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制度真的比百分制优越吗?从提倡分级制打分的角度看_批判性思维论文

等级制度真的比百分制优越吗?从提倡分级制打分的角度看_批判性思维论文

等级制确实优于百分制吗?——从倡导等级制记分法说开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等级制论文,百分制论文,开去论文,确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和学校纷纷摒弃百分制记分法,开始采用等级制记分法。他们认为,采用等级制记分法可以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防止学生片面追求分数,避免部分学生的失败情绪。等级制记分法确实优于百分制记分法吗?它确实能够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吗?它确实能避免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佳引起的失败情绪吗?

笔者就这个问题及其考试相关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记分法:透明度与模糊性

我国学校在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时,常用的方法是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又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如甲、乙、丙、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或及格、不及格;数字等级记分法,如5分、4分、3分、2分、1分。

严格地说,无论是百分制记分法还是等级制记分法,都不是一种理想的记分方法。以百分制记分法为例。在评分过程中,教师大都只向考生给出一个总分。给出总分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各部分的得分相加起来,确定一个及格分数线。不管在哪个部分获得分数,只要总分超过60%就算及格。“模糊性”是这类记分法的主要弊端。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这种记分法利用了分数之间“互补性”,用强项获得的高分去“抵消”或“弥补”弱项获得的低分。它显然违背了学业评价的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对于考生来说,考试总分的含义模糊不清的。假如一张试卷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 两位考生各得80分,其中一位考生在四个部分获得满分,一个部分仅获得0分, 另一位考生在五个部分中都获得了16分,但是他们的学习状况却存在着质的差别。

第二、这种记分法无法向考生提供明确的信息。当考生收到成绩时,不可能确切知道哪个部分及格了,哪个部分没有及格,哪个部分是强项,哪个部分是薄弱环节。当然,也无法知道自己在学业方面的优点、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百分制记分法的不合理性况且如此,等级制记分法的不合理性就可想而知了。等级制记分法甚至无法确定每一位考生的相对位置。

由于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它们已经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所批评的就是它们的“模糊性”。为了提高记分法的“透明度”,降低它们的“模糊性”,人们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的原有基础上,作了一些技术性的修正:

第一、向考生提供两种分数,即各部分的得分和相加后的考试总分。澳大利亚的ACCESS考试、英国的IELTS考试、美国的TOEFL 考试和GRE考试都采用了这种记分法。这种记分法无疑向学生提供了更加明确的信息。

第二、在确定考生的最后考试等级时,要求考虑两个因素:一、各部分得分相加后的总分,二、各个等级的条件限制。

假如一张试卷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为20分,总分为100 分。90分以上为优,80分以上为良,70分以上为中,60分以下为不及格。可是,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都要确定相应的条件限制,譬如,“获得‘良’的考生,任何部分的得分不得不低于10分。”某位考生的总分为80分,五个部分的成绩分别为20分、20分、20分、12分、和8分。 从表面上看,这位考生的总分达到了“良”的标准。可惜的是,他最后一部分的成绩低于10分,所以这位考生的最后等级只能降格为“中”。

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受到批评和修正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地区和学校却以后者取代前者,这似乎有些不合潮流。说到底,这些地区和学校试图利用等级制记分法的,“模糊性”不仅模糊了学生对自身学业状况的了解,而且丧失了学生应有的竞争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应有压力。

二、试卷模式:统一性和个别差异性

大家知道,因材施教是我国学校和教师长期坚持的一项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仅仅在课堂教学方面得到强调和体现,在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试卷方面基本没有得到重视。至今为止“适应个别差异考试”尚未成为考试改革的重点,有些学校和教师甚至还不了解“适应个别差异性考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我国目前的校内和校外考试中,同一班级或同一年级的所有考生一起面临着难易程度相同的统一试卷。要求同一年级和同一班组的所有考生面对难易的程度相同的统一性试卷,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引起失败情绪和重要根源之一。换句话说,把部分学生的失败情绪归咎于百分制记分法未免失之偏颇。

所谓“适应个别差异考试”,就是向考生提供适合个人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试卷。

1)“评定正面成就”是适应个别差异考试的核心原则。 它坚持将测试的重点放在考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鼓励考生面对他们所能及的试卷和试题,充分展示他们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和能够干什么,而不是展示他们不知道什么,不理解什么和不能够干什么,目的是刺激考生的潜能,提高考生的学习动力。

2)“根据不同的能力的考生, 设计难度不同的试卷”是适应个别差异考试的另一个核心原则。由于考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因此要求所有考生面对同等难度的试卷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公平的。考试的目在于鉴别考生,应该对能力较强的考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让他们面对难度较高的试卷,对能力较差的考生提出较低的要求,让他们面对难度较低的试卷,从而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作出准确的试题。

适应个别差异考试主要采用四种试卷模式:

1.单一卷模式。学生面对同一张试卷,试题从易到难。有两种排列方式。第一、从卷首至卷尾,按题难易程度依次排列。第二、试卷由若干单元组成,在每个单元中,试题由易到难依次排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难度较低的试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完成较多的试题或者全部的试题。语言、文科和人文学科广泛使用这种模式。

2.加试卷模式。它包括普通卷和加试卷,学生首先完成普通卷,如果尚有余力,可以继续完成加试卷。这个模式常常用于外语学科的考试,近年来开始用于科学学科的考试。

3.三卷排列模式。它包括容易卷、普通卷和困难卷三份试卷,学生可以参加容易卷+普通卷的考试,也可以参加普通卷+困难卷的考试。

4.四卷重叠模式。它包括四份试卷,即第一试卷、第二试卷、第三试卷和第四试卷。第一试卷最容易,其它试卷的难度依次递增。学生可以参加第一试卷+第二试卷的考试,第二试卷+第三试卷的考试,或第三试卷+第四试卷的考试。这个模式通常用于数学学科的考试。

三、考试内容:注重记忆与注重能力

随着知识数量的增长和知识学科的进一步分化,人们普遍意识到,学校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将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终生受用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记忆一些重要的原理、公式、要领是应该的,可是,要求死记硬背所有的具体知识和数据显然不是完全必要的。一方面,记忆成了非常繁重的学习负担,消耗了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人们未必能够长期保持这种记忆。美国哈佛大学曾经举行过一次调查,请部分就业人员参加一次别开生面的测试,了解他们至今还记住的学习内容。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大部分的具体知识和数据,但是记住了一些基本原理、基本要领和公式。接受测试的就业人员指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许多具体知识资料不需要死记。根据这次调查结果,美国许多学校修改了教材,调整了考试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培养从事科研工作能力。有些人总是认为,科研是教师的事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事实上,培养科学家的工作已经提早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甚至提早到学前教育阶段。在中、小学阶段,照样可以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国外的一次小学考试中,教师要求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阐明土豆皮的功能,并写出完整的科研报告。全体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位优秀考生从筐里拿了一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首先把大的土豆皮削掉,使得两个土豆的重量相等,然后次它们一起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削掉皮的那个土豆很快开始萎缩,失去了部分水分。此时,这位学生用天平称出两个土豆的不同重量,得出,“土豆皮能够保持水分”的第一个结论。又过一段时间,削掉皮的那土豆开始腐烂变黑,考生又得出“土豆皮能够防止腐烂”的第二个结论。最后,这位考生完成了一份实验步骤清楚、结论正确的科研报告,并获得了最高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长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常组织类似的能力考试,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一定会兴趣倍增,不再为死记硬背而苦恼。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方面,这种注重能力的考试难道不比注重记忆知识的考试更胜一筹吗?

培养批判性思维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考试方向之一。需要说明的是,不要将批判性思维与过去的“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相混淆。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鼓励学生以事实为根据,抓住事物的本质,用科学的态度和审视的眼光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批判性思维充满着反思和超越,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和建树的过程。真理是相对的和不断地发展的,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和静止发展的真理。学科发展也是如此。在考试中,有时候我们不必囿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应该允许考生标新立异。只要立论有据,就应该得到鼓励。唯有这样的评价观,我们的学科才会不断地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都不是理想记分方法,最大的缺陷在于缺乏透明度,其“模糊性”是以牺牲学业评定的原则为代价的。“模糊性”不仅模糊了学生对自身的学业状况的了解,而且丧失了学生应有的竞争意识。(二)要求同一年级和同一班级的所有考生面对难度相同的统一性试卷,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引起失败情绪的重要根源之一。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应该尽快推行“适应个别性差异考试”。(三)减轻繁重的学习负担应该从改革考试的方向着手,把考试内容的重点从注重死记硬背转变到注重培养能力方面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标签:;  

等级制度真的比百分制优越吗?从提倡分级制打分的角度看_批判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