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特征对企业创业的影响_创业论文

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特征对企业创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中国企业家论文,特征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文献研究了企业家性格特征对创业的影响。但个性特征是如何影响创业的呢?根据管理学的二八法则,笔者认为,只要研究个性特征对创业核心要素的影响,就能比较准确地了解个性特征对创业的影响。基于这个观点,本文提炼出中国企业家特征的研究框架,并结合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模型,分析企业家特征对创业核心要素的影响,进而分析企业家特征对整个创业过程的影响。

一、企业家的性格特征研究

企业家特征研究的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观察创业行为归纳出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并描述为创造性、勇敢、进攻性等。这类研究试图揭示企业家的性格特征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解释民族精神、文化差异在培养企业家方面的作用;二是对成功企业家进行人文统计分析,得出企业家的人文统计特征,如出生顺序、性别、教育等特征。笔者认为,在不同国籍创业者之间进行企业家特征的人文统计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同一国家内部则意义不大。因为人文统计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家的文化差异对创业者的影响,而同一民族文化中虽然可能存在区域亚文化,但民族文化对创业的影响主要在国家层面比较容易分辨,在地区层面或组织层面则很难分辨。

企业家性格特征对创业有何影响?学者们的看法不一。毕海德认为,由于创业的不确定性,因此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适应能力;而果断、开明、控制内心冲突的能力和发现正确因果关系的天赋有助于适应能力的提高。另外,创业者在赢得资源供给者的支持上主要依赖于应变能力、自制力、洞察力和销售技巧。一些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最重要的品质(如承担风险、创造性、雄心壮志、领袖气质等),毕海德却认为是次重要的品质。[1] 蒂蒙斯认为,企业家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成功企业家“可取并可学到的态度和行为”的研究框架,其内容包括:责任承诺和决心,领导力量,商机困扰,对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容纳度,创造性、自我依赖和适应能力,胜出的动机6个方面。[2] 另外,蒂蒙斯还系统指出了对创业有害的“非创业思想和行为”,包括觉得不会受伤害、表现强大、反对权力、冲动、受到外部控制、完美主义、无所不知和绝对独立等,认为这些会给创业带来麻烦,甚至置企业于死地。[2] 库马特认为,典型的企业家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使得他们与非企业家截然不同。[3] 库马特的企业家特征模型包括9大方面,比上述毕海德和蒂蒙斯的还要复杂。

除以上学者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企业家特征进行了研究。尽管学者们对企业家应具有的特征持不同观点,但有些看法是一致的,即企业家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学习的。另外,现有文献都没有研究企业家性格特征是如何影响创业的。

二、中国企业家的特征

中国企业家的特征是否与西方企业家一样?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环境在个体特征的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的经济文化环境明显不同于西方。根据现有文献以及转型期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出中国企业家特征的一个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这个框架包括改革的愿望、社会网络、创业倾向、成就需求、创业能力、性格特征等6个方面,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中国企业家特征研究框架。①

(一)改革的愿望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在很多时候约束了具有改革精神的企业家,因为改革方案要经过试点和政府允许后才能实行,否则“先斩后奏”有触犯法律的危险。但是,一旦政策在全局推广,制度改革孕育的创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存在了。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创业机会吸引了许多人去尝试,成为改革的弄潮儿,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纵观中国30年的改革历史,可以发现,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家往往具有强烈的改革愿望,他们在改革中具有超前的眼光,对改革的方向具有敏锐的把握能力,往往比别人提前行动,尝试一些先进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引导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例如,柳传志在联想成立之初,就向投资人要求企业经营的三项权利:人事权、财务权、经营自主权,这比其他国有企业真正享受这三权早了一到两年。1989年,在国家实行彩电价格管制、消费者持币待购的情形下,倪润峰果断决策:长虹彩电在全国范围内降价,同时保证国家税收一分不少,结果不但为企业解除了产品积压的负担,赢得品牌知名度,同时导致50多天后国家出台彩电定价自由政策。柳传志和倪润峰所做的事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常人不敢想像的,冒着非常大的风险。这也说明在转型期,如果不对改革方向有敏锐的把握,而且具有超前的眼光和迅速行动的魄力,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二)社会网络资源

社会关系网络或社会资本,一直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人为此耗费心血。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中国是一种重特殊信任而普遍信任度偏低的社会。在这种普遍信任度偏低的社会中,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有“自己人”和“外人”之分,遵循着“情、理、法”的原则。因此,在这种环境中,要想成功,关系网络比能力更重要。中国人之所以在创业前都愿意先在相似的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其目的不但是为了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更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同各级政府的代理人建立牢固的个人政治关系,与各种关键人员结成稳固的“友谊”,以便得到提拔,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另外,关系网络也是创业机会的主要来源。罗伯特(Robert)等人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创业机会的信息来源和评价活动方面的作用,认为创业机会的最大信息来源是以往的工作经验(73%),其次是工作伙伴(32.8%),观察同类企业(25.8%),朋友或亲戚(19.1%),个人兴趣或爱好(17.2%),市场调查或灵感(22.1%),其他来源(7.4%)。[4]② 这些数据说明社会关系网络是创业机会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转型期,企业家与各级政府、社会人士的关系网络的大小以及牢固程度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是重要的创业资本,也是重要的创业机会来源。

(三)创业倾向

笔者认为,人们的创业倾向源自于对创业收益和成本的理性比较,不同的人对创业的收益和成本的感知存在差异,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企业家精神和个人的社会地位。企业家精神和强烈的冒险倾向不会降低机会成本,却会放大对收益的预期,特别是对成就欲等非经济因素的预期。社会地位的高低不会影响人们对收益的预期,却会影响对机会成本的感知;社会地位高的人对创业机会成本的感知也高,反之亦然。因此,具有较高社会地位而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创业倾向较低;社会地位较低而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创业倾向较高;社会地位和企业家精神都低的人,创业倾向较低;社会地位和企业家精神都高的人,创业倾向较高。在中国现阶段涌现出来的大量优秀企业创业者,如张瑞敏、柳传志、倪润峰等,就属于社会地位和企业家精神都高的人。这些企业家创业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不安于现状,有对民族工业的忧虑,愿意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而献身,勇于承担改革中的风险和责任。事实也的确如此。

(四)成就的需求

蒂蒙斯认为,激励人们的主要有成就、权利和归属关系等三种需求。[2] 笔者认为,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对权利、成就、归属关系的需求,表现为对企业控制权和振兴民族产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对企业控制权的需求是激励企业家进行创业的根本动因。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中,控制权收益已成为经营者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消费,以及对企业利润拥有事实上的占有等控制权收益与经理职位不可分离,只能通过经营控制权才能实现控制权收益,失去控制权就失去一切。因此,为了掌握控制权,经营者就有了进行创业的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控制权收益已基本满足了经营者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需求,此时对经营者的唯一激励已上升为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实现自我价值、振兴民族产业成为许多企业经营者后来继续奋斗的目标,成为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五)创业能力

在转型期,经营者的创业能力是整个企业创业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而经营者的创业能力又包括洞察商机的能力、本土化的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工作经验。

中国改革后不久提出的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对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许多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具有大学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走向了管理岗位。这部分人属于传统的一代,一些经历过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运动,又进入市场经济转型期,因此,他们接受过多种文化的熏陶,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熟知国情民意;擅长博取古籍中的管理思想来进行企业的本土化管理,有的甚至借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他们大多具有崇高的信念,具有牺牲奉献精神;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使他们在不确定性面前小心谨慎,同时也练就了他们的创业能力,能巧妙地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克服困难。因此,可以认为,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特殊的社会经历,中国企业家大多具有很强的本土化管理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在不确定性面前,他们表现得比较谨慎,但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性格特征

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同时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出他们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蒂蒙斯认为,对创业者来说,责任承诺和决心比其他任何一项因素都重要[2]。有了责任承诺和决心,企业家就可以克服不可想像的困难,并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除了有责任心和决心之外,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还具有超强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来自于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他们做事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自信、勇敢、坚忍不拔的个性。他们对民族工业的忧虑和对企业远景的眺望感染着员工,成为企业员工团结奋斗的黏合剂。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有的个人魅力,引领企业披荆斩棘,创造出了一个个商业奇迹。但是,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往往也是“教父”式人物,在企业中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做事果断霸气,大事小事都自己说了算,如郑俊怀的说一不二在伊利是闻名的,三九集团的赵新先、长虹的倪润峰、健力宝的李经纬、红塔集团的褚时健等都是如此。我们姑且不论这种霸气、教父式的领导风格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在转型期,没有这种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的强硬领导,企业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改革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转型期中国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

前面研究的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的特征是如何影响创业的呢?笔者认为,企业家特征主要是通过影响创业的核心要素,进而影响创业的成败。那么,企业创业有哪些核心要素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蒂蒙斯认为有机会、资源、团队;[2] 韦克翰姆认为有机会、资源、创业者、组织;吉亚沃里和弗杰尔(Gnyawali and Fogel)认为有机会、创业能力、创业倾向;[5] 任荣伟、毛蕴诗认为有创业家、创业精神、创新;[6] 韦斯珀(Vesper)认为有机会、技术和经营能力、创业精神。[7] 参考这些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转型期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为:机会、创业能力和创业文化,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转型期企业创业核心要素模型

(一)机会

机会可以被理解为企业通过攻击性创新和战略更新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没有机会不可能进行创业,因此机会是企业创业的首要核心要素。有些机会是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有些是因“创造性破坏”而产生的,前者需要通过企业的感知能力去发现,环境中存在的创业条件越成熟,企业的创业机会也越多;后者表面上是人们创造的,实际上更重要的也是对机会的感知能力,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的发明者自己并没有发现技术的商业价值就是证明。因此,环境不同,创业机会出现的频率不同;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企业所发现的机会也不一样。在不规则的、进入门槛比较低的、自由市场环境中,经济中的创业机会比较多,因此,政府的政策和条例对创业机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人或组织对机会的感知能力不一样,机会感知能力强的人或组织创业机会相对多些。

(二)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整个组织的创业能力,而不是指单个创业者的能力。当然,组织的创业能力取决于经营者创业能力的强弱,并靠经营者推动,是经营者创业能力的倍数。并且创业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经营能力,是二者的合成,缺乏其中一个都将不能创业。

(三)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主要指组织中的创业氛围,也指组织鼓励、支持创业的有关制度规定。显然,经营者的创业倾向对组织创业文化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转型期,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任命的标准是“政治忠诚度”而不是“能力和业绩”,另外,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应有的利益激励,而经营者尽心经营一个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如休闲时间的消失,创业中的困难对身体的损害,创业失败面对的压力等,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创业倾向不高。因此,要营造一种创业文化,首先必须强化经营者的创业倾向。

转型期的国有企业要进行创业,必须有创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创业文化三者之间的匹配,缺乏任意一个因素,都不可能进行创业,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1)创业机会对创业能力有能动的影响作用,创业能力是识别创业机会的前提。因为在一个充满创业机会的环境中,特别是周围有许多创业成功的事例,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震动作用,促使人们去学习,提高创业能力。同时,较高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识别环境中存在的创业机会。(2)创业文化其实是组织中员工创业倾向的集体反映。创业倾向虽然是员工心理的主观意志,但环境中的创业机会对员工的创业倾向和组织创业文化的形成有客观的影响,并且组织中的创业文化也会影响创业机会的识别。(3)组织的创业能力高更有利于培养一种创业文化,员工更倾向于创业;而有强烈创业文化的组织,其员工不但会时刻关注创业机会,同时会时刻注意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当然,企业具备创业的三个核心要素,只是有了创业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就能进行创业,要进行创业还必须有各种环境条件的支持。同时,从这个模型可知,要提高或降低企业的创业水平,只要影响这三个核心要素就可以达到目的。不同的企业家所在企业的创业水平之所以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性格特征对这三个核心要素产生了不同影响。下面研究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的性格特征对创业核心要素的影响。

四、企业家特征对创业核心要素的影响

笔者认为,起点相同的企业,发展结果之所以出现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拥有不同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而个人特征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根本。因此,企业家的特征必定对企业创业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创业核心要素发生作用,导致创业行动的发生和成败。图2企业家特征对创业核心要素的影响模型显示了中国企业家特征的6个方面对创业核心要素的相应影响。该模型表明,企业家个人特征的每一个方面都作用于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创业核心要素。

1.影响企业创业机会的主要有企业家的改革愿望和社会资源网络。企业家的改革愿望越强烈,那么,他们就越敢于打破现有规则,探索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在这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创业机会,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同样,企业家拥有的社会资源网络越丰富,企业的创业信息来源就越丰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的改革愿望越强烈,社会资源网络越丰富,企业的创业机会就越多。

2.影响企业创业文化的有企业家的创业倾向和对成就的需求两个因素。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他们的经营理念就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企业家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创业倾向直接决定企业创业文化的氛围。另外,企业家的成就需求也对企业的创业文化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成就需求越高的企业家,他们对现状就越不满足,培育出来的企业文化也处于创业强势状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的创业倾向越强,对成就的需求越高,企业的创业文化氛围越浓。

图2 企业家特征对创业核心要素的影响模型

3.影响企业创业能力的有企业家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性格特征两个因素。企业家的创业能力(经营能力和技术能力)是企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企业的创业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现阶段,企业家经营能力中的市场营销能力是关键,很多企业家最早都是靠市场销售起家的。因为在现阶段,企业不是生产不出产品,也不是产品质量太低,而主要是产品销售不畅,导致企业经营陷于困境,所以只要具有好的市场营销策略,企业马上就能起死回生。如秦池酒业的姬长孔、爱多的胡志标、小霸王学习机的段永平等,在企业创业阶段都是身先士卒,充当销售先锋。另外,在企业家的性格特征中,笔者认为,霸气、教父式的领导风格对企业创业团队的组建,对企业创业能力的发挥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的创业能力越强,教父式的领导风格越明显,企业的创业能力就越强。

4.影响企业创业从可能变为现实以及创业成败与否的有企业家的社会资源网络、成就需求和性格特征三个因素。企业创业虽然是在不顾资源约束的前提下追求机会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种资源耗费活动,所以,资源是企业创业的重要前提条件。很多学者都把资源作为创业的核心要素之一,但笔者认为,资源只是企业创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要素,而不是核心要素。另外,企业家的成就需求,以及自信、恒心和责任感等性格特征对企业创业由可能变为现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家要面对许多变化和不确定性,面临严峻的经济决策,要忍受艰苦的创业环境,还必须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因此没有强烈的成就需求、自信的心态、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不可能发起创业行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的社会资源网络越丰富,对成就的需求越高,越具有自信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企业创业就越有可能发生。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现有的研究企业家特征的文献大多局限于企业家性格的某些(个)方面,关注的是企业家应该具有的天赋,关注的是“谁能成为企业家?”其实,企业家的特征是在后天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出来的,是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使然,他们之所以最后能进行创业也是由于长期观察学习、留意机会、积累资源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研究企业家的特征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进行。广义的企业家性格特征应该包括企业家的改革愿望、社会资源网络、创业能力、创业倾向、成就需求和性格特征等6个方面,这样说来,其实应该研究的是企业家的特质,而不单单是性格特征。

研究企业家性格特征的学者发现,具有企业家性格特征的人并不一定能成为企业家。现实中企业家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不一,只具有一个或几个特征,并不一定全部具有。笔者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了广义的性格特征,那么他肯定会进行创业,至于能否成功,能否成为企业家,则还有环境、机遇的影响。

本文的有关企业家性格特征的广义标准对转型期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现在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关键阶段,企业效益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能否进行企业创业。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经营者是由政府任命的,而政府在任命经营者时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拔标准,笔者的这个广义的企业家性格特征标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不足。

注释:

① 这个框架不只是包括性格特征,还包括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所应具有的能力素质等因素,因此,这是一个有关中国企业家的广义的性格特征框架。

② 由于是多项选择,因此百分比总和大于100%。

标签:;  ;  ;  ;  ;  ;  ;  ;  ;  

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特征对企业创业的影响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