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衔接性协调的地铁换乘站候车换乘优化论文_许臣臣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2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铁换乘站各站台候车客流的组成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运行方向的换乘站台客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而分析地铁运行的衔接性协调因素对换乘站候车客流量的影响,详细论述换乘站候车客流的优化问题。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衔接性协调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系统越来越发达,地铁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其客流量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而地铁换乘站作为线路与线路的衔接点所要承载的客流量更是重中之重。地铁换乘站候车换乘优化的衔接性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线路间列车运行的衔接性协调,即通过调整各线路列车在换乘站的到发时刻,使乘客在线路间的换乘等待时间最少,通常情况下应用于低峰时段;另一方面为各线路之间的运力协调,即对相交线路的行车间隔,列车编组等进行相应调整,以此来降低高峰时段换乘站客流带来的巨大压力[1]。本文将对换乘站候车客流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以换乘站中客流量上限的最小值为优化目标的模型,以达到缓解客流压力的效果。

一、对问题的基本分析和假设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项结构十分复杂的工程,要实现对地铁运营效果的优化,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换乘的优化模型,然后从网络协调层对换乘节点间列车衔接方案进行全局阶梯式的优化。

地铁站的容量与其实际面积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如果地铁站内的实际客流量远远超过正常容纳的标准,则不仅会影响出行质量,在安全问题上也会造成相当大的隐患[2],所以换乘站的运作效率直接影响了地铁网络运营的效果,特别是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等拥挤时段要提高换乘站的运作效率,从根本上进行换乘优化,解决站内客流滞留,缓解客流拥挤,重点优化对象是大规模聚集的人群,使客流量在换乘节点处于平缓状态,避免出现高峰时段期间由于过度拥挤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

地铁换乘站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对乘客的换乘出行时间、换乘时客流量的强度造成一定影响,即大量人群在换乘站内聚集时,会导致其在换乘站内的行走时间过长,最终会对站内聚集客流的统计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两条地铁线路相交时的情况,同一线路的乘客不产生换乘关系;同一换乘方向上,乘客在换乘站内的换乘时间不尽相同,这与乘客的自身原因有一定的关系,诸如年龄、行走速度、出行目的以及换乘站内的基础服务设施的配置等。因此,可假设客流均匀分布于换乘站内的各条线路,换乘方向相同的客流随地铁均匀到达站内。然后对两条相交线路L1、L2,以L1上行换乘站台客流为对象进行相关分析,其他方向换乘站台的客流可根据此法同样得出,进而对换乘站内的客流总量进行求和,得出换乘站候车室内的客流总量,即所谓的优化主体。

二、各符号变量说明

五、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自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正式运营以来,从列车的研发技术到行驶速度,再到车站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站台的容纳量、换乘通道的设计、换乘站的客流量以及各线路之间的互相协调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作为缓解城市地上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地铁线路的衔接性协调优化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本文在对地铁换乘站内候车客流的人数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不同高峰时段的各线路衔接性协调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验证了地铁各线路之间合理的衔接性协调能够有效缓解不同高峰时段换乘站的候车客流量,然后根据地铁到站的具体时刻,以及在各条线路中具体的运行时间和停站时间,得出列车在始发站的具体发车时刻。通过对乘客的换乘时间等因素的不同处理,进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白广争,郭进,石红国等.基于衔接性协调的地铁换乘站候车客流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01(07):191-197.

[2]杨扬,张太花.基于离站时刻协调的地铁换乘站列车衔接优化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05(09):134-139+201.

论文作者:许臣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基于衔接性协调的地铁换乘站候车换乘优化论文_许臣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