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奥曲肽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荚卫东[1]2003年在《奥曲肽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典型的多血管性肿瘤,肿瘤细胞能够产生多种血管生长因子,诱导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能够抑制肝癌生长和复发转移。近年来研究发现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中可以明显的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我们先前的研究也证实奥曲肽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种植性肝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然而,在非内分泌的实体肿瘤中,奥曲肽确切的抗肿瘤机制尚不清楚。最近有研究表明奥曲肽能够抑制实验性血管生成,并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生长。本研究应用MTT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Matrigel实验、人肝癌LCI-D20裸鼠角膜微囊移植模型、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等手段,探讨奥曲肽对人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体外研究表明,奥曲肽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侵袭和分化成血管能力,对源自人肝癌LCI-D20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MHCC97-L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体内研究表明:奥曲肽能够抑制LCI-D20肝癌组织诱导的裸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对LCI-D20皮下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研究表明,治疗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比对照组MVD明显减少;并能够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高转移性人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这些结果提示奥曲肽对人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剂,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联合应用,可能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黄梦君[2]2008年在《奥曲肽联合常规化疗药物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常规化疗药物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机理及临床价值,了解奥曲肽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引起的进行性肝纤维化及栓塞后诱发新生肿瘤血管生成的远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我科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选标准随机分成两组肝癌患者,实验组20人,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奥曲肽0.4mg,5-氟尿嘧啶1000mg,表阿霉素50mg,用丝裂霉素10-14mg及碘油10-20ml混合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化疗栓塞;对照组20人,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1000mg,表阿霉素50mg,用丝裂霉素10mg及碘油10-20ml混合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化疗,所有患者均行3次TACE治疗,手术间歇期为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天及第叁次治疗后1月甲胎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LN层粘蛋白的浓度值,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测量肿瘤大小,比较近期疗效,计量资料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随访生存期,Kaplan-merier法计算生存率,描绘生存曲线,Long-rank检验比较总体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值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浓度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更明显,前后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更轻,患者更能耐受;试验组6个月、1年及2年累计生存率为100%、84.2%、36.9%;对照组6个月、1年及2年累计生存率为95%、78.5%、14%;中位生存期实验组为23个月,对照组为20个月,两组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曲肽与常规化疗药物为灌注药物对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化疗栓塞能延缓反复TACE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减少栓塞后新生肿瘤血管的生成,减少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并能提高近期缓解率,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优于常规化疗药物灌注化疗栓塞术。

李科[3]2016年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裸鼠肝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从体外和体内两方面模拟临床肝癌手术过程中由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联合药物奥曲肽(Octreotide,OCT)进一步处理,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对肝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机制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癌复发转移提供新思路,也为研究肝I/RI与肝癌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实验基础。【方法】1.缺氧、低血清培养高侵袭转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24h、48h后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同时运用MTT、Transwell、划痕实验方法检测其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运用MTT及TUNEL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OCT(1μg/m L、5μg/m L、10μg/m L、20μg/m L)对MHCC97-H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能力的影响。2.先利用MHCC97-H细胞注射裸鼠皮下成瘤,再建立裸鼠原位肝癌模型,随后施以肝I/RI(选择性阻断肝门部血流0min、15min、30min)建立裸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给予低剂量OCT(50μg/kg·d)随机干预部分I/RI 30min组裸鼠模型。30天后,比较无缺血损伤组(I/RI 0min)、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15min、30min)和OCT处理组(I/RI 30min+OCT)之间肝癌复发转移率的差异。3.Western Blot法检测经缺氧、低血清培养及不同浓度OCT作用后的MHCC97-H细胞,以及裸鼠原位肝癌和复发肝癌间EMT相关蛋白表达差异,包括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因子Snai 1和Twist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原位肝癌和复发肝癌间E-cadherin和Vimentin两种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1.细胞学实验:MHCC97-H细胞在缺氧、低血清条件下培养24h,48h后,失去正常细胞的多角形形态,变成梭形,且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增强;MTT、Transwell、划痕实验显示OCT对MHCC97-H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具有抑制作用,且与浓度正相关(p(27)0.05);TUNEL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OCT对MHCC97-H细胞均无明显的促凋亡作用(p>0.05)。2.动物实验:不同时间肝I/RI(15min、30min)处理均可导致裸鼠肝癌复发率上升,且肝I/RI时间越长,复发率升高越明显;连续低剂量的OCT皮下注射则能降低肝癌复发率。各实验组裸鼠均无肝癌远处转移的发生。3.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Snai l及Twist表达,结果显示:缺氧、低血清培养MHCC97-H细胞48h后,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Snai l、Twist蛋白表达升高,而加入OCT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Vimentin、Snai l、Twist蛋白表达降低(p(27)0.05)。与裸鼠原位肝癌相比,肝I/RI组(0min、15min、30min)和OCT组的复发肿瘤上述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体外实验一致(p(27)0.05)。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裸鼠复发肝癌组织较原位肝癌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而Vimentin蛋白则表达增加,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相符。【结论】1.肝I/RI可促进裸鼠肝癌复发,且I/RI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2.肝I/RI可能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发生EMT,即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Snai l和Twist蛋白表达升高,致使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强。3.OCT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发生EMT,从而逆转由肝I/RI所致的肝癌复发率升高。

刘纯伦[4]2003年在《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肽抑制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最常见肿瘤之一。HCC患者确诊时,仅有20%能进行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约35%。对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复发的HCC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非细胞毒性药物的出现,给肝癌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可抑制肝癌的生长。但缺乏有关这两种药物治疗肝癌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阿司匹林联合奥曲肽能协同抑制肝癌生长,选择性COX-2抑制剂联合奥曲肽是否也能协同抑制肝癌生长,尚不清楚。探讨这两种药物非细胞毒性药物对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对肝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增加肝癌治疗的新途径。 目的:探讨(1)选择性不同的COX-2抑制剂对HCC的生长抑制作用有无差异;(2)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能否抑制HCC在体内的生长;(3)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肽能否在体内、外协同抑制HCC生长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1)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叁种对COX-2有不同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以及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肤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2)采用TUNEL染色法及AnnexinV标记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3)采用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观察罗非昔布单用和联合奥曲肤对体内肝癌生长的影响。(5)采用R工PCR技术检测肝癌细胞COX一2基因的表达。(6)免疫组化法观察罗非昔布或奥曲肤对肝癌细胞或组织的PCNA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7)肿瘤组织Vnl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罗非昔布及其联合奥曲肤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8)采用westem blot技术分析罗非昔布对肝癌细胞COX一2表达的影响,以及罗非昔布或奥曲肤对肝癌细胞e一Fos、ERK、p65、I忍a、IKK等蛋白表达的影响。(9)明胶酶法及R工PCR法检测罗非昔布或奥曲肤对肝癌细胞MN田一2酶原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10)采用凝胶迁移电泳技术检测罗非昔布/奥曲肤对肝癌细胞株AP一1及NF一忍活性的影响。 结果:(1)Cox一2抑制剂一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对体外培养的SMMC一7721的3H一TdR掺入均有抑制作用,HCC细胞的,H一TdR掺入与叁种药物浓度呈显着负相关(二一0.972一0.997,p<0.05);使Hee细胞’H一T叹掺入降低50%(Ies。)的浓度分别:s.55xlo一smo一几(美洛昔康)、 l.22xlo一‘mol几(塞来昔布)、6.27xlo一gmol几(罗非昔布)。(2) TtJNEL染色显示,Hcc细胞经叁种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1 xlo一smol几)作用24h后,光镜下可见许多散在分布、核染成棕黄色的凋亡细胞。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6%士2.79%(美洛昔康)、21.6%士3.59%(塞来昔布)、27.1%士3.56%(罗非昔布),对照组仅偶见凋亡。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eOX一2基因分析SMMC一7721细胞有COX一2基因表达。(4)经一X10一mol几奥曲肚作用后,肝癌细胞ERK一1和ERK一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当与1 xlo一smol几罗非昔布联合应用时,能进一步下调罗非昔布导致的肝癌细胞ERK一l和ERK一2蛋白表达降低。(5)经罗非昔布作用后肝癌细胞的pCNA、VEGF、e一Fos、p65、I出a、IKKa/p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1 x 10一7mof几奥曲肤对上述肝癌细胞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与罗非昔布联用时能进一步降低罗非昔布导致的上述蛋白表达的下调。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肤组的裸鼠肝癌移植瘤组织血管密度较罗非昔布组显着减少。(6)罗非昔布可使肝癌细胞MMP一2酶原及其基因表达降低;1 xlo一7mol几奥曲肤则对其没有影响,当与罗非昔布联用时可进一步下调罗非昔布导致的肝癌细胞入。吐P一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7)肝癌细胞有低水平的妙一1活化,经20%血清刺激后,AP一1的结合力显着增加,罗非昔布能抑制这种刺激作用。(8)1义10一7mol几奥曲肤对”一1及哪一忍的结合力没有影响,与罗非昔布联合时能显着增强罗非昔布对肝癌细胞AP一1及NF一出活性的抑制作用。(9)单用罗非昔布对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瘤率为73.16%,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肤时抑瘤率为97.11%。(10)与对照组比较,罗非昔布组及联合用药组的肿瘤组织纤维增生明显。(n)长期单用罗非昔布或联合奥曲肤,裸鼠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1) COX一2抑制剂的选择性越高,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在叁种选择性COX一2抑制剂中,罗非昔布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2)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肤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显着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强于单用罗非昔布的效果。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肤可协同增加对人肝癌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明显提高对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抑瘤率。联合用药的抑制效应优于单独用药。(3)罗非昔布与奥曲肤通过下调VEGF及MN田一2酶原表达,协同增强了肝癌相关血管生成。(4)由于在MAPK、妙一1及N’F一沼信号转导通路的多环节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故联合用药更显着地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卢武[5]2007年在《奥曲肽联合肝动脉结扎对种植性肝癌转移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肝细胞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浸润及转移均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故明确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机制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是目前研究的一大挑战。本实验通过对大鼠种植性肝癌HIF-1α和VEGF表达情况的观察,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特性之间的关系;并观察奥曲肽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及与肝动脉结扎治疗肝癌的作用,完善奥曲肽的抑癌机制,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HAL+octreotide组(A)、HAL组(B)、octreotide组(C)、和对照组(D)共四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肝癌的转移情况(肺转移、肝表面转移、血性胸腹水):单纯结扎肝动脉组(B组)与对照组(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B、A两组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 VEGF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A组的表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表达亦低于D组,两组间差别有显着性(P<0.05); B组与D组间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C两组表达大致相仿,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 HIF-1α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 A组的表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可见显着性差异(P<0.05);C组的表达亦低于D组,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与D组间也存在差别的显着性(P<0.05);A组表达稍低于C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 HIF-1α和VEGF在种植性肝癌组织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74, P=0.008);且在肝动脉结扎后相关性更高(R=0.696,P=0.001)。结论: 1.肝动脉结扎可增加VEGF及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可能诱导了种植性肝癌的肝内外转移。2. HIF-1α可能介导了VEGF的表达,且在缺氧环境下更明显。3.奥曲肽可以通过对VEGF及HIF-1α表达的抑制作用而减少肿瘤的转移。

傅斌生[6]2004年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综合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最近有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八肽类似物奥曲肽能够抑制实验性血管生成,并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生长。我们在先前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奥曲肽能够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抗血管活性,其确切机制尚未清楚。肝细胞癌属于典型的多血管质的实体瘤,肿瘤细胞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离体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奥曲肽和生长因子(EGF、bFGF)对肝癌细胞VEGFmRNA的表达、胞内VEGF合成量和上清液VEGF分泌量,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含量和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经典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酶(MAPK/ERK1/2)和核反式调控因子c-Fos(AP-1的组成部分)表达的变化,初步探索奥曲肽对肝癌细胞VEGF表达及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以期为奥曲肽抗肝癌肿瘤血管生成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奥曲肽(10~(-5)mol/L~10~7mol/L)可以抑制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中VEGFmRNA表达及VEGF合成与分泌:但低浓度(小于10~(-7)mol/L)的奥曲肽有轻度刺激VEGFmRNA表达及VEGF合成与分泌,可能与其促增殖有关。经奥曲肽处理的肝癌细胞未见调亡。10~(-5)mol/L奥曲肽能抑制生长因子EGF和bFGF刺激的肝癌细胞VEGF表达与合成。10~(-5)mol/L奥曲肽能抑制肝癌细胞c-Fos、ERK蛋白表达,并且能降低生长因子刺激肝癌细胞c-Fos、ERK蛋白表达的升高。实验结果提示,奥曲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c-Fos、ERK蛋白表达而影响转录因子AP-1的形成,从而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傅斌生·2004抑制肝癌细胞VEGF的表达、合成和分泌。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肤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VEGF的表达、合成及分泌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黄茂涛[7]2005年在《塞来昔布联合奥曲肽抑制人体胃癌生长和转移的组织病理反应及分子靶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背景与目的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一位。目前手术仍然是胃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大部分胃癌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率仅约50%。为提高手术率及术后存活期,多年来各国学者对围手术期的处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目前尚无一种疗效好而副反应小的理想治疗方案。近年来非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尤以环氧合酶抑制剂及生长抑素类似物为研究热点,基础研究发现二者能明显抑制胃癌的生长及转移。本课题首次联合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和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应用于人体胃癌的术前治疗,并探讨该方案能否抑制人体胃癌的生长、转移及其分子作用靶点。 二、方法 1.塞来昔布联合奥曲肽抑制人胃癌生长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51例胃癌患者术前随机分3组:对照组15例,术前不用药物;塞来昔布组18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0.2g,qd,×7d;联合组18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0.2g,qd,+奥曲肽100μg,皮下注射,qd,×7d。术中切除标本送组织学研究,分析胃癌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胃癌细胞COX-2的表达情况,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术前内镜活检的胃癌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STR)-1、2、3型的mRNA表达量。

荚卫东, 王鲁, 许戈良[8]2005年在《奥曲肽体外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奥曲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构建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流式细胞仪、侵袭和迁移实验、Matrigel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奥曲肽(1×10-10~1×10-5mol/L)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侵袭、迁移和分化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s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表达。结果奥曲肽浓度在1×10-8~1×10-5mol/L时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HUVECs被扣留在细胞周期G0/G1期;浓度为1×10-7~1×10-5mol/L时,奥曲肽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侵袭作用,对HUVECs迁移无影响;浓度为1×10-8mol/L时,奥曲肽抑制HUVECs体外分化成管样结构,浓度为1×10-6mol/L时,完全阻断HUVECs体外分化成管样结构。RTPCR显示HUVECs表达高水平的SSTR3。结论奥曲肽对HUVECs体外构建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

李元元[9]2009年在《奥曲肽及其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奥曲肽(Octreotide,OCT)及其与顺铂(DDP)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体外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作用的有效性,初步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凋亡诱导、形态改变及顺铂敏感性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奥曲肽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种辅助抗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为研究对象,不同剂量的OCT、DDP及两药联合作用于SKOV3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测定细胞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计算生长抑制率:a.顺铂、奥曲肽单药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奥曲肽对人正常成纤维细胞株HF细胞增殖的影响;b.顺铂联合奥曲肽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c.奥曲肽对SKOV3细胞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2细胞增殖生长反应及传代实验。3卵巢癌SKOV3细胞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4流式细胞仪分析奥曲肽、顺铂及两药联合对SKOV3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5经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SKOV3细胞用药前后的形态学改变。6透射电镜下观察SKOV3细胞用药前后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不同浓度的奥曲肽和顺铂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可抑制SKOV3细胞的生长,并且具有较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从实验结果中能够观测到各浓度OCT与DDP联合用药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比各相应的单独用药组显着增强,1~8ug/ml的奥曲肽可协同顺铂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奥曲肽浓度的增大,其与顺铂的协同作用亦逐渐增强;奥曲肽、顺铂单药的IC50分别为10.41 ug/ml和9.84ug/ml,4种不同浓度的奥曲肽(0.5、1、4、8ug/ml)分别与顺铂联用后顺铂的IC50明显降低,与单用顺铂组比较,4种不同浓度的奥曲肽可使顺铂的IC50分别降低到7.48ug/ml、5.2ug/ml、3.64ug/ml、1.22ug/ml。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SKOV3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形态饱满,呈丛簇状排列,生长旺盛;经奥曲肽作用后,细胞轮廓增强,反差增大,胞质粗糙,内有颗粒物沉积,部分细胞脱壁死亡,以上变化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顺铂与奥曲肽的作用相似。阴性对照细胞和HF细胞无任何变化,正常生长。传代实验表明,加入奥曲肽的HF细胞和未加药的SKOV3细胞均可正常传代,而加药的SKOV3细胞则不能传代。表明奥曲肽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生长反应,且经药物作用后,细胞失去传代能力,而对正常的HF细胞无影响。3 SKOV3细胞在4、8ug/ml的奥曲肽培养48h后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对照组中提取的DNA集中在加样孔附近出现一条清晰的条带,为完整基因组DNA的表现。而4、8ug/ml的奥曲肽处理组中提取的DNA均在加样孔后出现了典型的梯状条带,提示细胞DNA降解为有规律大小的片段。4经1、4ug/ml奥曲肽、5ug/ml顺铂及两药联合作用48h后的SKOV3细胞,随着奥曲肽浓度增加,S期细胞有增多趋势,奥曲肽使细胞阻滞于S期;5ug/ml顺铂处理组出现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使细胞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应用时,随着奥曲肽浓度增加,出现较明显的S期阻滞,G0/G1期和G2/M期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且凋亡率也相应增高,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4%±0.09%、15.5%±0.57%、6.27%±1.43%、11.64%±1.76%、36.61%±2.03%、45.76%±3.32%。5经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SKOV3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形态饱满,胞质丰富,胞核居于细胞中央,染色均匀,核仁清晰可见,生长旺盛;而经奥曲肽作用48h后,贴壁的正常细胞减少,细胞皱缩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浓缩,核着色不均匀,嗜酸性增加,核染色质浓集成紫蓝色致密的球状。6透射电镜下观察SKOV3细胞的形态显示:未经处理的SKOV3细胞形态较大,呈梭形,胞膜完整,表面有大量绒毛样突起。细胞核大,形态不规则,有1-3个核仁,内染色质丰富,无明显染色质边集,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可见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各实验组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尤以联合组变化显着。部分SKOV3细胞明显缩小,细胞表面微绒毛显着减少甚至消失。胞浆内结构密度增大,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可辨认,其数目减少。细胞核内染色质浓集成块,电子密度增高,有的呈新月形或帽状改变,边集在核膜下。结论:1奥曲肽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而对SKOV3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剂量的奥曲肽对正常HF细胞无影响,可见奥曲肽应用于卵巢癌的辅助治疗具有可行性。2与顺铂联合应用可增强顺铂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可提高卵巢癌对顺铂的敏感性。3奥曲肽处理后的SKOV3细胞的DNA降解为有规律大小的片段,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表现为较典型的梯状条带。4奥曲肽在干扰SKOV3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方面表现为阻滞肿瘤细胞于S期;DDP使SKOV3细胞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表现为显着协同效应,可能是其增敏的重要机制。

陆建勋[10]2007年在《奥曲肽联合TACE治疗肝硬化型肝癌》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奥曲肽联合TACE治疗肝硬化型肝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Child-Pugh评分A或B级肝硬化型肝癌患者共55例。实验组24例,行TACE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每天两次。对照组31例,接受TACE治疗。每3个月进行1次评价。结果疗效:两组均无CR,实验组中16例PR,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中11例PR,有效率为35.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年生存率为45.8%,而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19.3%。两组3年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实验组中位TTP为9个月,对照组为6个月。副作用主要为轻度腹泻。结论奥曲肽联合TACE治疗肝硬化型肝癌有明确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奥曲肽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D]. 荚卫东. 安徽医科大学. 2003

[2]. 奥曲肽联合常规化疗药物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黄梦君. 广西医科大学. 2008

[3].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裸鼠肝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李科. 福建医科大学. 2016

[4]. 罗非昔布联合奥曲肽抑制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D]. 刘纯伦. 重庆医科大学. 2003

[5]. 奥曲肽联合肝动脉结扎对种植性肝癌转移的影响[D]. 卢武. 南华大学. 2007

[6].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 傅斌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04

[7]. 塞来昔布联合奥曲肽抑制人体胃癌生长和转移的组织病理反应及分子靶点研究[D]. 黄茂涛. 四川大学. 2005

[8]. 奥曲肽体外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J]. 荚卫东, 王鲁, 许戈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

[9]. 奥曲肽及其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 李元元. 河北医科大学. 2009

[10]. 奥曲肽联合TACE治疗肝硬化型肝癌[D]. 陆建勋.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奥曲肽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