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州在中国古都史上的地位_新郑论文

试论郑州在中国古都史上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郑州论文,史上论文,古都论文,中国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初,笔者通过对中国都城发展史的研究,认为郑州是不能忽视的中国早期十分重要的都城,应该列入八大古都之列〔1〕。 现在就郑州古都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古都史上的地位谈些认识,就教于专家学者。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郑州位于发祥地的腹地。因而,当文明之火点燃之际,这里便成为中国最初的政治首都,并且五次为都,书写了中国历史的最早辉煌。

最早在郑州建都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据史书记载,黄帝打败炎帝平定蚩尤之乱后,天下部落纷纷归顺,黄帝便在今日郑州南郊20多公里处的轩辕之丘(今新郑、新密交界一带)立都建立有熊国。这段历史从古到今说法一致。《竹书纪年》云:“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大戴礼记》说:“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居有熊,曰轩辕。’”《史记》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有熊、轩辕丘的地望,历史记载很明确,就在今日郑州。《史记·五帝本记·集解》引皇甫谧云:“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帝王世纪》中说的更清楚:“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授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也。”此外,其它著述也都有此类说法。《水经注》云:“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路史》说:“黄帝开国于有熊,今郑(州)之新郑。”《通志》说:“黄帝都有熊,有熊今郑州新郑。”《资治通鉴》说:“黄帝轩辕氏,少典氏之子,生帝于轩辕之丘,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县。”《广舆记》说:“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说:“黄帝轩辕氏,少典氏之子,生帝于轩辕之丘(在今新郑县),故曰轩辕氏。姓公孙,长于姬水又以姬为姓,国于有熊,新郑乃有熊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故以曰有熊氏。”《纲鉴易知录》说:“黄帝有熊氏,以土德王。初,神农氏母弟世嗣少典为诸侯。帝榆罔之世,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因名轩辕,姓公孙。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在今河南新郑县),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不仅史书这样记载,郑州地区也发现许多与黄帝时代相当的氏族社会时期的村落遗址,存在许多与黄帝有关的遗迹、传说。因此,国内史学界认定:郑州就是黄帝故里、故都。

第二个在郑州建都的是夏王朝。《竹书纪年》云:“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三年丧毕,都于阳城。”《孟子·万章上》云:“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史记·夏本纪》说:“帝舜荐禹于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世本》云:“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关于古阳城,《史记·夏本记》阳城条下裴骃集解引刘熙云:“今颖川阳城是也。”《国语·周语上》韦昭注曰:“夏居阳城,崇高所近。”《水经·颖水注》:“(阳城)县南对箕山。”《括地志》:“阳城县在箕山北十三里。”以上所说阳城方位均在今日郑州西南告成一带。不仅禹都于郑州,此后不断迁徙的夏王都也多在郑州境内。如夏启所都黄台之丘,《水经注》标示在今郑州西南洧水之畔。再如太康、仲康、少康、桀诸王所都斟鄩,从《史记》、《水经注》、《括地志》等书所记述方位来看,也在今郑州西面伊洛河边的稍柴一带。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告成、稍柴发掘出遗存丰富的夏代文化遗址多处,并且还在告成王城岗发现了相当于夏禹时期的城堡两座,证实了史书所说“禹都阳城”的存在。

第三个在郑州建都的是商王朝。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商汤率兵推翻了盘踞在今日偃师一带的夏王朝,在亳建立了商王朝。亳就在今日郑州市区老城区一带,我国最早的史籍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诗·商颂·殷武》篇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郭沫若所编《两周金文辞大系图考释》所录春秋齐器也说:“成汤,有严在帝所,尃受天命,刻伐夏祀,败厥灵师,伊小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土)。”其意思是汤亳在大禹创立业绩和受封的地域内。禹都阳城,郑州之亳与之相距数十公里,恰在其王畿之内,地望相符。《国语·周语》说:“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商之兴也,祷杌次于丕山;周之兴也, 鸣于歧山。”这是说夏、商、周在兴起前夕,其都邑附近皆有山川神主显示神灵昭告天下。夏兴之于崇山、周兴之于岐山已通过考古得到证实,商兴之于丕山也应该是正确的。丕山在今郑州市西北荥阳到武陟一带,郑州之亳与之相距数十里,地望也对。《春秋·襄公十一年》载,晋、鲁、宋、齐、卫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围而不下时,“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这里所说的亳也正在今日郑州地域内。此外,从一些记述商王朝活动的甲骨文中也可找到亳在郑州的力证。如陈梦家所编《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中所录的一段甲骨卜辞,这条卜辞记载的是商王朝倒数第二王帝乙征伐人方(即淮夷)的事。其中说:“壬寅王卜才商贞今日步于亳。”意思是说帝乙王讨伐部队从商出发当天到达了亳。这里的商是特指,即商王朝当时所在的首都,不是别的什么地方。亳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商王朝的旧都。商王朝当时的国都在今淇县一带,伐人方是向南进军,从今天的淇县一带向南进军一天到达的亳,方位恰好在丕山附近的郑州一带。与史书记载相对应的是,考古工作者在今日郑州老城区发现了汤亳时期的城池遗址,规模恢宏,遗迹丰富,而且出土有王室青铜重器。不少史学界专家学者认为,如此宏大而繁盛的都城,非毫莫属。从汤开始,商王朝都亳历9王100多年,到了仲丁王时,由于水灾、争战等原因,方将都城迁往嚣山。嚣都也在郑州地域内。《水经注》、《括地志》、《帝王世纪》等书标明,嚣都在今日郑州西北20多公里的广武山一带。

第四个在郑州建都的是春秋时期的郑国。据《史记》、《国语》等书记载,郑国的开国国君是周宣王的庶弟姬友。姬友佐宣王时被封于镐京附近的棫林,国号郑,姬友始称郑桓公。公元前782年, 周宣王死,幽王继位。幽王骄奢淫逸,政治腐败,众叛亲离。郑桓公为了自己的安全,求封于东土虢、郐之间,即今日郑州一带,史称东郑。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其子掘突继承郑侯君位,称郑武公。

从公元前769年郑武公立都新郑到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以新郑为都共计394年。

第五个在郑州建都的是战国时期的韩国。史书载,春秋末年,原为晋国属下的韩氏逐步强盛,以致最后与赵、魏两家将晋国一分为三,自立为侯称国。接着韩又乘胜大举东进,于公元前375年兵围新郑, 一举消灭了郑国。为了进一步发展,韩遂将自己的都城从阳翟迁至新郑,开始了以新郑为都的146年的统治,直到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韩国以新郑为都后,整修了郑国故城,采取了一系列变法图强措施,牢牢确立了自己在争霸天下中的地位。韩国最强盛时,势力东至马陵,西至长阪,南达南阳,北到上党,被称为战国七雄之一。

从民族发祥地黄帝故都,到中华第一国夏禹城堡,从商王朝的开国之地,到巍巍壮观的郑韩王城,构成了郑州古都的基本框架。这些王都城址虽有变迁,名称虽有变异,但这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郑州古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作为五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都会,郑州的地上地下都遗留了内容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展示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昨天。

(一)氏族社会村落遗址星罗棋布。从黄河之滨到双洎河畔;从洛枘台地到沃野平原,郑州市域内发现氏族社会时期的村落遗址多达数十处。这面积广大、出土文物丰富的遗址,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裴李岗遗址是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早期遗址,从这里出土的磨制精美和颇具特色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镰、石斧、石凿,猪、羊骨骼和大量雕有纹饰的陶器,把我国农业、畜牧业、制陶、美术等发展史上溯到了8000年前,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前期的空白。大河村遗址是跨越仰韶、龙山时期的大型遗址。遗址内一房基墙现存1米多高,为目前国内同时期房基中所仅有。 遗址中出土的陶器,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一些陶器上绘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这些纹饰,对于研究仰韶文化农业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遗址中发现了高梁、粟、莲子等农作物。大河村遗址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东半坡”之誉。洛枘遗址是另一处大型遗址,在大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集分布着原始时代不同阶段直到夏、商、周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滩小关遗址面积达4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至4米,内含丰富的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所得考古资料,不仅有力证明早在8000年前先民便已在洛枘定居,而且也充分证明,古老的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史在这个地方得以不断地延续下来。以上这些氏族社会村落遗址,以事实书写了郑州在中华文明史初创阶段中的灿烂篇章。

(二)历代王都城池规模恢宏。城池是王都的标志性建筑, 曾经5次为都的郑州,今日仍然屹立着那些王朝纪念碑式的都城城池。在郑州西北23公里处的西山遗址,人们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古城。古城建于黄土岗坡之上,呈圆角方形,城墙现存最高3米,宽5米~6米,城角宽处约8米,仅探出的部分北墙和东墙已达200多米。该 城系从两侧挖沟,就地取土,中间建墙,采取先进的夹板、穿棍方块版筑法筑成,将我国的筑城史推前了约1000年。专家评价,这座城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城址,其面积之大,筑法之先进,布局之合理都使人惊叹。关于这座城的性质,有专家根据文献与考古材料研究分析后认为,应是黄帝所筑五城之一〔2〕。王城岗古城是夏禹时代的城池, 古城分东西两座,城墙有基础槽,填土经夯实,夯痕清晰可见。城内发掘到大面积的夯土建筑遗存,出土许多陶器、石器和骨器。根据“禹都阳城”的历史记载,王城岗古城应是夏禹都城,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诞生后的第一个都城。郑州商城是商汤之都亳城。这个时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的繁荣期,商王朝又以亳为都达100余年。因而,郑州亳城规模空前,城内外遗址面积达25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历史上3000年以前规模最大的王都。郑州商城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目前探明的外城仅南墙和部分西墙就达4000余米。内城呈方形,周长7公里,宫城在内城东北部,已探出宫城墙80米。郑州商城布局清晰,宫城和内城是商王朝统治者和贵族的居住区,在这里发现有约6万平方米的夯筑台基,台基上遗 留有数十座大型宫殿建筑基础,最宏伟的宫殿面阔达60多米。内城中有完备的供水系统,开凿的水井经过精心券砌,蓄水池、输水道也用青石板铺砌而成,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供水设施之一。内城与外城之间是作坊区,分布了制陶、制骨、冶铸铜等作坊。郑州商城建成后,历经3500多年,其大部分城墙至今仍然屹立于地面之上,最高处近10米,成为我国目前仍然屹立于地面之上的最古老城池。新郑古城是郑国和韩国的都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雄伟的都城之一。古城周长19公里,城内分东西两大区,称东城、西城。西城是郑国、韩国宫殿区,东城是郑韩的手工作坊区。古城内外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郑州古都所遗留下来的这一座座都城,记录了我国城市发展史的最早风采,对后世城市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出土文物丰富瑰丽。作为五朝古都,郑州汇聚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最辉煌的财富,尽管其中不少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流失了,但是仍有一部分保存到今,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珍贵实物。出土于大河村遗址的双连壶,红陶黑彩,轻巧秀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从裴李岗遗址中出土的陶猪、陶羊头像距今已有8000多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艺术雕塑。原始瓷器是亳都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把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推了近1000年。青铜器在商代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所以,亳都内外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从生活用具鬲、盘、觚、尊,到生产工具铲、斧、刀、凿;从战争武器镞、戈,到镇国之宝鼎,应有尽有。张寨街窖藏坑出土的3件青铜重器中,其中的1尊方鼎,通高1米,重86.4公斤,体形魁梧,纹饰繁缛,铸艺精湛,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商代早期 青铜器中罕见的重器,也是我国青铜器中有代表性的杰作。在城东南角窖藏坑出土的13件青铜器中,大圆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圆鼎,中柱盂是商代青铜器中罕见的孤品,纹饰富丽华美的提梁卣则是不可多得的青铜器瑰宝。此外,还在亳城内出土了许多玉雕、象牙雕、陶制工艺品、骨器、乐器、黄金饰品以及大量的贝币。特别是出土的甲骨文和朱书文字,对于研究我国文字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郑、韩故城遗址也有丰富文物出土,仅1996年12月,就一次发掘出郑国青铜礼乐器坑10座、殉马坑20余座及大量的东周文化遗存,出土王室青铜重器255件, 其中编钟就有18套之多。在众多青铜器中,引人注目的是莲鹤铜方壶。这件高1.26米、宽0.54米、重64.2公斤的青铜重器,是1923年从郑国国君子婴大墓中出土的。铜方壶长颈,鼓腹有盖,盖上饰莲瓣两层,莲瓣中央站立一仙鹤,引吭长鸣,振翅欲飞。仙鹤颈的两侧有两条四首反顾的龙形双耳,方壶腹部饰满蟠龙纹,四角有翼兽,圈足下有走兽,张口吐舌,作极力支撑状。造型庄重,设计精巧,铸造精致。立鹤走兽静中有动,突破了商周青铜器刻板静止的格调。韩国的兵器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战国策·韩策》说:“天下之强弓劲弩皆韩出。”从出土的实物来看证实了这点。1971年发现的韩国兵器窖藏坑,一次出土铜戈、铜矛、铜剑180多件。这些兵器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仍金光闪闪 ,寒气逼人,非常锋利。

(四)历代文化遗存多姿多彩。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原腹地,每个时代都曾为郑州留下了深深印记。这里保存有西汉时期的冶铁作坊,创造的低碳钢冶炼技术等比外国早2000多年;这里屹立有北魏时期的砖塔,显示了1500年前匠人们卓越的建筑技术;这里有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台,天文学家张遂、郭守敬曾在此创造了令人骄傲的天文成就;这里有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著名大儒程颢、程颐、范仲淹、司马光曾在此收徒讲学;这里有我国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中岳庙,庙内的汉代古翁仲、宋代铁人、北魏石碑以及数百株生长奇异的松柏和400余座建筑,显示了其历史的悠久和规模的宏大; 这里有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法王寺,真实纪录了我国最早的中外文化交流;这里有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其创造的少林武功声震中外;这里有我国最古老的石雕艺术汉三阙,其保存的汉篆、浮雕是极为宝贵的艺术珍品;这里有我国著名的北魏石窟寺,其保护完整的《帝后礼佛图》浮雕,场面浩大,人物众多,雕刻手法流畅,为全国石窟所仅存;这里有著名的打虎亭汉墓,绚丽多彩的壁画,丰富的内容,在全国尚不多见;这里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黄帝、大禹、商汤、子产、列子、潘安、杜甫、白居易、李诫、许衡等等,至今,他们活动的遗迹尚在,有的故里尚存;这里安葬有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纪信、刘禹锡、欧阳修、包拯、高怀德等等。还有郑韩王陵、北周皇陵以及规模庞大的北宋皇陵。郑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著名战事发生在这里,刘邦、项羽争天下的鸿沟汉霸城,造就许多悲壮故事的虎牢关,曹操大败袁绍的官渡古战场等都遗迹尚在。

星罗棋布的原始氏族村落,高耸雄伟的王都城池,多姿多彩的历代文化遗存,构成了郑州古都丰富的内涵,奠定了郑州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中独有的历史地位。

通过以上对郑州古都内涵的考察分析,我们认为,郑州作为五个历史时期的王朝都城,在中国古都群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古都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郑州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郑州古都开创了中国古都史上的三个第一。黄帝有熊故都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最早都城;夏禹阳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的第一个都城;商汤亳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的都城,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早期都城中规模最大的都城。这三个第一,确立了郑州在中国古都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我们现在讲中华民族的起源,不能不讲黄帝故里、故都,讲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不能不讲西山古城;讲中国文明史的开端不能不涉及王城岗阳城;讲中国奴隶社会的繁盛,不能不以亳城为例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州是中国都城发展的源头,中国都城史不以郑州为开端就无从讲起。

(二)郑州是中国历史上全国性政权的都城。中国历史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历史过程,中国的政局也呈现大一统与群雄并踞交替存在的复杂现象,这就造就了历史上的众多政权和国家。每个国家和政权都要有自己的都城,这又造成中国历史上都城众多的特有现象。究竟有多少都城,众说不一,《中国古代都城概况》统计为97处,《中国都城发展史》附表为219处,《中华都城要览》为414处,《中国古都概论》为187 处。然而,这其中许多都是诸侯国都城或偏安政权都城,真正作为全国统一政权时期的首都仅有7座。从前面的论述看, 郑州应是名符其实的一座。

(三)郑州是中国历史上为都时间悠久的都城。作为5 个历史时期的首都,而且是较大政权的首都,郑州有着漫长的为都历史。韩国以郑为都存在了145年,郑国以郑为都存在了394年,商代以郑为都100 多年,如果再加上夏代部分以郑为都时间,算上黄帝以郑为都时间,总计1000余年,这在中国都城群中是为都时间最悠久的都城之一,可与西安、洛阳并称为千年古都。

(四)郑州是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都城。无论是作为黄帝都城,还是作为夏、商都城,由于其历史的特殊性,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说到中华民族,说到炎黄子孙,都必然言及始祖黄帝。是黄帝发明了伐木造屋,人们才摆脱了居住洞穴和树叉的历史,黄帝是以郑州为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又是以郑州为都,把文明之光普照中华大地,把中华民族紧紧地联系融汇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主要是从这里起步,并从这里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郑州作为中华民族形成阶段的氏族部落中心(现代意义上的首都),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外,夏禹领导的推翻原始氏族制度的革命,掀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商汤领导的推翻昏庸夏王朝的革命,推动中国奴隶社会迈向繁荣。这些以郑州为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其意义也非同寻常。同时,在这些有着开天辟地意义的历史时期所创立的社会制度,所诞生的哲学思想,所发明的科学技术,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郑州是中国历史上创建最早、时间悠久的全国性政权都城,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在中国古都史上的地位是屈指可数的。但是,由于郑州为都年代距今太远,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其夺目的光辉,其面貌和价值未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以至于我们在确定中国文化大古都时被遗漏。这就出现了5000年中国文明史中,只见后3000年文化古都,而不见前2000年文化古都的缺憾。从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考古发掘的进展,郑州这座中华大古都的面貌逐渐被揭开,被人们所了解和认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对郑州都城的价值和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1993年8月, 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主持召开的“郑州商城与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上,胡厚宣、邹衡等3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郑州应列入全国八大古都之一〔3〕。

从裴李岗遗址算起,郑州已经有了8000年的文明史,从西山古城算起,郑州已经有了5000年的城市发展史,今日郑州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全国综合实力40强城市,她正满怀豪情向现代商埠迈进。因此,正确评价郑州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中的价值,正式确立郑州在全国古都群中大古都的地位,还历史以本来面貌,不仅是丰富完善中国都城发展史的需要,而且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也有着积极意义。

标签:;  ;  ;  ;  ;  ;  ;  

论郑州在中国古都史上的地位_新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