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报业数字化进程中编辑功能的转变_美国媒体论文

美国报刊业数字化进程中编辑职能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报刊论文,职能论文,进程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约15年前,美国的报社和杂志社建立了他们的第一批网站。①如今,这些曾经的印刷媒体公司开始大力投资其数字出版业务。他们认为传统的报刊业日益式微,数字出版则代表了报刊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这表现在:纸质报刊的发行量日益下降②,作为报刊业命脉的广告收入亦因此而大幅度缩减③。同时,各报社和杂志社大量裁减传统媒体从业者,相反,为了创建更多的专门通过网络发布的在线内容,他们增加了大量的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对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差别很大,一些传统媒体从业者能够迅速地适应这种转变,而一些人却因为缺乏相应编辑环境下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和素质,无法适应这一转变。

为了充分理解报纸和杂志数字化进程中媒体从业者的功能,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美国的报刊业是如何逐渐形成目前的网络战略和组织流程的。

美国报刊业网站建设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业界奉行一个被称为“内容铲出”(shovelware)的概念,即各报纸和杂志的在线内容基本上是纸质媒体原封不动的翻版。编辑人员担心提供在线内容会分流纸质报刊的发行,所以纸质报刊的发行都先于同样内容的在线发布。报纸和杂志的网络出版业务单元都非常小,往往从属于编辑部,而在它们所属的整个传媒集团中,网络出版和传统媒体编辑往往都是独立的业务单元。

报刊业之外的数字产业变化迅速,前景诱人,一些新兴网站开始每天提供针对网络视觉特点设计的精彩内容。对此,美国报刊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首先,以新闻报道为重点的报业开始先于纸质版出版在线内容,并且随时更新,新闻发布时间不再以纸质出版截稿日期为依据。同时,开始考虑为其他媒体提供内容。其次,编辑人员意识到读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重温”纸质版。因此,他们开始创建专门通过网络发布的内容。在网络上,编辑可以很容易地对重点文章增加一些补充性说明,但纸质的报纸或杂志往往限于篇幅无法做到这一点。例如,在网上发布一篇关于最近实施某项政策的文章,很自然的做法就是配上宣布该项政策的官员讲话的全文。最后,更重要的变化是,编辑进一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设计互动情景、产生编读互动,这也是纸质媒体无法实现的。编辑可以通过播客、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以及能够在出版者和受众之间建立对话的一些方式,如论坛、博客、网络广播、评论等来开展互动。一家著名的美国报纸——《洛杉矶时报》,甚至试验将其社论放到网上,允许受众对社论内容进行实时编辑加工。④

约瑟夫·加拉尼奥

由于美国报刊业在实际运作中做出以上调整,各报社和杂志社的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些媒体公司继续建立完全独立于纸质出版的数字出版部门,其中包括编辑、市场、技术支持等子部门。还有一些公司采取整合策略,由传统媒体编辑来管理和实施数字出版。直到目前,一项对美国顶级的几家传媒公司进行的简单调查仍然显示,他们的出版组织模式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拥有独立的数字出版部门,同时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的业务关系非常密切。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由一位负责管理纸质媒体编辑部门的高级编辑同时负责网站业务。实际上,已经有几家美国报社重组了他们的编辑流程,以使他们的出版内容完全不需要考虑以何种平台发布——即内容被创建以后,既可适用于纸质媒体出版,还可适用于网络出版,甚至是其他一些终端平台的发布,如电视、移动终端,等等⑤。美国的一些杂志社也作了相应的流程改造,但主要因为他们与报社相比编辑部门相对较小,并且内容产出量较少,所以他们调整的步伐还不是很大。

一、数字时代的编辑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编辑的职能亦在发展变化。一般而言,报社和杂志社的编辑工作分为三大类:一线编辑、文字编辑和高级编辑。一线编辑(1ine editing)⑥,有时也称作品编辑(story editing),典型工作包括与作者合作处理一些问题,比如:报道角度的选取,如何安排稿件的结构,如何平衡各方的观点,采用何种语气进行报道,以及稿件的总体质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线编辑和作者共同探讨解决。

文字编辑(copy editing)着重在稿件内容的语法、语言文字规范、选词、引文规范等方面进行把关,有些文字编辑也创作标题、简短的图说,以及一些与稿件相关的其他篇幅较短的文字内容。⑦

某些情况下,高级编辑(senior editor)——有时作为管理或执行编辑(managing or executive editor)——将从较高层次上审读稿件,这个过程被称为顶级编辑(top editing)。高级编辑对稿件一般只做细微修改,对于质量不佳的稿件,高级编辑则将文稿退回,让一线编辑或文字编辑进一步做有价值的修改。高级编辑经常处理一些有争议或比较棘手的稿件。但在某些报社和杂志社,高级编辑也会对所有的稿件内容把关。

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编辑,但在不同的公司,这些编辑的职能也有很大差别。许多编辑部门的高级执行人员也被称为××编辑,但他们主要负责统筹管理和安排业务流程而非亲自从事实际的编辑改稿工作。例如,生产编辑(production editor)通常负责保障编辑出版流程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无论是在铅字排版时代,还是在桌面排版时代,乃至当今全部编辑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时代,生产编辑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但随着编辑出版流程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印前环节都集中到编辑制作部门,生产编辑所承担的协调和统筹任务要远远超过编辑工作。

在网络时代,很多类型的工作都会被冠以“编辑”的头衔,“编辑”已经成为对这些职业的不准确的描述。此外,数字出版还从广播电视行业借用了一个职业头衔——制作人来描述一些职业。然而,不管这些具有编辑含量的职业被如何称呼,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职能特点:

1.一些新兴的报社和杂志社对一线编辑、文字编辑和高级编辑工作环节的设置各不相同。为了强调出版速度,部分编辑环节往往在实际操作时被省略。在一些报刊社里,一线编辑环节被完整保留,文字编辑环节则很少进行,高级编辑环节则根本没有。这是因为,纸质报刊如果在出版后出现错误,只能改版后重印或在日后刊登勘误表,而网络使得已发布的稿件有无数次被订正和调整的机会。此外,与传统媒体的文字编辑相比,数字媒体的文字编辑还需要具备许多特别的技能,例如,他必须善于发现并解决一些导致网页无法正常显示的格式问题。⑧

2.网站策划(web producer)将编辑、设计甚至技术开发等职能集于一身。他们的工作既可以简单到只是从网络上抓取有关内容并将它们填入已经定制好的网页模板,也可以复杂到策划和建立整个网站。最典型的情况是,网站策划从多种来源获取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格式和编排方式进行统一处理以适于网络呈现和发布。这些内容可以来自纸质出版物、网络记者采写的稿件,或由第三方的报业联合组织提供。上述过程便要求网站策划具备编辑的判断能力(即选择发布哪些内容)和设计的审美眼光(即应该如何呈现这些内容)。鉴于目前绝大多数报纸和杂志的网站主要是采用设计人员设计的统一模板来发布内容,所以成功的网站策划也并非一定要具备很强的审美眼光。

作为网站策划,有一点相当重要,那便是他必须懂得如何增加网站的流量,并在页面上妥善配置内容,以便给受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网站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增加流量,比如,恰当地使用链接、图像、富有冲击力的标题和内容摘要,等等。这就要求网站项目经理对HTML(一种网页描述语言),有时甚至是JavaScript(一种简单的创建动态网页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基本的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上新的内容不断产生,旧的内容会逐渐过时和陈旧,网站策划必须判断哪些内容是吸引读者、对读者仍然有用的,哪些内容是属于过时和无效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重新组合、调整页面内容,以保持网页内容常新,这个过程就像人们玩拼图游戏一样。

此外,搜索引擎是网民知晓网站的重要途径。经搜索引擎“推荐”从而访问网站的受众有时甚至占到网站受众总数的75%以上。因此,网站策划必须懂得如何适当地包装内容以使得Google、Yahoo、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能最优地检索到自己的网站。

3.报纸和杂志一般都有各自的专栏作者,网站则拥有自己的博客。在这方面,网络编辑也可发挥自身的作用。首先,他们可以写自己的博客。美国报纸和杂志的许多高级编辑都有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他们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与读者交流,这一点是纸质媒体无法相比的。在美国,文字编辑通过不断推出面向语言学习爱好者的博客,已经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小圈子。⑨

如何采用编辑筛选程序来过滤博客,每个媒体网站的做法都不尽相同。一些网站设置了多重编辑环节,而大部分网站的博客都是直接从作者的屏幕就发到了网上,完全不经过编辑环节。⑩这主要因为博客的发帖数量很多,在一些大型网站,比如《今日美国》(USA Today),其员工博客就有二十多个,《休斯顿纪事报》(Houston Chronicle)则有五十多个。如果网站对每一篇博客发帖都加以审查,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也非常不现实。最可行的做法是,编辑发现有价值的博客,协助和引导他们发表合理的言论,并且定期地抽查他们的博客内容。

4.许多报纸和杂志都出版分类目录,诸如美食、娱乐、购物地址名录,或者如电影、音乐、戏剧欣赏地址大全,等等。如今,将这些分类目录从纸质媒体转移到网上发布,摆脱了版面的限制,但同时,一个根本性问题摆到了编辑面前,编辑必须确保分类目录的高质量。以《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为例,纸质版的每周分类目录大约有500个条目,但网站使用的在线数据库的条目则达到11 000个以上。尽管条目的覆盖面越广,便越有利于增加网站的流量,但网站必须保证这些条目是真正有效的信息,这其中编辑的含量必不可少。编辑必须亲自定期核实条目中的关键数据,合理创建条目并对条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一则新闻有它一定的生命周期,而在线分类目录的维护,则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编辑如同在做一本永远需要更新的图书。因此,编辑必须具备很强的项目管理能力,以确保这本图书的“内容生产”持续不断地顺畅运行。

网站分类目录的价值还体现在便于网站用户发现和使用,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类目录的数据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因此,编辑要与开发人员一起共同完成分类目录的“数据模型”的构建。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分类目录的数据结构关系的,例如,“烹饪风味”条目,在数据模型中与之相关的条目还包括:烹饪时间、餐厅的地点、菜肴在餐厅中的价位,等等。通过将分类目录的数据模型与网站内部的搜索引擎密切地关联起来,网站能够极大地方便用户查找所需信息,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5.报纸和杂志通过网络出版开始进入电视和广播的专属领域。高速的互联网络促进了网络视频的急剧兴起。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就是YouTube(美国著名的在线视频共享网站)。到2007年初,在美国,YouTube用户每月观看的视频超过70亿段。(11)面对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许多出版商都开始涉足在线视频业务。福布斯(Forbes),美国商业杂志的翘楚,已经建成了两个电视工作室,每周生产60段以上的视频。

在线视频业务的开展,需要编辑具备现场直播的能力,同时编辑的传统职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福布斯的管理层将具备这些新技能的人才称为“制编人”(preditors),意为制作人和编辑的结合体(a combination of producer and editor)。(12)从工作内容来看,制作人更接近于传统的电影制片人,而非先前提到的网站策划(web producer)。这些制编人善于把握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和视频之间的关联。他们选择适当的时候组织和策划视频片断,对它们进行编辑加工,协助其他编辑恰当地使用在线视频。

在美国,播客——实际上是一种基于mp3等数字音频格式的网络新闻广播——已经流行了好几年。与制编人的职能相比,播客编辑的工作方式更接近于博客编辑。

6.在一个用户创建内容的王国里,网络编辑的职能难以被准确界定。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观点,即所谓的Web2.0范式(13)强调普通用户具有话语权,即用户创建内容并且相互推荐。为了顺应网络用户需求的这一变化,美国报刊业采取的做法是将网络社区建设“工具”集成到网站中。那么,在保证广大用户对内容创建和发布有较大控制权的同时,如何保障他们所提供内容的质量呢?这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编辑要成为网络社区协导员(community facilitator),他们需要广泛而密切地关注网站论坛、留言板、评论、博客,以及用户提交的任何内容,以防止发生网络骚乱(很奇怪的是,网络社区最大的威胁来自一些能够自动发送垃圾邮件的程序)。大多数的出版商对此都采用低成本的做法。而一些出版商,例如美国最大的杂志之一——TV Guide(《电视指南》),则是雇佣第三方公司来管理和维持其用户发言区的“治安”。(14)有时候技术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采用技术装置来过滤不当言论或者垃圾邮件,但最有效的做法是培养用户进行自我管理。这需要在用户发言区(user-content areas)建立相应的机制。该机制能够帮助广大用户相互发现言论中的不当内容,并通过“投票”,对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肯定。如此,优质的内容在网上不断得到推荐,与此同时,毫无价值的内容会逐渐被用户遗忘,最终被归入垃圾言论,一并从网站删除。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一些“专职”的、有责任心的“受众”愿意投入额外的时间为网络社区的舆论建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不再是唯一的“守门员”,而将承担起统筹、协调和引导的任务,以保障网络社区言论的正确导向。

7.技术在纸质报刊的出版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数字出版领域尤其如此。大量在线内容的精确提供必须依靠特定的软件才能实现,而且,这些软件通常是为网站量身定做的。编辑必须和开发人员一起共同策划在线产品的内容和形式,这包括明确提出网站用户需求,创建网站框架模型和用户使用情景,以及测试软件的终极版本。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参与每一个策划和实现环节的人也被称为网页设计(web designer)。这些网页设计可能来自技术团队,也可能来自编辑部门。最近几年,web2.0应用增加了网站“前端”即用户端技术的复杂性和精密程度(例如,用户端浏览器上运行的程序与后台出版者服务器端运行的应用程序完全不同)。一些Web2.0技术的应用,如Ajax(15)和CSS(16)等,越发模糊了网站建设中设计和技术的界线,这要求从业人员同时具备编辑技能和技术技能。一些报社和杂志社已经设立了编辑型技术人员职位来顺应这一变化。(17)

8.纸质报刊出版中,高级编辑一直履行的规划和管理的职能在数字出版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所不同的是,数字出版时代需要他们具有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比如,美国媒体,在商业因素和编辑行为之间一直以来都有严格界限。这么做是为了保证编辑产品的纯洁性,使之不会受到商业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重要的广告客户想以某种特别的方式使得某篇稿件被编辑重点考虑时,编辑就必须坚持这条严格的界限。然而,数字出版从业者的这种界限意识越来越弱。因为,与他们的纸质出版同胞相比,数字出版中编辑、营销和技术部门在实际业务流程中的结合更加紧密。此外,流量是衡量网站成功与否的一个绝对重要的因素。与纸质媒体读者对报纸和杂志的忠诚度相比,网络受众对网站的粘度更容易改变。当编辑规划网站未来的建设时,他们经常需要考虑商业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网站要在内容方面去迎合广告客户的利益,相反,编辑需要规划网站内容,并协同营销和技术部门实现这一规划,最终给用户提供这样的产品:这种产品既能满足广告客户和网站潜在受众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维护其媒体品牌的纯洁和高质量。

二、网络编辑职业方面的问题

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过渡很少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在美国,比较早期建立网站的报纸和杂志社的编辑人员,或由于具备技术方面的才能,或是想追求比较激进的职业变化而选择从事这一职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于网络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报纸和杂志,人们并不清楚。因此,那些选择了网络媒体的编辑在一定程度上是冒风险的。多年来,美国报纸和杂志在网络出版探索的道路上有过很多不成功的经历。在20世纪80年代,奈特里德报业集团(Knight Ridder)在早期的Viewtron(视通)电子报纸项目上投入了超过5 000万美元,该系统是一种与法国电信的Minitel类似的可视图文(videotext)系统,但以损失数千万美元告终。(18)诸如此类的失败举措使得美国报纸和杂志对经营网络出版业务产生了怀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互联网的日益盛行,招募网络编辑和网站策划变得越来越容易。距今已有五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从业者当时在上高中或者是大学时,正是互联网开始普及之时,他们见证了互联网由起步到普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想象人们的生活曾经与网络没有任何关系。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一方面,网络人才的工资待遇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某些专业类型的网络人才急剧匮乏。在纽约,网络人才的平均收入在过去的两年,每年都会上涨10%~20%。成百上千的出版者,包括一些世界级的传媒公司,都在竞相搜罗人才资源。

尽管经济收入较高,并且有很多就业机会,但网络媒体从业者一直感觉,与他们的纸媒同行相比,自己像是二等公民,而他们的纸媒同行也有如此看法。很多编辑和记者将从事网络出版看作进入传统媒体领域的跳板,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想,有几个原因能解释这一点。

首先,美国的媒体文化是个人魅力文化。而网络从诞生到现在,都是大众文化。著名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的记者和编辑的知名度都非常高。与他们相比,即使是最有影响力的博客和网络记者或网络编辑,在普通百姓中的知名度仍然很低。这一点也能说明,为什么纸质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总是设法频繁地在电视上露面,这会使得他们的个人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网络的时效性也导致了这种二等公民看法的形成。媒体的声誉与它的记者和编辑花费在写稿和改稿上的时间投入有一个大致的正相关性。网络媒体随时更新的特点促使它们会优先考虑快速地发布内容,然后不断进行修正。这一点类似于电视新闻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为什么纸质媒体的记者和编辑经常比他们的影视同行更出色。报纸的记者和编辑比网络媒体的记者和编辑花在稿件上的时间更多,有些杂志的记者和编辑甚至可能花费数月来完成某些稿件。

最后,还有从业人员整体年龄差异方面的原因。与传统纸质媒体和广播影视媒体的从业者相比,网络媒体的从业者整体上往往更年轻。这也造成了一种由年龄差距而产生的心理对抗。网络媒体的从业者中的大部分,一出生就拥有互联网,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具有较强的网络使用和开发技能。一些著名的媒体集团长期到处搜罗具有最新技术背景的人才。所以,凭借较强的技术能力,这批与生俱来就拥有互联网的一代,往往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可能进入一些主流媒体公司(机构)工作。尽管,在一般意义上,年龄与经历和技能的取得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网络媒体从业者中最年轻的一代并没有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付出,就获得了目前拥有的经历、知识和技能。这也激发了传统媒体从业者对网络媒体从业者的一丝敌意。

但现在,“二等公民”的情绪正在消减。因为网络是所有媒体公同的一条重要发布通道,对这一点业界已形成共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正日益成熟壮大,而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也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退出传媒行业。

对网络媒体编辑职业教育的挑战已经扩展到基本技术技能之外。网络是一个可视化、有交互的媒体,编辑必须学会适应它。尽管网络媒体一直需要熟练的文字加工编辑,以便帮助作者写出思路清晰、简洁的稿件,但对文字加工编辑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少。编辑需要尽可能地想读者之所想,需要尽可能地贴近读者,去认识易用性、信息架构等概念。编辑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网站的传播效果。(19)适应新的业务流程,融入网络文化将有助于编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网络媒体公司不及纸质媒体公司那么等级分明。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出现的时间还不够长,还没来得及对自身的组织机构进行严格的界定。这也是网络媒体的行动往往更随意、更快速的原因。网络媒体的运转极大地依赖于新软件的开发应用,而这些软件的功能和运行过程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编辑应该不断提高与技术人员交流的能力,准确地告诉他们自己在实际工作流程中的需求。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传媒业都在迅速地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纸质媒体逐渐退出的同时,网络媒体日益发展。伴随着这个转型,编辑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随之大大扩展,这也使得编辑工作更具挑战性。成功的编辑,将是那些将他们的职业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获取网络媒体所需技能的人。对他们来说,重新定义对工作和职业生涯的看法,将是必要的。未来已没有选择,否认和逃避不可逆转的未来只会将他们淘汰出局。

注释:

①Foo Yeuh Peng,Naphtali Irene Tham,and Hao Xiaoming."Trends in online newspapers:A look at the US web."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Athens:Spring 1999.Vol.20,Iss.2; pg.52.

②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http://abcas3.accessabc.com/ecirc/newsform.asp.

③Nat Ives."Industry's survival plan:unite." Advertising Age.Chicago:May 14,2007.Vol.78,Iss.20; pg.22.

④James Rainey."Kinsley Leaves The Times." Los Angeles Times.Los Angeles,Calif.:Sep 14,2005.pg.B.1.

⑤Charlotte Hall.http://poynter.org/forum/view_post.asp?id=12562.

⑥line editing在此处译为“一线编辑”。这里的line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行”,作者所用line一词源自“on the front line”(在第一线),line editing是最接近写作/报道的那一层次的编辑。(摘译自作者2007年10月24日复信)

⑦Merrill Perlman."Talk to the Newsroom:Director of Copy Desks Merrill Perlman." New York Times.New York,NY.March 6,2007.http://www.nytimes.com/2007/03/06/business/media/19asktheeditors.html.

⑧Kate Karp."Wild Wild Web." American Copy Editors Society (2007).http://www.copydesk.org/2007conference/online.htm

⑨Coral Davenport."Style Wars in Cyberspace."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College Park,Md:June/July 2006.http://www.ajr.org/Article.asp? id=4127.

⑩Leann Frola." Copy Editors.The Missing Link in the Online Newsroom." Poynter Institute.St.Petersburg,Fla:Apr.24,2007.http://www.poynter.org/column.asp? id=101&aid=122027.

(11)comScore."‘Primetime’ U.S.Video Streaming Activity Occurs on Weekdays Between 5-8 P.M." March 21,2007.http://www.comscore.com/press/release.asp? press=1264

(12)Magazine Publishers of America."Video:What's Connecting with Consumers." Magazines 24/7 Digital Conference.February 27,2007.http://www.magazine.org/digital/2007podcasts/connConsumerDig07.wma.

(13)Tim O'Reilly."What Is Web 2.0." O'Reilly Media.Sebastopol,Calif.September 30,2005.http://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page=1.

(14)Magazine Publishers of America."The Do's and Don'ts of Blogging."Magazines 24/7 Digital Conference.February 27,2007.http://www.magazine.org/digital/2007podcasts/bloggingDig07.wma.

(15)Stands for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which is used to increase the interactivity of web pages.

(16)Stands for Cascading Style Sheets,which are used to centralize the formatting of websites.

(17)Mark Glaser."Web Focus Leads Newspapers to Hire Programmers for Editorial Staff."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March 7,2007.http://www.pbs.org/mediashift/2007/03/digging_deepert he_geek_in_the_l.html.

(18)Howard I.Finberg." Before the Web,There Was Viewtron." Poynter Institute.St.Petersburg,Fla:Oct.29,2003.http://www.poynter.org/content/content_view.asp? id=52769.

(19)U.S.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Your guide to developing usable and useful Web sites." http://www.usability.gov.

标签:;  ;  ;  ;  ;  

美国报业数字化进程中编辑功能的转变_美国媒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