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王群

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王群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0例失眠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治疗;疗效;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somni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30 patients with insomnia,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s satisfactory,and the safety is high.

[Key words] insomn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curative effect;safety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失眠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西医医治失眠症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或睡眠诱导剂等,虽然其起效快、作用强,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潜在的成瘾性,并且部分药品价格高、疗效不稳定或易引起撤药综合征等,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其具有副作用小,没有潜在成瘾性,价格低廉,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症较西药更具优势。本文归纳总结了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以便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失眠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5-86岁,病程1-45个月,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不寐证的临床诊断标准选择病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感染者及肿瘤患者等均排除。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睡前服用舒乐安定片1-2片。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的理论按照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①气滞血瘀型患者表症为失眠多梦、入暮潮热、胸闷憋气、遇事善惊、舌边瘀斑、脉沉涩等。治疗原则是安神定志、理气活血,选用药物包括酸枣仁、牛膝、甘草、香附、五味子、茯神、生地等;②痰热内扰型患者表症为头晕目眩、心烦口苦、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采用和胃化痰、宁心安神的原则,主要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所选中药包括黄连、法半夏、生龙齿、紫石英、枳实、石菖蒲、甘草、茯神等;③肝郁化火型患者表症为头痛目涩、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小便黄、舌质红,苔白或黄,脉弦虚数等。治疗原则是疏肝泻火、安神宁心,应用丹栀逍遥散方加减治疗,常用药物为栀子、丹皮、龙胆草、百合、白术、白芍、柴胡、灯芯草等;④阴虚火旺型患者表症为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津或仅舌尖红、少苔、脉象细数等。治疗原则是养心安神、滋阴降火,采用柏地黄汤加味,药物包括黄柏、生地、知母、山药、枣仁、夜交藤、丹皮、山萸肉等;⑤心脾两虚型患者表症是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治疗原则是益气养心安神,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药物包括龙眼肉、当归、木香、黄芪、人参等。

所有中药1剂/日,水煎服,待患者睡眠时间>6小时时,继续服用5~8剂巩固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判定的疗效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中医病证的标准进行:治愈:睡眠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睡眠基本恢复正常,明显延长睡眠时间,伴随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口干1例,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中医认为失眠症形成的原因很多,如思虑劳倦、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内伤心脾、胃中不和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在中医理论中,将失眠症辨证一分为三,分别是痰火扰心,肝脾不和,心肾不交。

对于心肾不交类失眠症,在治疗上应以滋水清新,联通心神法。黄连性寒,能够达到降阳的目的,以寒治热,是清心泻火的良药;肉桂性热,可以达到温阳助火的目的,对两种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可以达到滋引火归元之功效。酸枣仁能够直达患者心肝两经,可以益心,知母性寒,可以泻无根肾火。茯苓可以健脾安神。

对于痰火扰心类失眠症,在治疗上应以清热去痰,镇静安神法。陈皮性温,可以燥湿化痰。半夏性温,可以降逆止呕,胆南星可以熄风定惊,

对于肝脾不和类失眠症,应以和胃安神、疏肝健脾的方式进行治疗。柴胡性微寒,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胆经。现代药理证明,柴胡可以达到镇静,安神,镇咳的作用。当归性温,药理学证明,当归中有很多种挥发油,有着抗炎、抗缺氧等作用。白芍有着泻肝健脾,敛肝阴的功效,在一般情况下,白芍一般与柴胡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能够在不伤肝阴的情况下将肝气疏通,茯苓和疏肝药物配伍,可以治疗肝郁脾虚之证。香附性平,有着气中血药之称。积壳是酸橙的接近成熟果实。可以达到宽中除胀的功效。炙甘草益脾和中、茯神健脾养心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琥珀镇惊安神。

由于中医药可以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其具有副作用小,没有潜在成瘾性,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金凤.陈宝贵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0-51.

[2]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失眠[J].北京中医药,2011,30(1):15-16.

[3]鲍继春,施雯宇,黄东梅.中医药治疗失眠新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4):62-64.

[4]刘文辉,温燕.舒肝养心安神汤治疗失眠症3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7):28-29.

[5]张金霞,顾锡镇.原发性慢性失眠的中医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0,13(12):118-120.

论文作者:王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  ;  ;  ;  ;  ;  ;  ;  

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王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