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护理及效果评价论文_申燕

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护理及效果评价论文_申燕

(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50例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对所有均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治疗后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等指标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为(81.12±8.53)mmHg,舒张压为(58.62±11.41)mmHg,平均动脉压为(66.03±13.10)mmHg,尿量(36.24±7.80)ml/h,心率为(85.35±9.2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1.37±4.15)%,期间,仅有4例患者出现渗血、血肿,经处理未对其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综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结论 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主动脉球囊反搏: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较为多见,而其中约5%-10%患者合并有心源性休克,其死亡率不仅高达80-95%,且采取单纯药物治疗患者长期生存率只有10%-15%[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再灌注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显著效果。其治疗机理是IABP球囊于心脏舒张期充气,于心脏手术前放气,从而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但IABP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如球囊破裂、感染、栓塞及出血等[2],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总结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50例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8-75岁,平均(60.54±7.52)岁;上壁心梗31例,前壁心梗19例;动脉压均低于7.69kPa,且有休克情况。所有患者均予以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治疗,心排指数(<2.2L(m2·min))符合IABP指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予以患者心电监测,注意观察各个波群变化。加强注意电极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确保反搏机的正常工作。如果发现患者的心率存在过慢或过快情况,应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对症处理。②观察患者血压,定期记录其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压等情况。前期记录频率为每间隔15-30min一次,待患者情况改善后每间隔60min一次。另外,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小时的尿量,并根据其尿量调节血管活性药物。

③由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经鞘管放置的,故在保持穿刺肢体外展伸直位的同时需制动。另外,为了避免过度弯曲,可抬高15°。患者体位可采取平卧位、患侧卧位,注意调整其病床角度。加强导管固定,避免导管发生移位、脱出及扭曲等情况。定时冲洗导管,确保测压管的通畅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反搏期间加强观察患侧肢体感觉、皮温、足背动脉搏动及感觉等情况变化,做好肢体保暖,如果发现患者肢体皮肤呈发白青紫、足背动脉减弱,要立即上报医生。使用0.5%碘伏对穿刺点与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定期更换敷料。

⑤待到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后,平均动脉压高于10.7kPa,尿量高于1ml(kg·h),多巴胺应用了2.5L(min·m),患者四肢温暖,末梢循环较好,则将反搏频率调至1:3,在撤机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立即停止使用IABP,将反搏导管拔出,用注射器将气囊中的气体吸进,迅速拔除气囊管,压迫止血半个消失,再用弹性绷带包扎6个小时。24h观察患者患肢的血运情况,防止血栓栓塞。⑥合理使用肝素剂量、正确抽取血标本,完成血小板、ACT及血常规的监测,ACT控制在160-180s。针对反复穿刺患者,留置下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治疗。若发现存在出血,需及时上报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若有敷贴卷边,渗血及分泌物,要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根据患者体温和血象选择使用抗生素。

⑦做好鼻饲护理的同时,增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对于患者的需求应尽量满足,患者有疑问要耐心予以解答,确保护患关系和谐。可通过语言鼓励的方式提升其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行。告知患者家属定期探望,使患者能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镇静处理。

2 结果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与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心功能均逐渐改善,收缩压为(81.12±8.53)mmHg,舒张压为(58.62±11.41)mmHg,平均动脉压为(66.03±13.10)mmHg,尿量(36.24±7.80)ml/h,心率为(85.35±9.2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1.37±4.15)%,期间,仅有4例患者出现渗血、血肿,经处理未对其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综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

3 讨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挽救了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生命的同时,也标志着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进入了微创化的领域[3]。IABP是内科外科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着举足轻重的临床使用价值。球囊反搏是通过控制球囊充放气,同步化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提高冠脉供血、供养,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助于恢复心肌正常供血与挽救缺血半暗带[4]。但由于IABP易引起并发症,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因此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IABP原理,强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与导管护理。针对相关并发症,如气囊破裂、感染、出血及栓塞等,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防止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要点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2):24.

[2]杜雨,段霞,唐燕华.急性心肌梗塞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泵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42-43.

[3]王晶.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行IABP护理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04):448-449.

[4]吴爱梅.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1,22(18):139-140.

[5]黎艳欢.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6(12):1306-1307.

论文作者:申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护理及效果评价论文_申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