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初探论文_刘运正

学生社团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初探论文_刘运正

——以烟台大学法学院为例

烟台大学法学院 刘运正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层面创新创业类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日益受到各个院校的关注,各个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增长,烟台大学法学院以创新创业型社团“创客邦”为依托,为其配备导师团,学院在 2016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上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对学生社团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为其他院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社团;导师指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为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创新型人才而提出的,是“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 2007 年开始,已经开展了近 10 年[2]。近年来创新创业的热潮迅速席卷华夏大地,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前瞻性提出,恰恰迎合了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如何发展好这一项目,这是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3-4]。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根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发布的数据,2013-2016 年四年间,各项目及总数皆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如 2016 年,创业训练项目数目增加了 18.9%,2015 年,创业实践项目增加 40.7%【5-8】。这表明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重视程度与日俱。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

(1)从项目的申请到审核、立项、资金支持、结项等需要教

务、科研、财务、学工、团委等多个部门相互协调,容易产生沟通

不畅、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等问题;

(2)大学生团队缺乏必要的科研、技术、设备、财务的指导和支持,不论是项目课题的选择还是获资助后的财务运营上,都缺乏相应的经验;

(3)项目持续性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项目负责人多为高年级学生,一些项目往往随着负责人毕业后即终结;

(4)指导老师和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之间缺少相互结识与选择的平台。

2、依托社团和导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

以烟台大学法学院为例,法学院“创客邦”创新创业俱乐部(以下简称“创客邦”)是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建立的,旨在培养学生个人创新创业兴趣、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以“高精尖”为特色的社团组织,创客邦成员成为“创客”,社团的具体运供应和实施如下:

2.1 配备导师团

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专业培训师及杰出校友等精英人士担任导师,创客立项之后,导师与创客实行双选制,导师可以选择自己擅长领域的项目进行指导,创客也可以就项目的方向自主选择导师。导师团主要为创客的具体项目提供相应的知识培训和创新创业咨询,可就所有涉及创新创业中的问题向俱乐部提出建议,但不介入俱乐部的日常事务。

2.2 实行创客项目小组制

创客项目组是创客(个人或团队)针对创新和创业过程中自己选定的课题或计划,进行调研、实践、研究,自由地进行组合形成的小组。所有项目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项目组的成立均需向俱乐部理事会进行申请和报备,有固定的项目和小组成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实行流动竞争人选选任

创客邦俱乐部的会员入会时需经班级导师推荐,自愿参加俱乐部组织或策划的至少一项活动或项目。俱乐部每年将进行会员资格审查,会员每学期未参加俱乐部任何创新或者创业项目的,视为自动放弃会员资格,并对其进行除名。

3. 依托社团和导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优势

3.1 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发掘,保持创新创业团队的活力

创客邦俱乐部的组建,为有志于创新创业、具备相关意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平台。由于俱乐部成员的选任实行班级导师推荐制,因此班级导师可以依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有筛选的对学生进行推荐,这既保证了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能加入到这一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又避免了盲目评选而造成的人才流失和资源的浪费。同时,俱乐部的人选又实行流动考核制,按时间对俱乐部会员进行考核,一改以往的终身制,鼓励会员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3.2 有利于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提高导师和会员效率,推进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创客邦的组建为导师和学生双方搭建了直接对话的平台。从经

验和知识上的传授来说,比以往更加直接,导师和学生有了更多交

流的机会,沟通更加顺畅,导师指导和学生吸收的效率更高。另一

方面,导师带来的课题项目使得创新创业资源整合的更加高效,通

知的传达更为方便和快捷。

3.3 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创客邦以创客项目形成小组,成员围绕项目进行服务。项目建立,小组形成,项目完成,小组随之解散,再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形成新的小组,这种组建机制保证了在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团队和项目发展模式是固定的创业创新团队负责固定的项目,导致了创新创业项目对于成员的严重依赖。而创客邦的流动性人员设置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不断有新的人员补充,同时创客邦理事会统一管理各个创新创业项目,也保证了在研项目可不断持续的发展下去。

3.4 有利于加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成果转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成果转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实践成果向产业化推广。依托导师所拥有的企业、实验室、设备等资源,将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同时予以推广,将理论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二是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相似类型比赛成果的转化。

4.结束语

如何贯彻执行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同的高校有各自不同的经验和做法。依托社团提供人才,以项目组织团队,辅以导师进行指导,团队与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学院将结合实际实施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完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为培养适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长宏.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2] 潘一.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 [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30-32.

[3] 蒋国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初探 [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52.

[4] 郭莉.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 [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关于公布 2013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 2013-09-17.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关于公布 2014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 2014-11-06.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关于公布 2015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 2015-10-28.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关于公布 2016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 2016-09-28.

论文作者:刘运正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  ;  ;  ;  ;  ;  ;  ;  

学生社团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初探论文_刘运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