客观,可加强话语的可信度;另一方面降低该言语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缓解话语的驱使性,调节交际氛围,进而维护交际主体的人际关系。

例6:是否可以把景点以英语形式列出表格来帮助学生?因为在学生讨论期间,我去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就用中文表达,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

例6中,评课者认为老师没有把一些景点的生词列出导致学生用中文表达。在表达异议中,从信息传递来看,说话人使用行为述因语“因为…”来辅助异议表达的实施,以及“我观察”“发现…”等事实来提高话语的实据性,使异议表达更有理有据,客观真实。从人际关系来看,行为述因语为异议话语提供附加信息,缓和话语的主观性,试图弥补异议话语的冲突性,进而维护人际关系。在半结构式访谈中,评课者提到聚焦于生生互动,有助于让自己或上课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讨论情况,并期待能学到更多互动模式便于教学。可见,说话人通过提供信息来源,反映事实真相,对双方教学有一定的反思和启示作用。

五、结 论

课堂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关键部分,而评课是推进课堂变革的一个必不可少且重要的步骤。为了改变不合作或说好话容易、提批评建议难的评课模式,掌握评课中异议表达的话语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恰当地表达不同意见,更好地建立协同模式,进而改善评课效果。本文考察了英语教师在评课话语中的异议表达方式。研究发现,在评课中评课者表达异议时协同标记远多于非协同标记,充分体现了异议表达中协同原则的应用,揭示了协同语言策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语用上的和谐取向,进一步证实了协同是对话中普遍的存在现象,是会话中的重要机理。同时,本文通过会话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说话者的元语用意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说话者倾向于使用间接策略表达异议,如缓和型标记语、第一人称指示语(we)等缓和语,是为了减少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达到维护人际和谐的语用功能;直接策略中使用了陈述句语气和行为预备语等,体现了说话者旨在有效传递交际信息,实现交际期待,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构话语中表达异议的组织过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手段。从教学实践来看,本研究使用真实互动的话语语料总结的异议表达策略,对教研活动中教师如何缓和异议的冲突性和增强教学建议的接受性提供了参考。另外,就学科发展而言,人际语用学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新型的“语用综观”,选取人际语用学作为评价关系中异议表达分析的视角,对如何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能够推动人际语用学研究在国内的开展。

参考文献:

[1]Chiu,M.M.Effects of argumentation on group micro-creativity: statistical discourse analyses of algebra students’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8,33(3):382-402.

[2]冉永平,白晶.互动语境中异议标记语的人际语用取向[J].山东外语教学,2017,38(1):11-20.

[3]崔志钰.评课是基于理念互通的对等交流[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36(8):60-62.

[4]毛浩然,吴丹萍.商榷性评课话语的困境剖析与修辞突围[J].山东外语教学,2016,37(6):18-25.

[5]Pickering,M.J.&S.Garrod.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2):1-22.

[6]Pomerantz,A.Agreeing and disagreeing with assessments: Some features of preferred/dispreferred turn shapes[A].In J.Atkinson &J.Heritage(eds.).Structures of Social Ac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pp.57-101.

[7]Holtgraves,T.Yes,but…: Positive politeness in conversation arguments[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6(2):222-239.

[8]Brown,P.& S.Levinson.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9]Rees-Miller,J.Power,severity and context in disagreement[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0,32(8):1087-1111.

[10]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4):24-28.

[11]周丹丹,黄丹凤.基于协同原则的异议表达方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15-21.

[12]Graham,L.S.Disagreeing to agree: conflict,im/politeness and identity in a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ty[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7,39(4):742-759.

[13]杨晓燕.基于语料库的法语异议表达语用策略分析[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7(1):96-101.

[14]冉永平.我国的人际语用学前沿研究[J].外语教学,2018,39(3):37-39.

[15]高君,刘永兵.话语视角学言语行为直接性程度标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44-54.

[16]冉永平.缓和语的和谐取向及其人际语用功能[J].当代外语研究,2012(11):4-10.

[17]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297-299.

[18]Palmer,Frank R.Mood and Modal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19]Gruber H.Disagreeing: Sequential placement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disagreements in conflict episodes[J].Text and Talk,1998,18(4): 467-504.

[20]Verschueren,J.Notes the role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in language u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0,10(4):439-456.

[21]冉永平.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J].外语教学,2012,33(7):1-5,17.

[22]宋成方.“情感表达型交际”功能分析的新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7,33(5):36-41.

[23]Haugh M.Respect and Deference[C].M.A.Locher(ed.).Interpersonal Pragmatics.Germany: Walter de Gruyter GmbH,2010,pp.271-288.

[24]Langdon,S.W.Conceptualizations of respect: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idence of four (five)themes[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7,141(5):469-484.

An Interpersonal Pragmatic Study of Disagreement Expressions Based on the Alignment Principle: Evaluative Discourse of Senior English Teachers

HE Yan-rong,SHEN Zhi-q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 Alignment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communication.Alignment convers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In evaluative discourse,disagreement express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ommunication.However,when interlocutors aim to achieve the common purpose of “solving the teaching problem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on the basis of alignment,they express disagreement properly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effect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pragmatics,exploring disagreement strategies through methods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finds it prominent that the use of indirect strategies is more freguqnt than direct ones,and in indirect markers,the mitigated discourse marker i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then followed by the first plural deixis; while in the direct strategies the most used is statement mood,then followed by preparatory utterances.Speakers apply different disagreement strategies to maintain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effectively express the communicative information,finally to build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forum.

Key words: disagreement form; evaluative discourse; alignment principle; interpersonal pragmatics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2X(2019)05-0106-07

收稿日期: 2019-01-17

作者简介:

何焱荣,华南师范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

尽管名为黑洞,超大质量黑洞其实是宇宙中最为明亮的天体之一。物质掉入其中时会释放出海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制造出类星体。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类星体这种遥远的微弱射电信标就一直令地球上的天文学家困惑不已。

申智奇,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 昱]

标签:;  ;  ;  ;  ;  

协同原则下异议表达的人际语用学研究-基于高中英语教师评课话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