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风险_风险管理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风险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1)03-0032-06

农业自然风险源于农业生产对自然力、自然条件和生命个体的依赖,这使农业与自然风险有着不解之缘。然而,自从世界上有了市场经济的时候,市场风险便成为任何一个生产部门概莫能外的客观经济现象,自然风险加市场风险使农业成为一个典型的风险型产业。

一、农业市场风险的形成机理

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给农业的风险也是空前的。如何规避农业市场风险不仅成为市场经济本身不断完善的标志,而且成为各国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的一个基准。

农业市场风险源于市场经济,却与农业生产特性和农产品特性密切相关。(1)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来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农业生产周期长,生产决策与产品销售在时间上被分割,这是农产品调节滞后性形成的物质基础。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时,潜在的供求均衡绝对先于市场上的供求均衡,而只要潜在的供求均衡先于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就一定有供给大于需求或供给小于需求的可能。所以,只要生产调整需要一定时期,价格调节滞后性就无法消除,价格调节滞后是造成农业生产周期波动的根源,而价格风险也因此成为农业市场风险的“凝聚物”和“承载体”。经典经济学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般模型如下图。

关于这个模型的一般解释是:当某种产品价格上升到N[,2]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是M[,1],因此,下一期实际供给量达M[,1]。在M[,1]的供给量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N[,1]。于是价格由N[,2]骤然下降到N[,1]。在价格N[,1]时,生产者只愿供给M[,2],当供给减少到由N[,1]所决定的M[,2]时,价格再次上升到N[,2],由此刺激新一轮的供给扩张,这种扩张的结果是价格下跌,供给收缩……,如此往复不已,形成类似蛛网状的复合型价格波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价格波动,是因为其运行缺乏良好的收敛机制,价格和产量经过多次循环往复都不能收敛到均衡水平N[,0]和M[,0]上。在许多国家历史上都曾发生过这种复合价格波动,且多发生在农产品领域,像生猪、玉米、小麦、棉花等。所以,在现代经济学有关文献中,“蛛网波动”被视为某些农产品固有的价格波动方式。(2)农业市场风险主要是发生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风险,农产品流通领域具有很强的生产延续性。农产品鲜活易腐,致使在流通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才能保证其合乎质量要求进入消费。比如,粮食有仓储,就必须定期量验水份、进行通风、烘干;活牲畜直接进入市场,就必须喂养、防疫;收购后屠宰,还需要冷冻、冷藏;为了方便运输、贮存和销售,还要进行分类、加工、整理等活动。上述措施及后续活动,需要特定的容器和设备,这使农产品流通比工业产品流通更具生产延续性,且有更强的资产专用性,这都可能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引发市场风险。(3)以家庭小规模生产为主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十分分散,使市场信息也更加分散,人们难以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合作者、竞争者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从而降低市场效率,使农业处于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4)随农业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市场领域不断扩充,市场交易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由于一个开放度较高的经济分工高度发展,经济所有用的结构的多样化程度较低,因此,很容易分担由世界市场波动引发的风险。(5)加入WTO,挑战多于机遇,农业市场风险不是减少而是增加:首先,在国内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民收入及收入预期不稳,会使经营者更多地采取短期行为,不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培育市场主体;其次,随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工业和城市对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本争夺的进一步加剧,农业面临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第三,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机制等不适应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要求。一个严酷的事实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市场的风险源更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波及的范围更广,致损程度更严重、不可控性更高。

二、农业市场风险管理

所谓农业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各种风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农业的波动。农业风险管理既是影响农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基本管理范畴,也是现代农业生产经济活动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有两个: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或分散农业风险给农业经营者造成的意外损失的程度。

根据目前农业市场风险的特点,考虑国情,吸取国外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应该是政府、市场、企业、农民自助的多元复合结构管理模式。

(一)政府的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在农业风险管理中,政府负有两项基本责任:制度选择与政策选择。介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对农业市场风险的管理应在:

(1)提供一个统一的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法律框架,健全市场法规,形成统一制度,确立操作依据。对其目标、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政府的作用、农民的参与方式、初始资本采集等做统一的规定。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基本的农业风险管理制度,在同一制度基础上,赋予各地区一定的自主权。

(2)价格保护政策。价格保护是政府减少农业生产者价格波动导致收入减少的风险的一种重要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最普遍的形式是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格制度。价格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生产者免受市场风险的损失。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农民得到合理的收入,稳定市场供求,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超常波动。实施价格保护制度的核心是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前几年的市场价格水平及变动;当年的农业生产成本;整体经济的物价变动趋势或通货膨胀率;国际市场价格;未来几年市场供求变化趋势等。实施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政府应提供的条件包括:设立决策和执行机构,组织、制定、监督和协调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的实施;提供农产品的仓贮设备,建立规模适当的农产品储备,通过库存吞吐来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资金保证,即设立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基金,提供库存费用、占用资金的利息支付,收购农产品的资金以及弥补因执行保护价格所导致的亏损。

我国实施粮食保护价格制度以来,效果极不理想,问题很多,主要有:政策不配套且缺乏连贯性;保护价格水平不适当,忽高忽低;组织机构的职责不到位;政策的实施监管不力等,既影响了政策效应,也不能使农民对价格形成合理预期和进行生产决策。

(3)信息服务。农业市场风险往往是由信息匮乏所致,而信息的收集是有成本的,即使农民懂得对生产过程的记录及对市场信息的搜寻都可以控制风险发生的现象,但是如果成本过高,而收入又不成比例上升,农民对信息的收集就没有兴趣。再则,信息优势能带来收益,因此,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主体会阻碍其他主体自由取得信息,如果信息优势主体同时又具有超经济的力量,那么,信息不完全程度会更高,给其他人造成的风险更大。所以,政府农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如国内农产品和农用投入品价格及市场供求情况;世界市场农产品产量、消费量、储备量及价格等发展趋势;世界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增强农民制定生产计划、核算生产成本、安排销售活动和调整生产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盲目性而造成的风险损失。

(二)农产品期货/选择权市场与农业市场风险管理

20世纪以来,主要农产品生产国不再发生上述农产品复合型价格波动,事实上,这种波动已经消失。其原因就在于有了期货市场。

上图就是一个期货市场模型,其运行机制是:当价格上升到N[,2]时,现货市场的买者出价N[,2],期货市场上买者的价格是建立在对未来到期供求关系与价格水平的预测基础上的,他们通过搜集各种关于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信息,从而得出下期价格低于N[,2]的正确的判断,因此,他们的期货报价低于N[,2],处于N[,2]与N[,0]之间。与之相对应,期货供给者通过各种信息的分析,因此,他们的报价也会低于N[,2],处于N[,2]与N[,0]之间,使下期的供给增加到M[,0]与M[,4]之间和下期的价格下降到N[,0]与N[,4]之间。以此类推,当现货市场上的价格下降至例如是N[,3]时,期货市场上买卖双方都会利用各种信息,排除N[,3]将价格确定在N[,3]与N[,0]之间的水平。上述过程显示了价格、产量波动的收敛,直至将产量、价格收敛到合理的范围内,如图中虚线区域。

期货市场具有真实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机制。其风险转移机制决定了货期市场形成和存在的意义。与其它风险管理手段相比,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农业市场风险的有利条件是:①期货交易合约有高度的流动性,自由转让,极其灵活便利;②期货市场是一种风险降低机制,不需太多保证金以及经纪佣金、信息公开、签约自愿、交易连续、迅速准确,极其经济和讲求效率;③期货市场上基本以对冲合约为主,实物交割及相应的运储作业麻烦极少;④期货市场自身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是一种良性运转。期货经纪代客户经纪和风险分摊,期货结算所通常融结算保证为一体,排除了以信用风险来抵销价格风险的问题;⑤期货市场不存在“道德风险”。因其避免风险(补偿)的程度取决于整体供求水平,与个体经营好坏无关,个人无动机扩大风险损失,减低了社会成本;⑥期货市场也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如选择权合同索取的保障费主要受市场的供求影响,与个体风险水平无关。因而没有逆向选择的可能性;⑦期货市场克服了保护价格制度的许多缺陷,因此,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很不规范,市场规模很小,参与主体缺位,套期交易与投机交易不平衡,难以起到转移农业风险的功能。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产品期货市场法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使其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期货/选择权市场对交易当事人的商业素质要求较高,对交易过程、规则、术语、结果有清楚理解。就此而言,我国农民尚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和素质,政府及有关机构应承担向农业生产者传播期货交易知识的职责,引导其正确认识期货市场的作用,理性地参与交易活动,使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真正成为分散和转嫁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有效机制。

(三)农业组织化经营与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是农村组织制度不断变迁,不断创新的结果。农业组织化经营是农业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因为:①农业组织可对付契约的不完全性。如果契约是完全的,在产权明晰条件下,契约可能是最优的。但契约很可能是不完全的,因为人们事先不能准确预见将来的情形,制定面面俱到的详细的契约的费用不太高,由此,买卖双方的利益冲突不可能在事前都得到解决,有些事非拖到事后不可。但事后双方并不一定仍处于先前的环境中,由此,导致事后讨价还价力量的改变,或双方在预见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情况下,改变行动策略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买卖双方为避免被“要挟”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通过经济组织的形式,将双方“拴”在一起。②农业组织是对付不确定性的一种制度安排,达尔曼指出,买卖过程存在三种不同的连续阶段,与之相应存在三种费用,即“搜寻与信息费用,协商与决策费用、监督与执行费用”。而所有形式的交易费用都是因为缺乏信息所造成的,信息的缺乏则表现为市场契约能否履行存在着不确定性。可能想象一个买者或卖者,每一次为了完成一次交易,都要去搜寻合适的买主,讨价还价并签约,相互监督与执行等。反过来,如果双方企业化(组织化),不但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也使不确定性减少。企业将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并在一个长久的组织结构中使交易规则化或制度化,从而赋予它一定的稳定性来对付市场不确定性损失的困扰。如农业契约——一体化组织(公司+农户),以农业相关企业、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与农户签订合约或以默认的方式,在明确双方责任、义务的基础上,把产销统一起来。一般是龙头企业以农副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为了保证原料供给,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种苗、种养技术、流通服务并保证按合同收购农户的产品。这一方面稳定了龙头企业的进步、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将农户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借贷风险转嫁给了龙头企业,双方在契约组织关系的互动中,获得双赢的结局。这种由契约关系构造的“关系联盟”所鼓励的忠诚和依托关系以及对一次性短期契约可能产生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而包含的交易费用的排除,使农业经济组织内部构成一种共生关系。

在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辐射和扩散效应已为农村、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外部利益与市场机会,而正是这些潜在的外部利益构成了我国农业组织制度不断创新的直接诱因。在家庭经营与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各种农业经营组织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在稳定各方收入以及在避险和转移风险所起的巨大作用。

(四)构建新的农业保险体系。根据转型期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此相应的新的农业保险体系。新的农业保险体系应由国家经办的农业保险机构和以保险公司及各种农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体系。对农业市场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对产品价格和农业收入进行保险。价格/收入保险的优点:①直接保障收益。价格保险可保障特定的成本收益率,收入保险直接保障总收入水平。后者尤其可同时保障高产低价损失和低产损失。②由农户付费的购买保险,保险的需求取决于风险状况及减少风险的收益状况,不会增加消费者价格,不会增加纳税人负担。③当保费以农户价格、收入为计算基准时,对农户有减少保险成本、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激励。④实行风险分担,即农户自身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金,可避免“道德风险”。

各种保险机构对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应各有侧重,政府经办的保险机构不以盈利为目标,除直接承办保险业务外,还要对私人保险公司进行政策保险补贴和对农民互助合作保险组织提供保险基金支持和进行再保险业务。农民互助合作组织是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的基石,它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的保险意愿及管理水平,应给予充分的扶持。私人保险业务的商业性质目前难以适应农业市场高风险率、高保险率与农业低支付能力的状况,但只要在市场风险项目的选择上和保险费率上作适当的调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①农业风险管理,尤其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是任重而道远的。这不仅因为转型期市场领域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确定状态而使市场风险管理显得异常艰辛,也因社会经济体系各主体着眼点的不一致性而凭添困难。经济学家着眼的是资源配置效率,农户或保险公司着眼成本收益,政府着眼任期内的社会稳定和财政平衡,消费者着眼农产品供给充裕且价格合理。从这诸多不同着眼点引出的互相冲突,对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增加了难度。②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形式的风险管理手段,风险类型和来源的不同决定了风险管理方式的不同。市场风险宜用期货市场远期合约和期权的保障手段,将风险转移出生产核算范畴。制度风险(政策风险)非一般风险管理手段所能奏效,减低政策风险需要有规范的立法程序和保证公众有影响、参与决策过程的正式渠道。③各种风险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制度基础及经济环境。农业企业间的风险转移要求明晰的产权制度、自由市场体系。保险业的发展要求产权界定清楚、存在市场竞争、管理立法。期货/期权市场是自由市场高度发展的产物,要求契约关系稳定、商业权益法律保障完善、商品交易量规模及信息渠道通畅。④政府的政策选择在农业风险管理中负有两项基本责任:制度选择和政策选择。政府制度选择上的失误会制造出长久、广泛的农业市场风险。政府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也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5)风险管理政策的内容、实施范围、管理程序的设计、农业经济组织结构、产业类型、地区范围,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动因、政策成本等都直接影响到政策手段的设计、选择以及政策效果。

标签:;  ;  ;  ;  ;  ;  ;  ;  ;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风险_风险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