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承德市为例论文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承德市为例

李建峰1,王 然2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石家庄 050011)

摘 要: 对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预设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5项一级指标: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旅游乡村宜居宜游、旅游文化乡情浓郁、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旅游收益惠民富民。以此为调研题目,对承德市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调查。访谈材料经NVIVO.11软件词频分析与专家赋权,确定32个二级指标,形成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承德市

一、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部分乡村的主导产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也必将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指出,“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作与长期工作。不仅需要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还需要对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旅游乡村践行乡村振兴明确方向。因此,推进和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研究系统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所列举的“套路”以及新思路的运用只是冰川一角,我们学生应在“套路”中寻求创造性的变通,不断摸索并将更多新思路归纳总结成为自己的“套路”……,数学题解法中的模板套用和思路创新相辅相成,而且往往能达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快速、精准”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将“套路”和新思路完美地加以应用,必能让我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二、研究回顾与评述

目前,学术界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宏观策略研究。如高源(2018)认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旅游市场的可进入性、旅游开发的可差异性、当地社会的可受益性、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等四性。”[2]宋慧娟等(2018)认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亟需培育市场运营主体、打造政府服务主体。”[3]王佳琪(2018)认为,“振兴乡村要从旅游文化入手形成特殊乡村文化旅游产业。”[4]朱建江(2017)[5]、方美芳(2018)[6]等对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上海、婺源等案例研究。二是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研究。如韦家华等(2018)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7],贾晋等(2018)选取35个细化指标构建了“六化四率三治三风三维”的指标体系[8],陈秧分等(2018)从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视角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9]

以上研究成果对开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体现了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评价体系两方面的一般规律认识。但是应该看到,学界关于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多属于对策建议研究,研究方式多为思想探讨,尚无由实地调查形成的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的专项研究成果。

三、承德市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文在承德市城市周边型、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三个主要乡村旅游类型中,分别选取所属分类的承德县苇子峪村、兴隆县上庄村、丰宁县小北沟子村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研究对象,以期研究结果在承德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普遍价值。首先,苇子峪村位于承德县新杖子镇,距离承德市区仅10km。全村总面积1500ha,耕地面积110ha,果园面积250ha,是承德南郊知名的花果乡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文明村与省级美丽乡村。其次,上庄村位于兴隆县安子岭乡,距离兴隆山景区6.4km。全村103户,514口人。上庄村培养了10位乡土诗人,其中4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庄村实施“以诗名村,以诗兴村”的发展战略,成功打造出“诗上庄”乡村旅游品牌。最后,小北沟子村位于丰宁县大滩镇,是京北第一草原核心全域。全村298户、855口人,拥有700ha原始次生林、300ha天然湿地、1400ha丘陵草原。村内打造契丹部落旅游项目,是河北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重点项目。

(二)调查过程

第三,做浓乡村旅游文化氛围。一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民间工艺的传统文化复活起来,利用旅游节庆做好乡村文化市场推介,赋予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的产品体验价值与游客旅游感受价值。二是通过移风易俗、破除陋规陋习,塑造乡村文化新典型,宣传、弘扬乡村文化新风尚,深切感受到我国乡村建设的伟大成就。三是重视村史文化展示,使乡村文化传承有序,增强游客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

第一,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实体。一是加大政府乡村旅游投入力度与招商引资力度,降低银行贷款门槛;二是完善、丰富、培育、创新乡村旅游项目体系,加大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三是壮大乡村旅游集体经济;四是加强旅游交通通达性建设;五是加强市场宣传,塑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四、承德市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做优乡村旅游人居环境。一是不断优化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园林绿化、环卫设施、网络通讯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不断优化游客中心、旅游标识、旅游厕所、旅游安全设施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三是提高乡村环境品质、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提升乡村人均寿命,适应乡村旅游旅居时代的需求。

民间有时把头脑不开窍、理解能力差的人,喻为“榆木疙瘩”。事实上,榆木还真是个好东西。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线条流畅,硬度和强度适中,刨面光滑,花纹漂亮,是做家具的好材料。

第二,权重确定。采取专家调查权重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邀请了熟悉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10位专家(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领导、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师),通过专家的独立赋权,多次反馈和修改直至得到统一认可的各个指标的权重(见下表)。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五、对策建议

2.结果分析。对调查信息依据五个题目进行分类归档,归档材料需要去掉冗余的内容,尽量按材料的原始表达方式及次数进行关键语句提炼,最终形成5份文档,然后导入NVIVO.11软件,通过定性分析软件对文档信息进行词频分析。词频分析时,把最小长度设为2,分组为完全匹配,一些与研究无意义的词语加入停用词,最终形成分析结果。一是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方面,综合考虑词汇词义,被调查者主要关注政府投入、招商引资、乡村旅游项目、集体经济、旅游交通、旅游产品、旅游宣传、旅游商品、银行贷款等九个方面。二是旅游乡村宜居宜游。在旅游乡村宜居宜游方面,综合考虑词汇词义,被调查者主要关注污水处理、厕所、旅游标识、垃圾处理、新能源使用、旅游安全、乡村绿化率、村民人均寿命、停车场等六个方面。三是旅游文化乡情浓郁。在旅游文化乡情浓郁方面,综合考虑词汇词义,被调查者主要关注传统民间文化保护、文化场所建设、民间艺术传承与弘扬、乡村新风尚、村史文化展示、旅游节庆等六个方面。四是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在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方面,综合考虑词汇词义,被调查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自治组织、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化、诚信体系、培训、先进评选等六个方面。五是旅游收益惠民富民。在旅游收益惠民富民方面,综合考虑词汇词义,被调查者主要关注土地流转入股与房屋租赁等合作分配机制、劳动与经营性收入、就业率等三个方面。

第一,指标选取。以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旅游乡村宜居宜游、旅游文化乡情浓郁、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旅游收益惠民富民五项调研维度为一级指标,以五项调查中发现的各关注重点为二级指标,形成5个一级指标与3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见下表)。

1.访谈。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开展研究。在研究之初,依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旅游乡村宜居宜游、旅游文化乡情浓郁、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旅游收益惠民富民”五项调研题目。五项题目形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分别对村干部、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紧密围绕“乡村旅游如何助推乡村振兴”主题展开。访谈时间安排在2018年12月份进行,获得24段采访录音,整理出有效信息16530字。

第二天清晨,天未全亮,高志明就骑着车去上班了,她特意绕了个圈子,从高美影楼门前经过。黑白照已经消失,却没有新的照片补上去。空落落的一块玻璃窗,如镜子般映出高志明的影子。镜中的人,脸上是如释重负的表情。

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在毕业后寻找工作时更有竞争优势,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与外国人更加顺利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四,做好乡村旅游市场管理。一是市县乡三级乡村旅游协会建设与乡村旅游合作社等自治组织建设工作。二是由乡村旅游旅游自治组织制定管理服务标准,逐步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促进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化。三是加强乡村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经营户与从业人员的诚信等级评定,组织评选表彰一批最美乡村旅游示范点、最美民宿、最佳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先进典型。四是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管理培训工作,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整体素质。

第五,做实乡村旅游利益机制。一是把乡村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乡村就业深度结合,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通过直接、间接参与旅游经营,走上富裕之路。二是在工商业资本涌入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的现实情况下,积极探索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土地经营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方式保障农民获得资产收益,同时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经营、从事乡村旅游服务工作获得劳动性工资收入与经营性收入。

参考文献:

[1] 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周小娟,苏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 .农村经济,2018,(1):11-20.

[2] 高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四性”[N] .中国旅游报,2018-05-15.

[3] 宋慧娟,陈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探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18,(6):76-81.

[4] 王佳琪.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文化振兴乡村的路径探索[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6):152-153.

[5] 朱建江.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以上海为例[J] .上海经济,2017,(6):17-24.

[6] 方美芳.乡村振兴背景下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J] .商场现代化,2018,(7):187-188.

[7] 韦家华,连漪.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9):82-85.

[8] 贾晋,李雪峰,申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 .财经科学,2018,(11):70-82.

[9] 陈秧分,黄修杰,王丽娟.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6):201-209.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16-0023-04

收稿日期: 2019-01-18

基金项目: 河北省旅游发展公共课题(2018-018)

作者简介: 李建峰(1978-),男,河北承德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乡村旅游与旅游规划研究;王然(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乡村旅游研究。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标签:;  ;  ;  ;  ;  ;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承德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