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按牛头不喝水,激发兴趣始是真论文_王金瑛

强按牛头不喝水,激发兴趣始是真论文_王金瑛

——浅谈初中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

王金瑛

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中心中学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顾名思义就是你喜欢所做的事情,你不会感到枯燥,反而觉得有趣。兴趣就是让你一直朝着一个目标不停的奔跑,而你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疲惫。就学习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它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要有了兴趣,才能关注他所学的知识,才能产生解决一个个疑问的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记忆。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把心里活动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感知觉才会活跃。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对说好英语有信心,那么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趣味情景的设置,审时度势的把握教学节奏,因势利导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激发学生猎奇心理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很大,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着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和社会习俗的差异等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差异就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而中国文化不提倡炫耀个人荣誉,却提倡谦虚内敛,所以中国式的自我谦虚和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困惑不解。例如:西方人说“You are very beautiful.”你却说“No, no. 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me.”(不,你比我漂亮) 西方人说“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你却说“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 (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中国式的谦虚,不被西方人认可,他们认为这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孩子们天性好奇,对不同的西方文化充满浓厚兴趣,都有意愿去拓展自己的知识和了解新鲜事物。经常地介绍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不失为一个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时可以多举一些中西方差异的例子,例如上文提到对别人赞美自己时的回答,不是东方式的谦虚,而是大方地接受,要表示感谢说“Thank you”。再比如,aunt在英语中可以指婶婶、伯母、姑妈、姨妈多层意思,而在汉语中这几个词却是不同的概念。再比如cool英语中本意是凉爽的意思,但当用于人时,可以指这个人很酷很帅。又比如blue意思是蓝色,但当说“You are blue”却暗示此人很忧伤。通过这样的对比和讲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既有助于记忆单词,又感受到浓郁的异国文化和风土人情,学生会被英语语言本身的美所吸引,无形中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 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怎样导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新奇有效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对英语的好奇心和英语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英语课上成功的导入离不开新颖独特的情景设计。在英语课上,情景创设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够再现活灵活现的真实场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让孩子们轻松自在的学习英语,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变得趣味多多而又不累。情境创设可以是实物引入,例如:笔者在教授baby这个单词时,灵机一动,把自己才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的照片拿到讲台上问“Who is this ?”学生哈哈大笑齐声说“This is a baby. Is it your son?”从而轻而易举的就记住了”baby和son”这两个单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情境创设也可以是提问或语言描述场景,引导学生渐入佳境。例如:在教学问路句型“Which is the way to ...?””How can I get to ...”等句型时,我在教室四个角落里设不同的标志牌有“bank, hospital, school, supermarket”等地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各个英文名称及如何到达这些地点,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这些句型,效果显著。

也可以积极采用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能有效的辅助教学,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可以创设图文并茂、新颖生动、幽默风趣的情景,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Halloween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一群带着面具的神秘人在庆祝生日,我让学生猜测是什么节日,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一开始纷纷猜测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又一一否定了。我继续让他们猜“What festival is it ? It’s ...”最后学生们猜出了是Halloween 这个西方的万圣节。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各种感官,活跃思维,能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三、 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枯燥的课堂是英语学习兴趣的源泉

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普遍对英语感兴趣。随着英语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会渐渐力不从心,开始的新鲜感和兴趣会逐渐淡漠和消失,有的学生会渐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后果可想而知。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尽量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后续动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首先,课型不同,采取的教法也不同。例如译林版牛津教材中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是每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作用是初步引入本单元话题,我往往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景呈现Eddie和Hobo之间妙趣横生的对话,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产生兴趣。对于Reading 课型,我经常采用Global teaching(整体教学法),让学生在一遍遍有任务的阅读中逐渐掌握课文内容。对于Grammar课型,我重点强调口语交际中体现语法功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中去掌握语法规则,而不是生硬的语法讲解。对于每单元最后一课Task(任务),我多采用Task-based approach之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点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先口头表达后再下笔写,学生在知识输出的同时感觉到一种成就感,自然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练习英语口语的广阔天地,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后续手段

初中英语课开设条件有诸多困难,单靠课堂40分钟进行英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几乎不说英语导致了大量的学生不敢说英语,怕出错,成了哑巴英语。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自信,不敢说不能说,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学好英语,“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讲英语,多用英语交谈学习和生活,在交流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们的口语也说的越来越流利,同时,用英语来交流让学生感觉新奇有趣,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在校园里创办英语角也是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好办法,可以扩展课堂空间。快乐英语角是提升英语兴趣的绝佳手段。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间,许多学生会来到英语角,用稚嫩的英语进行交谈。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英语谚语和成语,英语字谜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猜中后会发给他们小小的奖品,这更增加了学生们的快乐和成就感,明显的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们都说这样学英语简直太有趣了,看到孩子们那兴奋的表情,老师们也会由衷的高兴。

经典的的英文作品比如英文电影、散文、小说等,学生如果能经常观看,也能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在课余时间,经常带学生看英文电影,比如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学生在惊叹奥黛丽·赫本的美丽和精湛演技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教材中关于奥黛丽·赫本生平的了解。也带学生看过“Titanic”(泰坦尼克号)这部令人感动的爱情片,这些影片全部是英文版,尽管中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有限,只能听懂只言片语,但学生欣赏的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体验的是地地道道的异国文化,这些措施都会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强按牛头不喝水,激发兴趣始是真,综合以上种种措施,我相信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领路人,就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的导航,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总之,英语教师要想法尽量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和欲望,培养良好的兴趣和习惯,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王金瑛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强按牛头不喝水,激发兴趣始是真论文_王金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