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项目的三大效应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创新项目的三大效应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创新工程的三种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效应论文,知识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中科院向最高决策层提交了一份名为“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这一报告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科学界、企业界、教育界引起了共鸣,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

一、知识创新工程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的时期,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对于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997年,美国经济达到了经济界普遍确认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又不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区间——“二高三低”,即高增长率、高生产率、低通胀率、低失业率、低利率。高技术产业对美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高技术信息产业产值达8600亿美元,成为新的最大的支柱产业。现在美国与信息直接和间接相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80%。经合组织(OECD)在1996年度报告中指出其主要成员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而1997年OECD的专家在“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文章中指出,人力和技术知识一向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今知识的创造、传播、应用和第二次创造(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知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在知识被人类掌握、融会贯通并与实践结合时,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才能提高。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知识不断积累膨胀,从而形成另一轮知识创造、传播、应用和创新的过程。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增长,知识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销售、消耗的生命周期更短了。这个周期的缩短是由于整个社会系统有了持续创新的能力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知识创新的结果。

中科院的报告中,指出了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就需要建设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在内的各项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就是为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能力而实施的由知识创造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或转化)系统组成的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一项系统工程。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知识创新工程的效应

如前所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起源于经济转型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途径和主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革命后,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使其相继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即信息化时代的前夜,工业化时代是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后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原来三产业部门的基础上成为四产业部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成为新型的产业部门,从而有了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经济的研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知识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层次,是第四产业的新内容。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知识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由其本身的特征决定的。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能带来相应的关联、成长、开放等效应。

(一)知识创新工程的关联效应

知识经济涉及知识的创造、创新、扩散、传播、应用等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与社会各系统相关联。首先,知识是人脑思维的结果,这不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结果,而是个人与外界不断交互,在大脑中不断加工的结果。知识创新是大脑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其次,知识的扩散传播涉及教育、新闻、科学研究、工农业、政府、企业等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知识创新活动必然对这些系统产生影响。第三,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的应用涉及知识运动的相关主体,只有这些主体高效率地组合在一起时,知识才能发挥其效应。

知识与社会各环节息息相关,其关联的程度即关联度可用知识经济与其他产业经济之间的交易规模来度量。交易规模的大小体现在交易量的大小和交易层次两个方面。交易量越大,交易层次越高,关联度就越大,关联效应就越强。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就是关联度相当高的产业。1996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1/3来自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据分析,微软公司每增加一名雇员,就能带动其他产业增加6~7名雇员, 而相对知识含量较低的飞机制造业只能增加2~3名,知识含量更低的钢铁、建筑等行业只能增加1~2名。

从这一点可见知识经济的关联度要高于过去的“重”工业经济的关联度。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这点上说,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具有关联效应。

(二)知识创新工程的成长效应

知识经济作为新兴的产业经济,除与其他产业具有很大的关联度外,还具有成长效应。知识经济的成长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经济自身的迅速增长,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宇航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二是由于知识创新作用引起其他产业增长的部分。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高新技术经济产业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 %以上。1986至1990年,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左右;1991至1995年为28%左右;预计1997年这项指标将达35%。美国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稳定增长与高新技术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wer )在他的新增长理论(NewTheory of Growth)中指出科学技术在经济系统中是内生的,知识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 并且知识的增长性是无限的。 保罗·罗默模型中将WetWare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不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只考虑HardWare和SoftWare因素。WetWare 是指那些不可直观描述而为人们拥有的知识。

从我国经济发展看,知识经济的成长效应十分明显。下面以电子信息产业及计算机产业为例说明。我国的信息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标,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出口额的增长很快,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1)。

表1 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年度 总产值(亿元) 销售收入(亿元) 利锐(亿元) 出口额(亿元)

19490.025

1966 8.29 8.53 2.464

197876.21 14.54

2.86

1980

100.30 77.49 15.051约0.10

1992

1086.8 775.1 58.82 68.72

1993

1395.61192.8 81.37 81.1

1994 1861.72

1359.15 119.15 123.6

1995

2457.8 1650 127.1 165.3

1996

3042.5 2185 167.5 215.0

表中数据来源于经济日报(1997.9.12,第九版),下同。

计算机产业的增长更是突飞猛进。自90年代以来,其产值额、销售额增长率几乎都超过40%,大大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表2)。 从事计算机产业研究开发的单位和从业人员也达到了一定规模(表3)。

表2 1990~1996年计算机信息产业经济指标

工业总产值

国内市场

年度产值额(亿元) 增长率(%)销售额(亿元) 增长率(%)

1990 50 -55.5 -

1991 7040 70.4

26.85

1992 13491.42 198.85 182.6

1993 20552.98 284 42

1994 39592.68 407 43.3

1995 62660615 51.1

1996 92547.8 910 48

表3 1996年中国计算机信息产业结构

产业构成企事业单位数量(家)从业人员(万人)

制造业

1000 10

软件业

1000 8

营销服务业13000 12

研究开发机械 501.5

总计

15000

31.5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NP 的增长速度,而计算机产业的增长速度又快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率。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和现状表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知识经济势在必行,从成长效应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完全必要的。

(三)知识创新工程的开放效应

知识经济作为时代的新型经济应是开放型的,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具有开放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知识具有易扩散转移的特点。

所谓开放效应是指某产业的结构变动通过关联关系改变另一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效果。产业的开放效应使得关联产业耦合中出现短线制约和长线闲置。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的开放程度来对各种耦合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增加产业聚合质量。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排斥其他产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而是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一种滋补的作用。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将是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当今世界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十分迅速。这种速度有三个层次:第一,知识从创造到传播,从应用到创新的过程十分快;第二,知识传播依赖的技术支持十分先进,如知识传播通过微波、光纤等组成的网络系统进行;第三,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迅速带动其他诸如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宇航空间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其他产业可以利用知识创新,使其向信息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知识化水平。这也就是说信息产业是开放型的产业,发展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具有开放性的,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也具有开放效应。

知识经济的开放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在世界走向知识经济的潮流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知识易转移扩散的特点,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快速调整产业结构,提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然知识经济的开放性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如果发展中国家一味地利用知识的转移扩散特点,而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自己创造创新知识,则将永远落后于别人,永远受制于别人。这一点应引起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的注意。

知识创新工程除具有上述关联、成长、开放效应外,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也具有创新效应。在上述知识创新工程的工作中,应很好地利用这些效应,形成新型的创新机制。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前沿性很强的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与技术创新工程、211 工程等战略工程结合在一起,将共同构造起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将极大地提高我国整体的创新能力。

标签:;  ;  ;  ;  ;  

知识创新项目的三大效应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