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_旅游产业论文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_旅游产业论文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的年度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就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无论在总收入、就业、投资或增值、纳税方面,旅游业的发展都为世界和各国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光明前景的行业。同样,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旅游业的真正起步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2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按旅游收入计算,我国旅游业在世界的排名已由1978年的第41位,跃至1997年的第8位。(注:吕成奇:《'97中国旅游年铸造辉煌》,1998年2月13日《中国旅游报》第1版。)1992年以来的6年间,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请看下表:

年份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入境旅游者总数

(万人) 3811.5 4152.7 4368.4 4688.7 5112.8 5758.8

入境外国人

(万人) 400.8

465.6 518.2 588.7 674.8 742.8

(亿美元)39.47

46.88 73.23 87.38 102.00 120.74

注:本表根据1997年8月5日、1998年2月9日《中国旅游报》第1 版,1997年2月27日《中国经济时报》第6版有关数据综合而成:

从1978年至1996年,旅游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2%,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国际旅游业已成为我国非贸易创汇的最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业方兴未艾。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到1997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达6.44 亿人次, 旅游收入2400亿元(人民币)。(注:吕成奇:《'97 中国旅游年铸造辉煌》,1998年2月13日《中国旅游报》第1版。)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入境旅游为主体、国内旅游为基础和以出境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业格局。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一)旅游业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

旅游业投资少,产出高,创汇多,被称为“朝阳工业”。它涉及交通、餐饮、娱乐、商业等多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相应增加10.20元,是充满活力、辐射效应强的经济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从各自的资源优势出发,将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的优势产业和“九五”期间重要产业,共中10个省份把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7 个省份将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和先导产业;6 个省市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注:孙建华:《旅游业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1997年2月27 日《中国经济时报》第6版。 )国家旅游局根据国家“九五 ”计划及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形成了国家政策推进、地方政府扶持的发展态势。

(二)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增大。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使我国具有四季开展旅游活动的优越自然条件,而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为我们提供了灿烂多姿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所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加上开发观念陈旧,管理落后,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近几年来,我国在旅游市场开发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推出新的开发主题。从1992中国友好观光年以后,又依次推出了“山水风光游”、“文物古迹游”、“民俗风情游”和“度假风光游”,1997年举办“中国旅游年”之后,又推出了1998 ~2000年的促销主题:“华夏城乡游”、 “生态环境游”和“神州世纪游”。所有这些表明,国家在旅游市场的开发上已具有整套策略与明确思路。

(三)旅游行业规模扩大,旅游人才不断涌现。

仅1992年~1996年,我国旅游行业企业总数就由5911 家增加到10111家,旅行社总数从2592家增至4252家,其中经营国际旅游的一二类旅行社由837家增至977家, 经营国内旅游的三类旅行社由1755 家发展到3257家。(注:蔡家成:《我国旅游业五年成就辉煌》,1997年8月5日《中国旅游报》第1版。)与此同时, 各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也开始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列入科研范围,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含旅游院校)达845所,在校学生数达20多万。 (注:张栋:《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五年》,1998年9月18日《中国旅游报》第1版。)一批经过专门培训的中高级旅游专业人才开始进入旅游行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状况。国家还推行了导游等级考试制度及旅游行业经理(负责人)持证上岗制度。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管理水平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四)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状况改善。

随着经济的长足进步,我国的各项旅游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强。目前,已建立起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省市也先后批准和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为发展度假观光旅游创造了条件。现在,我国旅游涉外饭店已达4418家,客房59.4万间,床位120万张。 (注:吕泛:《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旅游饭店业的现状》,1998年3月23日《中国旅游报》第1版。)此外,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状况也大为改善,运力不断增强。

二、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旅游业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现有发展水平仍然与我国巨大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近几年的快速增长也只是在低起点上的增长,与世界旅游大国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6年世界旅游业人均收入列首位的是新加坡,为3137美元;我国香港列第二位,人均收入1778美元;而我国大陆仅8.67美元。(注:《国际经济信息》1997年第7期。 )实践表明,我国旅游业总体上还未摆脱粗放式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如何加快我国旅游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的转变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上台阶的关键。本文谨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旅游业的开放与开发力度,增强行业竞争力。

我国旅游行业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国家保护的政策,对于旅游业的重点组织部门旅行社实行的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的策略,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由国营部门一统天下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在看来,这种状况已不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我国的旅行社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缺乏招徕客源的经验与手段;另一方面,长期的国家垄断使一些旅行社惯于“独家经营”,缺乏进取的动力与雄心,将目光只盯在有限的国内旅游市场上,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与开创性。随着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的日程日益临近,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也势在必行。与其被动开放,不如主动增强我国旅游行业的竞争能力。适度开放国际旅游市场,积极利用国外旅行社的力量招徕国际游客,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经营手法,这对增强我国旅游业在入关之后的竞争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筹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

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硬件建设,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已很难满足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在除旅馆业以外的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保护措施,主要依靠旅游行业滚雪球似的自我发展。因此,要在短时期内全面改善旅游设施与旅行环境,采取有偿投入的方式和放宽外资进入的渠道,拓宽对社会资金的利用应是可取的方法。

(三)加强宣传促销工作,不断招徕国际客源。

国际游客在我国入境游客群中只占很少的比例。1997年我国入境游客总数为5758.8万人次,其中外国人742.8万人次,只占12.9%。 这与我国在旅游业方面宣传投入少,手法不灵活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许多外国人对我国旅游资源及价值的认识十分肤浅,有的仅仅知道长城、故宫而已。而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宣传投入, 就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许多国家在旅游业宣传上不惜投入巨资。 比如,1995年泰国的海外宣传预算就超过10亿铢(约合4080万美元)。(注:罗梅:《广西与东南亚旅游业的比较和启示》,《东南亚纵横》,1996年第1期。)相比之下, 我国在旅游业宣传方面的投资就非常有限了。这一方面是由于旅游行业本身需投入的面较广,行业积累有限,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宣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未能看到旅游业宣传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是一种策略上的短视行为。在宣传费用的筹集方面,可以采取国家与各省市旅游部门共同投入,旅行社按比例分摊的办法,确保每年的宣传投入。在宣传上要针对不同客源国在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可以采用图片、刊物、电影、广告等形式,也可通过举办各类旅游商品促销会、旅游行业交流会,设立海外旅游办事处等办法来增强宣传效果。对于日本、韩国等重要海外客源国要作重点宣传,及时分析客源变化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重视旅游商品的生产与开发,树立我国旅游商品新形象。

旅游商品带来的收入在整个旅游外汇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十几年来,我国旅游商品已形成了15大类约5万个花色品种,但品种陈旧、 花色老套、质次价不廉的状况长期未能改变,这是我们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国内,旅游景点的销售也不尽如人意,部分高档旅游商品甚至长期依赖进口。要发挥旅游商品的最大效用,就要重视对旅游商品的调研工作,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扩大商品的品种,提高质量与档次,做好销售服务工作,使旅游商品不但能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而且还能起到宣传景点的作用。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国旅游商品的新形象就能树立起来。

(五)重视港澳台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

港澳台地区一直是我国大陆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 其旅游人数由1992年的3394.3万人次增加到了1997年的4422.9万人次,在入境游客总数中的比例虽然随着外国游客的增加由89%降至76.8%,但仍然是我国游客的重要来源。随着香港的回归与澳门归期的临近,以及与台湾关系的发展,这三个地区与祖国大陆的旅游心理距离也不断拉近。再加上三地同胞与大陆之间存在着历史渊源与地缘优势,这一客源市场必定大有潜力可挖。应该根据这些客源的特点,适时推出寻根旅游、休闲旅游、北国冰雪旅游、三峡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

此外,港澳台地区还可能成为我国分布于全球近140 个国家的2500万华人华侨(注:黄朝晖:《全世界华侨、华人统计资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的重要旅游中转站,港澳地区的回归必将为这一部分客源的到来提供良好的契机与条件,应该适时推出开发这一客源市场的新策略。

(六)不断净化旅游市场,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近几年,我国已制订与修订的重要旅游行业法规就达11个,涵盖旅游行业岗位规范、旅游安全、旅行社管理等各个方面,应该说,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已是有法可依。但在旅游营销过程中,服务质量低劣、旅游安全不能确保、甚至欺诈的现象屡有出现。对于这一类行为也应归于“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之列。另外,交通安全与景点安全也应得到保证。一些景点发生的游客生命财产受损的事件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其负面影响。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在重点景区设立“旅游警察”,加强巡视,给予游客足够的安全感,使他们尽兴游玩,平安而归。

(七)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重组,不断推出旅游热点。

更新手法,利用对旅游资源的再开发与重新组合,不断“创造”新的旅游热点,引导旅游消费,是保持旅游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之一。比如,三峡工程的上马使得长江三峡沿线成为一段时间里国内的“热点”景区,不但吸引了众多的国内游客,海外慕名而来的观光客也络绎不绝,给三峡沿线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近两年一些国家推出的“旅游快餐”比较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对资源进行了重新组合。像桂林、西安这样的久负盛名的传统景区,除了宣传其秀丽风光与悠久历史之外,还可加入民族风情及高原文化旅游的内容,让老景区以新的面貌出现。另外,杭州与长江沿岸的南京、上海及庐山也可设计成一条集风光、古迹于一体,既有江南小城风味又具大都市气魄的旅游线路。

按照旅游业“2010年远景目标”的规划,在下个世纪初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将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 真正成为产出大、创汇高的旅游大产业。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走过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之路。现在,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兢兢业业地做好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的基础建设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的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标签:;  ;  ;  ;  ;  ;  ;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