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综合招商成长环境与人格特征的思考_企业特征论文

日韩综合招商成长环境与人格特征的思考_企业特征论文

从日韩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引起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韩论文,商社论文,环境论文,个性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商社是一种以贸易为主体、以金融为纽带,集贸易、金融、信息、投资、协调组织、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公司。综合商社产生于日本,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亚太地区不少国家纷纷效仿,成为各国走“贸易立国”之路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韩国移植日本综合商社最为成功。因此,日本和韩国的综合商社最具典型意义。

考察日本和韩国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综合商社不同的个性特征。这对于正在积极探索组建综合商社的我国,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与基本特征

为了分析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我们必须界定综合商社成长环境所包含的因素及基本特征。

1.综合商社成长的环境因素

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是指对综合商社的产生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简单地划分,可以包括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及经济环境。

2.综合商社的基本特征

综合商社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其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不存在国别差异和环境之别,是已经组建的各国综合商社及将要组建的综合商社都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1)经营商品的综合性。综合商社经营的品种无所不包,业务范围几乎涉及所有的产业。(2)贸易活动的广泛性。 综合商社的贸易活动包括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和转口贸易等。(3)职能的多重性。 综合商社作为企业巨人,它不同于生产单一产品的工业企业,也不同于专业化的外贸公司,它具有信息功能、贸易功能、金融功能、协调组织功能、资源开发功能和服务功能等主要功能。(4)经济的规模性。 综合商社遵照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原则,建立独特的物流系统,发展规模经济。(5)活动范围的全球性。综合商社按照其自身的职能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

二、日本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

综合商社首先由日本创造,并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日本组建商社时独特的环境,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

1.日本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

历史地看,日本的综合商社有两类,这两类商社是在两种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类由明治维新时期的私人商社演变而来,即日本关西系统的商社,如伊滕忠商事和住友等,带有较浓的民间色彩;另一类是明治维新之后,政府扶植财阀的过程中产生的,即财阀系统商社,是武士和商人结合的产物,如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

二战以后,由于日本是战败国,它在国际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几乎没有国际政治生活的参与权。在国内,政治和经济基本由美国占领当局所控制,美国占领当局主持进行了经济民主化改革,主要是解散财阀,即解散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许多财阀总公司、持股公司和商业公司(即商社)被迫解散。不仅解散了三菱、三井总公司为首的28家持股公司,还迫使兼营实业的55家持股公司让出股票转变为单纯的公司〔1〕。日本大公司被解散后, 还被美国占领当局强行按照美国的模式发展,股权被分散化。在解散财阀前的1945年,法人持股比重为38.6%,个人持股占53.6%,解散财阀后的1949年,前者骤降到15.5%,后者猛增到69.1%〔2〕。由于战争破坏和原有殖民地的丧失, 多数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原有的在国外掠夺资源的渠道和国内有限的资源丧失殆尽。

后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在朝鲜战场物资紧缺,美国便积极支持日本的经济复兴。从5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的垄断资本——过去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关东五棉(东棉、日棉、兼松江商、伊滕忠商事、丸红)在大银行的支持下,有计划地吸收、合并了一些企业,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由于商社资本充足,政府又提出“出口方能生存”的方针,商社同时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再加上朝鲜战争产生的“景气”,使日本出口激增,从1949年的5.1亿美元增加到1951年的13.54亿美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工业化。日本1960年正式命名了综合商社。尽管日本也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但后来的越南战争爆发又为日本综合商社提供了机遇。

2.日本综合商社的个性特征

由于日本当时面临的独特的国际国内环境,其综合商社除了具有最基本特征外,还有其个性特征。

(1)市场的需求推动是日本组建综合商社的根源特征。 日本原来的财团体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大所有者的直接控制,而到了50年代初期,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已经突破血缘关系,形成了以大银行为中心交叉持股的独特形式。尽管后来组建的综合商社有的名称仍以旧时的名称命名,但其实质已发生了变化。

(2)日本综合商社的业务特征是以贸易为主体,金融、 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格局。日本商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经营品种的综合性,还表现在经营职能的综合性,这与它具有强大的金融背景支持和现代化的智能传播系统有关。

(3)日本综合商社的贸易结构特征是外贸与内贸相结合, 外贸作为内贸的补充。1993年3月, 日本综合商社的销售额构成比分别为:国内45%,出口14%,进口16%,海外25%。国际间的销售额占其销售总额的55%〔3〕。日本综合商社充分利用其国内复杂的销售体制, 把外国竞争者排斥在外,确立起自己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地位。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市场渗透。

(4)日本综合商社的成长动力特征是靠金融机构的强有力支持。综合商社在大企业集团和大银行的支持下,一方面按照企业集团的要求,承担向企业集团所属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销售产品的任务,另一方面按照大银行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信贷和担保,为银行承担风险。商社庞大的资产是靠借款维持的,自有资本不到10%,给商社提供贷款的有同系金融机构、非同系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

(5)日本综合商社的产业连接特征是靠产权连接并且贸易与制造业相分离。日本商社来源于财阀系(三菱、三井)、纤维系(伊滕忠、丸红、日棉、东棉、江商)和金属系(日商岩井、住友),大都是以前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商社是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与其它企业的关系是平行对等关系。商社与制造业分离,仅中、小型制造业与商社联系较紧密,企业之间以产权为纽带,相互连接,进行合作。

(6)日本综合商社本身具有金融功能的特征。 日本的综合商社除了扮演“贸易公司”的角色外,有的还扮演“资金公司”的角色,是一种独特的金融机构,被称为“不是银行的银行”。它们集中了英国商业银行和德国一般银行二者的职能(前者只是向对外贸易活动发放中期贷款,后者主要向实业集团筹措资金)〔4〕,所不同的是, 日本商社还十分乐意承担利润率极低的投资,以便换取其它商务的代理权。

三、韩国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

由于日本利用综合商社这一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取得了成功,韩国及其它亚太国家纷纷效仿,但只有韩国最为成功。这是因为韩国具备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和韩国把日本综合商社赋予了“韩国特色”。

1.韩国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

二战后初期,韩国是一个资源缺乏、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从50年代开始,韩国实行以进口替代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相应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性贸易政策,结果刺激了制造业的增长。但是,由于韩国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其工业化不得不建立在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上,以带动出口工业的增长。

韩国政府于1964年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立国”的基本方针,在外贸政策上从以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 把出口主要转向了重化工业。 70年代,韩国外贸企业发展迅速,从1970年的816家增至1842家〔5〕。但是,由于外贸公司数量多、规模小,在国内形成过度竞争,国内抬价抢购,国外低价倾销,造成外贸秩序混乱,给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带来障碍。

从国际环境看,1973~1974年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萧条。韩国出口的主要发达国家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较大,这些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随之产生,使韩国出口下降。

韩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有利于综合商社的成长,扩大出口贸易成为韩国总统连任的筹码。1973年,当时的总统朴正熙修改了宪法,为了确保在选举中连任,他承诺在总统任期内要实现出口超过100 亿美元的目标,以带动韩国经济的增长。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这一目标是很难实现的。而当时日本的经济贸易却持续增长,迫使韩国政府研究日本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建立起大规模和高效率的贸易经营组织和贸易制度——综合商社。

2.韩国综合商社的个性特征

韩国政府通过研究日本经济贸易的增长方式之后,于1975年初移植日本综合商社模式。但是韩国的的环境条件不同于日本,所以韩国并没有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除了移植了日本综合商社的基本特征外还使韩国的综合商社具有不同于日本的个性特征。

(1)政府推进是韩国组建综合商社的根源特征。 韩国组建综合商社不同于日本,完全由政府推动,由政府制定标准,择优选拔,再辅之以配套支持政策,尽力为综合商社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政府制定的标准逐年提高,并且每年都要进行考核,从而使综合商社不断发展。

(2)韩国综合商社的业务特征是以扩大出口为主要目标, 信息功能是商社的核心功能,与金融相分离。韩国综合商社的组建标准都是以出口标准来衡量,其标准是:①在海外设立10个以上分支机构;②产品出口10个国家以上,每个国家出口100万美元以上;③出口产品7个品种以上,每个品种出口规模50万美元以上;④年度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⑤自有资本250万美元以上;⑥公开发行股票。6条标准中,前4 条皆为出口相关指标,信息功能是韩国综合商社的核心功能。

(3)韩国综合商社的贸易特征是出口贸易占主导地位。 由于韩国主要围绕出口制定综合商社的标准,所以韩国综合商社的贸易结构中,出口占主导地位,进口仅占10%左右,主要是大宗原材料,国内贸易和转口贸易都远远落后于日本。

(4)韩国综合商社的成长特征是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 韩国商社在贸易管理、金融信贷、外汇管理以及其它方面享有众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信贷方面,韩国商社组建时银行贷款利率为18%,而对综合商社的贷款利率仅为10%;商社为中小企业代理出口,可免除35%的营业税;允许商社进口原材料,即使不是实际需要也允许进口。

(5)韩国综合商社的产业连接特征是贸易与制造业紧密联系。 由于韩国组建综合商社的目的是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出口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扩大出口,因此在商社组建伊始韩国就极力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成为商社和制造业的共同目标,因而贸易与制造业紧密结合。

(6)韩国综合商社本身没有金融功能的特征。 韩国大的综合商社持有较大份额的银行股份。在韩国的五家城市银行中,现代、大宇等综合商社都是其大股东〔6〕。但是, 由于韩国的综合商社本身与金融机构相分离,它本身不具有金融功能。

四、日韩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引起的思考

通过对日本和韩国综合商社的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环境条件下成长的综合商社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这对于正积极探讨组建综合商社的我国来说,应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1.我国未来组建综合商社的模式

对于我国组建综合商社问题,近年来从理论到实践都在积极探讨,已基本形成共识:我国有必要移植日韩综合商社的经营组织形式,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但对于移植日本模式还是韩国模式,观点不一。本文认为根本不存在日韩模式的选择问题。因为我国现在或未来的政治经济环境既不同于50年代的日本,也不同于70年代的韩国,照搬任何一种模式都不会与我国的环境相适应。我们只能把日韩商社模式中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并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面移植过来,剔除不合国情的一面,着力创新中国特色的一面,才能成功地组建我国的综合商社。

2.我国未来组建的综合商社的功能

综合商社这种经营组织具有信息、贸易、金融、协调组织、资源开发和服务功能,已被人们所认识,无论是日韩还是其它国家的综合商社基本都具有这些功能,那么我国将来组建的综合商社,除了具有这些功能外,是否还应具有其它功能?本文认为,我国组建的综合商社还应具有宏观调控功能、创新经营功能和人才培训功能。因为国有大中型外贸企业同其它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我国的综合商社是在优秀大中型外贸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巨型企业,它除了具有综合商社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在宏观调控、创新经营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三种功能的创新,将是我国综合商社的中国特色的根本体现。

3.我国组建综合商社的动因

各国组建综合商社的动因大都是:扩大出口,为出口导向战略服务;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促进本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分工,使本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等。本文认为,除上述动因外,我国组建综合商社还有更加迫切的动因:利用综合商社向国际市场发起进攻,并防御国外企业过度进入国内市场。因为,下个世纪的经济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潜力最大和开发程度最低的市场。为了实现我国的经济国际化,我国企业不仅要冲击国际市场,争取国际市场份额,同时还要防御国内市场免遭国外企业的冲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只看到国内市场的广阔性,不主动向国际市场进攻,国内市场最终也会“失守”。

注释:

〔1〕〔2〕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赴日考察团著:《日本模式的启示》,第9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3〕于安义:《日本综合商社的经营战略》, 载《外国经济管理》,1995年第4期。

〔4〕俞典:《简析日本综合商社的经营职能》, 载《中国第三产业》,1994年第11期。

〔5〕罗舟:《日韩综合商社的比较及对我国商社发展的启示》, 载《世界经济情况》,1995年第15期。

〔6〕王克明:《试论综合商社的金融功能》, 载《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4期。

标签:;  ;  ;  

日韩综合招商成长环境与人格特征的思考_企业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