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导”论文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导”论文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导”

周天勤

摘 要: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带有巨大的实践性和探索性,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断摸索,更需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但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数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所以,教师要积极发挥“导”的作用,助力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但绝不意味着学生面对知识盲点、深度思维、探究交流等手足无措时,教师也无动于衷,放任自流,那样学生对学习只会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到位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引导

一、 开放思维,及时引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学生的思考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因而,在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时,在学生进行摸球比赛后(袋中两种球的个数不一样),先让他们猜猜:口袋里放有什么颜色的球?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使然,凭着各自经验,竞相猜测。这时我拉出里层透明袋来验证他们的猜测,再让他们说说:这样的游戏规则还愿意进行下去吗?为什么?这样设计引起学生对本次游戏不公平的深刻理解。因为是“不公平”的游戏,输的学生明显不想再继续,有了修改“游戏规则”的强烈要求。这时,我马上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修改规则游戏才公平?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很快提出了方案(两种球的个数同样多),并在小组合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各种问题层层递进,紧扣教学目标展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地解决各种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让学生自主经历“体验-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引导及时有效,让学生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有了信心,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 合作探究,适时而导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的学习、组织能力有限,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时,在出示主题图,学生顺利地解决了平均分2瓶矿泉水、4个苹果后,提出:1个蛋糕,如何平均分?你们能用一张纸表示吗?请小组长分发材料,小组成员想办法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中,顺利地表示出了二分之一,也深刻明白了“虽然折法不同,但是涂色部分都可以表示二分之一。”“因为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这样的合作探究,丰富了学生对分数内涵的理解,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深化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当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在讲台上等待,成为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这样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是无效的,学生也是毫无收获的。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三、 自主操作,适度指导

《课标》中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中适当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实际体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展开。但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放任自流,不予有效地调控指导,就会出现学具变成玩具的现象,使得操作失去意义。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在探究阶段,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挂历,观察挂历上的月份天数,再把月份按天数分类,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把带来的造型各异的挂历当成玩具,有的学生搭起了小房子,有的学生在比较谁的挂历漂亮……结果,一节好好的数学课变成了玩具活动课,学生无视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成一片。最后,教师无可奈何,只好强行阻止了种种混乱的现象。因而,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要予以适度的指导,及时解决各种意外问题,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多元练习,分层引导

马克思学说中提到:“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形式多样、思维开放,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数量和深度上有选择余地。教师在评价时分层评价,分层激励,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肯定。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时,课堂中我充分利用课本的练习:(1)“快乐大转盘”(选择哪个转盘游戏是公平的?)这道题比较基础,大部分学生很快做出判断,说明依据,并明白了生活中的转盘游戏规则都是不公平的,从而深刻理解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不可投机取巧。(2)“扑克牌游戏”(怎样修改规则才能让游戏公平?)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我放手让学生在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修改规则,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3)“观察科学家抛硬币实验数据,说发现”,让学生在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中发现并感受游戏规则“公平”的本质——可能性相等,但不代表结果一定一样或相等,同时它们又有着一定的必然趋势,体会在公平的游戏规则下也会有输赢或不分输赢。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带有游戏性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应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反思学习结果,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加深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有通过教师及时适度的点拨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对探究活动充满信心,从而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2.4 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量、BCLC分期、血管侵犯和术前PVT1表达量为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参考文献:

[1]王佩.小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三所小学第二学段学生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2]周太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

作者简介:

周天勤,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

标签:;  ;  ;  ;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