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7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杨永明

神经内分泌肿瘤7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杨永明

杨永明

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7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76例患者年龄平均54岁,患者年龄呈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2: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消化道(54.62%、肺(21.71%);神经内分泌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9岁。结论,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型,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09-01

前言: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肤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的诊治,一般采用纤维胃内癫镜以及相关的病理免疫组织上的技术使用,对其分型,这样就能够提高检出率。我们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通过比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差异,以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的变化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6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9岁,男50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2:1,病程为2一5年。

1.2方法

选取这些患者的肿瘤、瘤旁熟膜及胃窦黏膜作为标木材料,这些标木都经过5%的甲醛实施固定,再用石蜡进行包埋。采用的切片厚度是5um,对于每一个组织所实施的切片为l5张,而后实施一般性的HF染色。ABC法和透射的电镜技术对以上患者的肿瘤及相关附属组织实施观测。依据Bordlt和Hindi分类法,将以上肿瘤划分为一、二、三型,同时设定阳性、阴性以及替代的对照组。

1.3 诊断标准及临床病理评价

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10版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共识、美国国立癌症网络指南、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意见。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腺神经内泌癌3类。[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 forWindow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才检验。

2.结果

2.1病变部位

7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以消化系统最多见,共40例占54.62%,其后依次为肘、乳腺,还有纵隔、鼻、甲状腺、喉、宫颈、卵巢等。其他少见部位还有骸骨、耳、腹膜后、辜丸、股骨、骨、骨髓、盆腔、前列腺、肾上腺、小脑、胸骨、胸腺、椎管等部位。这些部位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发病性别与年龄

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年龄平均(55.19士+13.63)岁。检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年龄平均为(46.67士12.39岁。男性年龄平均(57.09士13.31)岁;女性年龄平均(52.11士13.60)岁,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中以50-59岁及60-69患者最多,占所有病例构成比为27.73%,24.09%,高于其他年龄段。其后依次为40-49岁(17.65%),70-79岁(13.73%),30-39岁(10.78 %),20-29岁(3.78 %)。

2.3病理类型

7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神经内分泌瘤29例,神经内分泌癌25例,腺神经内分泌癌22例。男女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口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一些疾病大量的侵袭人们的机体。近些年来,我国癌症疾病发作呈现一个高发趋势,据相关报道,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将面临癌症的困扰,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因难以诊治,一直困扰临床医学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增加趋势。分析其原因有:环境饮食等因素引起肿瘤发病率增加;近年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提高,欧洲、美国、中国相继出台相应的诊断规范,统一诊断标准;消化道、肺、纵隔病例占较高比例,内镜、胸腔镜、纵隔镜等技术应用普及,胃肠镜性能提高、内镜操作水平的进步,经济水平提高,接受微创检查人数增多,检出率增加。但因国内缺少统一覆盖全国的数据,尚无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还有待进一步确定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人群发病率。在医学分类上,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个谱系,它的组织学是由高到低的,其生物学上的行为也是由良性到恶h}。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分类存在着不同标准,对于胃内分泌肿瘤的各种类型的检出率也会存在各种偏差,对此,对于胃内分泌肿瘤的合理分类将变得十分重要。[2]

在三类病理分类型中,主要病理类型为神经内分泌癌。其次是神经内分泌瘤,而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病例较少。分析其原因:病理取材不充分,人为估计误差,将此类疾病部分归于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相当部分神经内分泌瘤患者诊断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此时,只要临床发现肿物进行活检时应当诊断为神经内分泌瘤。因为临床能够发现肿物并活检时,肿瘤细胞克隆数已达到,此时即可诊断为神经内分泌瘤。在诊治胃内分泌肿瘤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长速率是非常慢的,这为初期的肿瘤切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时机。该肿瘤一旦发生转移,经常出现在淋巴结和肝,在转移过程中,是不会影响其生长周期的。对于那些非典型类的癌而言,这就有可能是种多相性的肿瘤。[1]

76例患者中男性平均年龄大于女性的平均年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逐渐减小。发病部位消化系统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常见部位,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4.62%。然后依次为肺、乳腺,少见部位如纵隔、甲状腺、喉、泌尿系统、卵巢、鼻、腹膜后、辜丸、前列腺、肾上腺、小脑、胸骨、胸腺、椎管等部位。

总之,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近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与环境饮食因素引起本身发病率增高有关,也与近年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各种检查普及、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有关。该病发病年龄增大、男女差异减少、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存在差异,但发病率还有待结合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确定。这就为以后研究中叙述在不同情况中,有着不同的预后情形。从以上结果中可知,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型,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专家组.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意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257-262.

[2]曹学全,廿梅富,卢洪胜,等.Artemin和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C].2012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3 9-141.

[3]叶必星,林琳.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0,(5-);301-304.

论文作者:杨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神经内分泌肿瘤7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杨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