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论文_刘琪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论文_刘琪

广州军区总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26例。参照组应用一般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则应用经过优化和改进之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抢救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使用时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通过优化改进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抢救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是很成功的急重症,由于病情危重、发展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逐渐提高,其中“时间窗”概念的提出对于挽救濒死心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必须了解“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1】。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之后需要经过院前处理、诊断、溶栓前准备等阶段,怎样节约急诊护理流程的时间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一般急诊护理流程以及优化改进后的流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26例。研究组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为44岁、最大为81岁,平均为(54.6±7.3)岁。参照组中有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为45岁、最大为80岁,平均为(55.2±7.7)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26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遵照护士的指导采取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等手段进行干预;

研究组患者采用优化改进之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具体为:(1)院前抢救:接诊之后要求在5min之内立刻初诊,提前联系患者或者家属,指导进行卧床休息、心理安慰等,在抢救之前尽可能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减轻对心脏造成的负担【2】。到达现场之后立刻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接触心肌疼痛的症状。之后对患者进行转运,在搬运过程中保持轻柔和平稳的动作,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连接心电监护,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急诊流程:实行首诊护士责任制,接诊的护士作为第一负责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就诊10min之后必须安置在抢救室进行卧床休息,采集血液标本检查血常规、心肌酶学、心肌标志物,采取心电监护。立刻询问患者病史,结合心肌标志物快速确诊。

术前准备:患者确诊之后于左下肢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碘过敏试验,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嚼服,并立刻进行备皮工作,协助患者将身上的饰品取下,做好相关检查;嘱咐患者排尿,与此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紧张情绪对心脏的影响。

1.3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文中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时间等计量数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P<0.05的情况下提示研究组和参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为(1.4±0.7)min、抢救时间为(41.5±8.3)min、心电图使用时间为(4.8±1.3)min、住院时间为(10.5±3.2)d;对照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为(3.5±0.6)min、抢救时间为(56.3±8.7)min、心电图使用时间为(5.1±1.6)min、住院时间为(11.0±3.4)d。研究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指标之间的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后,有约50%的患者在发病后1h内院外即死亡,主要原因在致命性的实行心律失常。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中,是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规范以及会目标【4】,导致不同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的护士得到的成效差别。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促使患者更快的接受科学的治疗,安全迅速的达到医院中进行溶栓等治疗;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就诊延误的时间、院前检查时间,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关键。在传统急诊接诊工作流程中,护士只是遵循医嘱执行工作,没有指定负责人,不同环节的分工不明确,无法有效地节省急诊处理时间。采取护士责任制之后,护理人员针对某一位患者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化手段与流程,这是护理工作更加具有预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急救护理目标,很大限度的缩短了患者在急诊室等待的时间,满足治疗时间窗的需求,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恢复。在本组中,研究组患者采取优化改进后的急诊护理疗程,最终结果提示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则没有明显的改善。这一结果可以得知应用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促进患者康复的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月,王英,高霞等.机械血栓抽吸护理流程化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23-125.

[2] 陈璐,陈湘玉.CCU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18-19.

[3] 张学萍,魏素芳,沈莹等.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2-1104.

[4] 张立新,师树田,聂绍平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7):666-668.

[5] 谭翠红,苏克.急诊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4):3332-3334.

论文作者:刘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论文_刘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