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取向--刺激市场有效需求_宏观经济论文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取向--刺激市场有效需求_宏观经济论文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定位——刺激市场有效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求论文,重点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农业生产都有所增长,而且物价涨幅继续回落。据初步统计,1-7月份,全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56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9.8%,增长速度适中;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9.1%,通货膨胀率已控制在一位数内。应该说,今年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的严重问题是经济效益下滑,产销率下降,产品积压增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呈增加趋势,失业人口增多,再就业压力较大。据中国人民银行对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今年1季度5000户企业盈利水平出现较大滑坡,企业盈利景气指数降至1992年第2季度第一次景气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经济运行的不景气,除了体制不顺这个老原因外,还有一个今年以来才形成的新原因,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在注重加快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研究和分析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寻求合理对策,使国民经济尽快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国民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说,我国虽然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之中,但从经济运行过程来看,资源配置已基本上仰赖于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就是说,资源约束型经济的框架已基本上转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框架。因此,从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角度来看,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效益下滑,失业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不足。据景气调查显示,今年第2季度与第1季度相比,市场需求景气指数下跌6.8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比下跌18.22个百分点。因为市场需求不足,产品没有销路,产销率必然不高,产成品积压必然增多;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循环受阻,价值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自然不高;企业效益不好,积累减少,甚至吃老本,不但不能吸纳就业,还会将就业人口转为失业人口,增加再就业压力。

现实中的市场有效需求由三方面组成:

从国内投资品需求来看。上半年社会对投资类生产资料需求不旺,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生产资料销售比去年下降0.15%。正确看待投资需求的负增长,不能不综观近几年的宏观经济背景。从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一再强调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以抑制通货膨胀率持续高居不下的势头。为此,压缩固定资产投资,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首要措施。政策的两面性使之在抑制通货膨胀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同时,企业对投资品的有效需求也明显减弱了,以至出现了当前投资品需求不足的负效应。

从国内消费品需求来看。消费品需求取决于居民购买力和社会集团的买力的大小。虽然居民购买力呈稳中有升态势,但居民收入消费倾向并不高,相反,其储蓄倾向则较高。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多了,用于消费的必然就少。当然这也与抑制通胀的大背景不无关系。因为政府将抑制通胀作为首要经济和政治目标,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这完全符合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政府为抑制通胀,货币政策较紧,利率居高,加大储蓄当属理性选择。政府从反腐倡廉和抑制通胀的良好愿望出发,严控社会集团购买力的上升,也属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

从国外市场需求来看。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迟迟不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都对我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利。日韩等亚州工业化国家经济起飞时仰赖出口的贸易立国策略的外部经济环境已经不存在,贸易条件对我国十分不利。更加之我国技术落后,产品质量较低,竞争力不强,国外市场有效需求同样不足。尤其是我国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与退税迟迟不落实都使出口下降很快。据估计,1-5月份我国出口商品总值517.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比下降7.1个百分点。

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有效需求都不足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处于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微观经济主体,自然也难在总体上创造出较好的绩效。因此,可以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国民经济不景气的硬约束环境。

二、当前刺激市场有效需求政策的力度不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不能采取完全放任自由的态度,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了。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应当积极地对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进行干预。但是,政府又不能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居民)的具体经济行为,只能够采用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这也就是宏观调控的要旨。

既然在经济运动中出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产销率下降,失业人口增加的经济不景气现象,而这些不景气现象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那么,政府就应该利用手中的政策工具调整宏观经济环境,把政策重点放在刺激市场有效需求上。今年以来,政府确实也已经采取了一些有关措施,主要是货币政策中的下调利率和财政政策中的出口退税。但是,这些政策产生的效应并不明显,市场活跃度没有象人们此前所预期的那样大。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来看,利率下降不足以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弹高。今年5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降低存贷款利率,3个多月以来的实践表明,市场虽然有些好转,但仍然处于低迷状态。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存款利率水平平均降低1.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水平平均降低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也作了适当调整。我们认为,这仍然不足以刺激市场的活跃。

从企业行为看,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盘子”限制,利率下调对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不大,其效应可能主要表现为还息压力的缓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从居民行为看,利率下降对刺激居民消费抑制储蓄的作用更是非常有限的。降低利率刺激居民扩大消费支出的结果只有在具备居民收入预期的提高和新消费热点的形成这两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目前这两个前提条件在我国都还不具备。

居民收入预期来源于居民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所处的微观经济单位未来效益状况的自我判断。居民消费行为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的选择基于居民对自我预期收入的判断。所谓居民收入预期就是居民对自己未来一段时间能够获得多少收入的预测和分析,居民预期收入则是收入预期的结果或收入的量值。如果居民收入预期看涨(心理乐观),预期未来收入增加,则居民的现时消费支出会有扩张倾向;相反,如果居民收入预期看跌(心理悲观),预期未来收入平稳甚至减少,则居民的现时消费支出会有紧缩倾向。原因在于居民的消费支出总是兼顾当前和未来,理性的行为不是坐吃山空,而是既要现在的生活,又要未来有保障。那么,当前的居民收入预期是怎样的呢?结论并不乐观。这是因为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效益不理想。在这种宏观和微观不景气条件下,居民收入预期普遍较低。

既使居民收入预期提高了,消费支出的扩张还受制于没有新的消费热点。所谓消费热点是居民普遍追求的一种商品消费时尚。一旦出现这样的热点商品,在攀比心理的驱使下,居民竞相购买,市场需求活跃。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消费市场的活跃期都与某种热点消费品的强力带动有关。最为典型的例证是中国彩电市场和电子行业的繁荣,在几年之内普及彩电子于千家万户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当前我们恰恰不存在象80年代中后期彩电那样的消费热点。彩电已基本普及,电脑受制于技术性障碍一直没有热到能足以带动市场需求扩张的程度,住房受制于制度改革的滞后,商品化推进缓慢;私人小轿车则受制于居民的购买力较小。这些本该成为消费热点的商品都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能成为现实。没有消费热点,居民持币待购,利率下降对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作用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从财政政策的出口退税来看,力度也是不够的。虽然我们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但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出口退税严重滞后。统计材料显示,在1995年有500多亿元出口退税缺口的背景下,今年1季度税务总局下达退税计划170亿元,但到4月末,实际执行只退了15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上海、北京等退税大户,退税进度只及去年1季度的水平。出口退税长期拖欠,加剧了外贸企业资金不足,而且又取消了优惠利率,加重了外贸企业的利息负担,增加了出口成本,致使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影响了外贸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不少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减少出口交易,转为国内贸易,致使出口下降,国际市场开拓不足。

总之,无论是现时的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难以使市场再度活跃起来,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力度还应当进一步加大。

三、全方位加大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力度是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鉴于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而现有的政策措施又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建议政府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放到加大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力度上来。既然市场需求由消费品市场、投资品市场和国外市场三部分组成,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政策措施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首先,采取以提供长期住房贷款和轿车消费贷款为主的综合消费政策来尽快培育新一轮的消费热点。一方面,据建设部统计,到1995年全国商品房累计积压已达5031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住宅占77.15%,面积达3880万平方米。商品房积压不能说明居民没有住房需求,只是说明有效需求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现行住房供应体制、住房价格、金融、税收等综合政策与住房产业发展需遵循的市场经济规律不适应,使得已经出现的住房需求还未成为现实的消费热点。建筑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几乎要触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既与建材、钢铁、机械、电子、化工、森工等工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与为其提供基础设施以及服务的规划设计、金融保险、公用事业、维修、装饰、搬家、园林等诸多行业相关联,是产业关联度较大的行业。建筑业的兴盛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就业。因此,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将建筑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住房建设一般要占整个建筑业建筑量的60%-80%,因此,将住房尽快培育成市场消费热点对于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有着巨大的联带效应,其刺激市场有效需求的作用不可低估。为将住房培育成现实的消费热点,长期住房贷款政策的力度应当加大,使得居民有购买能力来消化积压的住房并诱导住房建设的健康回升。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住房贷款的对象应主要是居民而不是房地产开发商,应当从启动最终用户的消费需求出发培育这一消费热点。另一方面,虽然几年前国人就议论轿车进入平常百姓家的话题,但轿车至今并没有成为现实的消费热点。这既是轿车结构不合理,产业部门应加大开发经济型轿车的力度;又是价格昂贵,使一般居民望价生叹。开展轿车消费贷款对于启动这一市场需求,使之成为现实的消费热点,对于国民经济的景气回升,是十分有效的。因为汽车工业与建筑业一样都是产业关联度很大的支柱产业。在这方面中国建设银行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继续加大提供轿车消费贷款的力度,应是合理选择。

其次,从结构调整出发,进一步加大对绩优企业和鼓励发展的产业的资金支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和行业都从紧,而是相机区分不同的企业和行业,采取差别政策,贷款的发放也有一个结构问题。对国家产业政策要鼓励发展的产业,贷款条件应适度从宽,以期启动本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扩张。结合当前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及抓好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刺激投资品市场有效需求的活跃,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加快出口退税的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需求。这里有两项工作应尽快落实,一是对上半年应退未退税款区分情况,尽快退给出口企业,争取今年底或明年初清退完毕;二是对今后的出口应同步退税,不要再发生欠帐,提高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当然,我们还应继续加快推进外贸体制的改革,这包括加大自营出口、外贸代理制、配额招标等的力度。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仅就某一外贸企业的盈亏状况来判定其绩效的大小,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环境下,我们应从市场扩张的高度来认识加大出口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主张政府放弃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强调从刺激市场有效需求这一宏观战略出发,调整货币的投放结构,以结构调整促市场有效需求扩大,以市场有效需求扩大促经济持续、快速、健发展。

标签:;  ;  ;  ;  ;  ;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取向--刺激市场有效需求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