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企业下岗职工培训调查报告_培训开发论文

热点问题:企业下岗职工培训调查报告_培训开发论文

热点中的重点——企业下岗职工培训情况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下岗职工论文,调研报告论文,重点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据测算, 国有工业企业的富余人员约为职工总数的1 /3 , 大约是2500多万。如果企业富余人员每人每年从成本中支付5000元的工资、奖金、福利等费用,2500万人就是1250多亿元。1997年1—3月份全国6.8万户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5亿元,全国停发减发工资的职工人数达1007万人。对这一组数据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走减员增效之路,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关口。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对下岗职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一项系统工作。在做好安置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下岗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下岗职工培训是以下岗职工为对象,以再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与训练。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深入发展,中国职协理论部近期走访了一些地方、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了一些下岗职工培训情况,同时,收集了一些有关文件材料和经验做法。根据我们了解掌握的情况,对企业下岗职工培训作一简要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下岗职工与培训概况

1.下岗职工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下岗职工具有以下特点:

●女性多于男性。据北京市劳动局1996年8月对本市经委、 商委、建委、市政管委系统131578名下岗职工调查表明,下岗男职工59026 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44.86%,下岗女职工72552 人, 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5.14%;另据上海市1996年5月底的一份调查,上海市下岗人员24.1万,女性占55.2%。

●侧重于中年职工。据北京市劳动局的调查,25岁以下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6.62%,26—35岁占28.71%,36—45岁占45.99 %, 46岁以上占18.68%;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再就业指导组, 最近对沈阳、青岛、南京、长沙、西安5城市下岗职工情况调查,70 %的下岗职工为中年人。

●侧重于文化程度低和技能低的职工。据北京市劳动局的调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183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18%,高中文化39721 人,占30.19%,中专文化6452人,占4.9%,技校3940人,占2.99%,职业高中2260人,占1.72%,初中及以下75022人,占7.02%; 《经济半小时》5城市的调查表明,71.5%的为初中毕业生, 而且多数是“文革”期间受的教育,文化偏低。

上述情况虽然不能足以说明全国的情况,但从中可见一斑。由此可见,下岗职工素质低是他们再就业的一大难题,也给再就业培训增加了难度。

2.培训概况

据统计,到1996年第3季度,全国已组织了500万下岗职工参加了再就业工程,其中有300万人参加职业指导,110万人参加了转业转岗培训,近100万人开展了生产自救,有243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各级劳动主管部门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劳动部在1996年先后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会议”、“全国200 个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现场会”等会议都对下岗职工培训提出任务,作出部署。1997年5 月会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等12个部门就再就业问题联合发文, 并对下岗职工培训问题作出规定, 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1997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与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举办了试点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培训班,学习上海经验。

各地、各行业,以及各企业的劳动部门,也加大了对下岗职工培训的管理力度。如:

兵器总公司在做好本行业下岗职工分流的同时,加强再就业培训,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再就业培训,推进再就业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并多次举办培训班,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上海市通过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对下岗职工实行托管,在托管中突出再就业培训教育和职业介绍,与建立劳动力市场相结合,全市共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余人次。

北京市从建立和规范下岗人员培训制度入手,制定出《北京市关于就业、转业(转岗)训练实施办法》,对转岗培训申报、组织实施、经费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将就业指导、培训与建立劳动力市场统筹运作,并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开发综合基地(集团)的作用。企业培训集团依托当地劳动局,借助社会力量,衔接培训、鉴定、就业各个环节,向劳动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促进了“再就业工程”的实施。

各培训机构和培训实体积极对下岗职工开展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经验

近年来,在进行下岗职工培训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经验概括起来有两条:

●坚持转变就业观念与提高再就业技能相结合

就业观念是人们对就业活动的基本认识与根本态度。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再就业存在着种种疑虑和错误思想。就业观念不发生根本性改变,再就业工程就难以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再就业工程首先是思想变革。因此,在进行再就业培训过程中,要把转变就业观念教育放在突出地位。各地经验表明,在下岗职工培训中要坚持转变就业观念与提高就业技能相结合。这是由于我国当前下岗职工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就业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有的就业心态所决定的。

据调查,目前,在停产半停产企业中,不少职工怀有以下心态:一是回首往事的委屈感;二是主人翁地位的困惑感;三是没有归宿的失落感;四是不知所措的依赖感;五是择业的贵族感;六是就业上的自卑感;七是得过且过的满足感。这反映了在长期计划就业体制下形成的计划就业观念与市场就业体制下所要求的市场就业观念的矛盾,就业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给下岗职工也带来了诸多实际困难。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及培训。

从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转变就业观念,使劳动者从传统的计划就业观念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确立劳动者是劳动力所有者的主人翁地位和人力资源开发主体的地位”,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积极能动的自主择业主体。在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强大激励和沉重压力下,社会极大地推动着劳动者自觉开发自身人力资源。这将会使多年困扰职工教育的学习动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将会改变“要我学”的消极被动学习局面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学习局面。

上海市南市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职业指导,逐步转变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择业观念,在求职人员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现象,即自谋出路的多了,等待安置的少了;要求从事社区服务的多了,挑肥拣瘦的少了;自觉参与技能培训的多了,“等、靠、要”的少了。近几年上海市下岗职工百万人次,通过再就业又上岗了80万人次。北京市在下岗职工培训过程中,在进行职业技能开发的同时,帮助失业人员和下岗待工人员转变择业观念,使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有关劳动政策,树立自主择业的意识和再就业的自信心。转变就业观念教育发挥了主要作用。

●坚持培训与再就业工作相结合

培训要为再就业工作服务,再就业工作要依靠培训。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多次强调,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是目前国际上最现实最成功的经验,谁做得好,谁就主动。劳动部在指导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1995年开始施行的《职业指导办法》、《就业训练规定》、《就业登记规定》和《职业介绍规定》,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规范了培训与就业的关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训与就业配套政策,促进了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的工作机制与规则的形成。

1996年8 月劳动部办公厅印发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暨职业技能开发和就业训练集团化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和集团化经验是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决定在1996年要启动40个基地和10个集团化试点工作,提出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要因人而异,兼有职业需求调查、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并与职业介绍紧密联系,多功能、一体化服务,充分体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功能。职业培训集团化试点,要充分发挥劳动部门的整体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筹规划,协调运作、合理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性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积极拓宽培训领域,增强培训与就业的总体服务功能,提高培训的规模效益。

沿着这条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思路,许多培训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全国已经涌现出一批极具活力,各有特色,成效显著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和职业培训集团,在下岗职工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北京市为例,为了发挥社会培训资源的作用,组建了职业技能开发联合体,目前已参加区域或行业的职业技能开发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已经达到420多家。

1997年1至9月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5万人,其中3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再就业,培训就业率达85%以上,取得明显效果。

随着再就业工程的推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开展,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思想与机制迅速向企业延伸。以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为例,公司设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成为再就业工作的决策机构,公司党政领导任正副组长。再就业服务中心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内设综合管理部、转岗培训部、事业开发部、信息处理部、财务部等编制为20人。再就业服务中心下设分中心和工作站,分中心一般以子公司为单位设立,分中心下设的工作站由基层企业设立,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一般以本单位下岗职工人数50∶1的比例配备。 再就业服务中心为托管的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就业指导服务、职业培训服务和职业介绍服务。再就业服务中心为确保中心工作顺利运行,他们对各公司、总厂、企业的党政工一把手和分管经理(厂长)劳资科长首先进行了培训,同时加强了对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使这支队伍提高认识、吃透政策、熟悉业务、善于指导,成为下岗职工的“知心人”、“引路人”,既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队也是宣传队,从而使培训与就业在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发展。

几点共识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经过培训的下岗职工和没有经过培训下岗的职工不一样:经过培训的下岗职工较之没有经过培训的下岗职工,一是适应新工作新岗位的能力快;二是一旦再下岗,也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开展下岗职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要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不仅要发挥企业的作用,把下岗职工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而且要发挥全社会职业教育部门和机构的作用,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为再就业工程服务。目前,再就业是中国的大问题,下岗职工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大问题,因此要全力以赴。

●要做到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一是国家在制定有关宏观政策上要做到统筹考虑,相互配套;二是与建立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建立再就业的运行机制;三是扩大再就业培训机构的功能,建立融再就业服务、咨询、信息、培训为一体的运行体制。

问题与建议

●提高对下岗职工培训的认识。当前,在实施再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重安置,轻培训”。究其原因,有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认识,也有对再就业工程的认识问题。应该充分认识到,下岗人员不是包袱,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必须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十五大提出,要实现用3年左右的时间, 使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其中一个前提就是要减人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关键,是提高下岗人员的素质。

●建立健全政策配套措施。由于我国再就业工程实施的时间不长,有很多工作尚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虽然从上到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培训与再就业工程相配套的运行机制。随着再就业工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培训工作与就业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再就业培训也将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与再就业工程相配套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建立人、财、物保障体系。目前,制约再就业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正常的经费渠道。虽然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有关再就业工程文件中,也涉及培训经费问题,但由于太原则化,难以执行。建议劳动部主管这项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就此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对经费的来源渠道、经费的比例数额、管理与使用权限等拿出具体办法,并起草相应的文件。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劳动监察部门的作用,使再就业培训的经费落在实处。

●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导向,开展下岗人员培训。从目前我国下岗人员的培训情况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已经有了就业岗位,培训后,直接上岗;一种是没有现成岗位,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培训后,再找工作。这给培训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培训的数量与结构,以及现行状况进行摸底,又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政策和培训计划。

●条块结合,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在职业培训领域仍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现象。因此不能利用和发挥我国职业教育整体的优势和作用,造成部分职业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要打破这种界线,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各种形式的培训,对部分现有机构按照自愿的原则,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使其发挥龙头作用;可进行区域性联合培训,也可进行跨地区跨部门培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再就业培训。今后广大劳动者将成为市场就业择业,开发自身能力的主体,在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大市场,大就业的新格局条件下,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市场朝这方面发展。

●加强再就业工程及下岗职工培训问题的研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近两年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发表有关方面的论著和论文,介绍了国外主要经验。有关专业刊物上也进行过讨论,为推进再就业工程及下岗人员培训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但研究的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共识,更缺少可供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决策的咨询方案。建议劳动部组织多科学联合攻关,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式,力争在一、两年内深入开展对再就业工程及人力资源开发市场问题研究,提出可供行政决策的可行性方案。

标签:;  ;  ;  

热点问题:企业下岗职工培训调查报告_培训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