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_谢志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_谢志勇

谢志勇 四川省合江县凤鸣镇九层小学校 646200

摘要: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及反映。它是数学学科的精髓、灵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然而在现今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忽视概念学习,学生往往习惯于听老师对概念的分析与概括,不能主动参与探究讨论。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164-01

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常量和变量概念的本质把握不准,对学生的引导浮于表面,学生并没有形成常量和变量概念。常量和变量,顾名思义:值可变的就是变量,不会变的就是常量,学生脑中开始就有这个原始的认知。但是,学生直觉中的变量并非这节课乃至整章所要研究的变量。例如,汽车从A地开到B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所用时间就少,平均速度改变,所用时间跟着改变——所用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函数关系。而学生的直觉是运动过程中汽车速度时快时慢,这就是变量,它与时间的变化是不对应的,这就是学生原有认知中的“非定性”的变量,与用数学的观点研究的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函数中的变量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加强数学概念教学呢?

一、淡化概念形式,注重教学过程

淡化概念形式主要指改变教学中过分追求形式化的做法,即不要刻板、僵化地处理概念,也不要在概念的叙述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是着重于领会概念的实质。数学中有些概念用描述性的语言文字,并非一定严格,如集合、直线、代数式……要会判断,但不是仅靠定义规定的内涵就可以解决的,需要了解文字之外的概念外延才行。叙述严谨,但叙述本身不是掌握的重点,如方程、多项式,只要让学生了解、知道,不妨碍下一步学习就可以了,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经常接触便可准确把握。“淡化形式,注重过程”,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概念教学思想,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改进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注意渗透逻辑知识,促进概念的内化尽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直接讲这些逻辑知识,但是应该将其渗透在概念教学中,如各类特殊四边形概念的建立,就是采用属种定义法。我们在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定义平行四边形时,如果注意了渗透逻辑知识,让学生懂得了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例,它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还具有其特有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等,这就促进了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

二、重视概念的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还有许多是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于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根据数学概念产生的方式及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导入概念教学。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导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来引入数学概念的材料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也可以是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及模型、图形、图表等。

(2)通过动手操作导入。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多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如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有关视图、截面的学习等,可让学生试着自做模型,用剪刀剪一剪、做一做或从家里带一些肥皂块、土豆块等易切的东西进行切割等。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由形象直观的认识发展为抽象概括的理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从而突破难点。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时,先用课件播放一些图片(典型的体育比赛场、自动电梯及流星、激光、笔直的铁轨、输电线、竖琴等),再动画演示,展示体、面、线、点的形成过程,然后师生互动,在讨论交流中比较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4)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设计概念的练习。概念建立后,可以针对学生的疑点与难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概念进行理解,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比较、猜测、试验、推理等思维过程进行探索,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概念的目的。如学习“线段”概念后,学生已掌握了数线段的规律,并了解在直线上有n个点,可得到n(n-1)/2条线段,然后提出:若我们每组4名同学,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若5名同学呢?x名呢?在这些基础上,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循环幽冥,平面上的n个点可确定的线段、射线、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的交点个数,还联想到角的数法,等等。

三、重视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思维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只有在概念引人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理解概念。

(1)准确揭示概念的内涵与本质。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抓住其本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加强概念的类比。“有比较才有鉴别”,数学的各种知识应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去认识。数学的一些概念和规律,理论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如果把它与学生熟悉的(已知的)相关实体(事物)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学生就会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思考。

(3)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不断变换其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在。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变更事物的非本质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突出事物隐藏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非定性”的定量,与用数学的观点研究的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函数中的变量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像这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会时有发生,特别是由于学生对一些数学基本概念不理解、不掌握,而影响以后的知识学习,进而造成成绩跟不上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概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赵光千,李亚英,张英杰.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小学数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04:112-114.

论文作者:谢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_谢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