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作战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论文_范玺斌 谢常达 张晓海

两栖作战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论文_范玺斌 谢常达 张晓海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21队,050084)

摘要:两栖作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作战样式,本文从两栖作战相关概念入手,介绍两栖作战的历史和发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找到对我军未来两栖作战的启示。

关键词:两栖登陆、登陆作战、抢滩

两栖作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作战样式。登陆敌方海岸滩头的作战不仅需要战前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认真计划、严密组织和充分准备,更需要的是各军兵种之间的密切协同和全力配合,其作战规模之大、集成程度之高、作战组织之复杂是其他作战样式不可比拟的。

一、两栖作战的相关概念

研究两栖作战,首先要找到两栖作战的逻辑起点,明确相关概念是研究两栖作战的前提条件。两栖作战又称登陆战,是一种兼具海战和陆战特点的一种作战样式。美军在2001年出版的《联合出版物JP3-02两栖作战联合条令》中将两栖作战定义为:“两栖作战是由装载在舰艇或飞机上的两栖部队从海上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将登陆部队输送上岸完成指定任务的军事行动。” 我军则2014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本书(作战分册)》中定义为“对据守海岸、岛屿之敌进行的渡海进攻战斗。”也指出登陆战斗的基本任务,就是夺占登陆场,保障后续部队上路并向纵深发展进攻。

两栖作战是由两栖部队具体实施的。《联合出版物JP3-02两栖作战联合条令》中将两栖部队定义为:“一支两栖部队包括两栖特遣队和一支登陆部队以及其他训练、编组和装备用于两栖作战的部队。”在赵渊等人编写的《突袭抢滩》一书中对两栖部队的定义就简洁很多,定义为“海军用来输送登陆兵员渡海登陆的兵种。”两栖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攻占敌军的滩头阵地,建立舰队海上停泊点和前进基地,继而展开控制交通线、封锁作战,通过不断地扩大控制范围,从而确保后续部队能够顺利实施登陆作战。两栖作战的使命任务就是保证先头部队登陆成功并取得关键胜利。

二、两栖登陆作战的发展历史

一战中英法联军计划在加利波利半岛实施一次两栖登陆作战,目的是援助俄国、打击德国的同盟国土耳其。由于土耳其军队早有准备,使得英法联军这长达一年的登陆战以失败告终。加利波利之战给以后的两栖登陆作战以很多启示。首先由于新式武器飞机和潜艇的出现,海战场由平面到立体,对登陆舰艇的威胁也增大不少,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的舰艇必须得拥有制海权和制空权,才能将登陆部队安全送上陆地,确保的登陆作战的成功。在之后的作战中,各方军事将领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并总结了两栖作战的规律。在随之多年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两栖作战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二战中,两栖作战已日渐成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作战理论,并在战争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战后的不完全统计,二战中共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数百次,其中较大规模的两栖战也有数十次。“二战中,平均三天就有一次登陆行动,一月就有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美英盟军的陆战队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区共进行了60余次具有相当规模的登陆战。” 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盟军组织的西西里岛两栖登陆作战,最后直接解放了意大利。以及盟军在法国境内实施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彻底摧毁了希特勒苦心经营数年的“大西洋壁垒”,最后直接导致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太平洋亚洲战场,美军在与日军的一系列的岛屿争夺战中,美军采用“越岛战术”为主的两栖登陆作战,非常高效地完成对日占岛屿的作战任务,剑锋直指日本本土。在硫磺岛战役,以及冲绳岛战役中,美军的两栖作战理论越加成熟,能够熟练运用海军航空兵和海军舰艇火力支援,已具备联合作战的思想理念。更加有效地消灭防御之敌,达成作战目的。二战后也发生了多次的两栖登陆战。发生在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战,以及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两栖战。

三、两栖作战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两栖作战样式随着新装备、新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改变。随着直升机的大量装备部队投入使用,两栖作战的样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由传统的两栖运送舰艇抵岸卸载登陆,转变成直升机垂直登陆。两栖作战兵力投送方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两栖登陆作战的样式。垂直登陆是指登陆兵力搭乘舰载运输机等输送工具,在敌岸或其浅近纵深机降或滑降着陆的作战行动。垂直登陆通常用于抢占登陆地域内的交通要到、桥梁等重要地形,保障主力登陆部队的行动,抢占要点,阻敌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前出,为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创造条件。随着大型运输直升机和偏转旋翼飞机的广泛运用,垂直登陆成为现代两栖作战突击上陆的重要方式。

超越式登陆又被称之为超地平线登陆,即在敌方探测范围之外的海域(所谓的“地平线”,距离海岸约40公里),卸下进攻人员和装备、换乘、编波,向敌漫长海岸线发起高速两栖突击的登陆作战。这一理论是美军机动作战理论思想在两栖作战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理论不仅把传统的登陆作战的固定程式改变成平面登陆与垂直登陆相结合的方式,而且进一步由先进的理论引领装备和战术的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超前作战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使用多种快速新型的登陆装备,采用快速、立体的两栖进攻方式,达成作战目标。在赵渊等人编写的《突袭抢滩》一书中就指出,两栖作战随历史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作战模式也就几十年。未来的两栖作战将更受重视,两栖部队将更加具有独立的作战能力。作为一种独特性质的作战方式,速度、指挥控制能力就成为行动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

现在美军“舰对目标机动”理念中,将整个沿海地带变成登陆部队自由机动地作战空间,两栖部队不再将抢滩登陆作为首要作战目标,而是直接强行推进至内陆地区,并直接面对最终的作战目标,完成最终任务。这样不但加快了两栖作战节奏,更大幅降低了自身损失。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增加了对敌人的威胁。两栖登陆作战再也不是局限于抢滩登陆、建立滩头阵地的作战模式,而是直接击敌要害、实施立体作战、远程精确打击。

参考文献

[1]倪齐生.联合出版物JP3-02两栖作战联合条令,[M]. 解放军出版社,2001.9:1-11.

[2]中国军事百科全本书(作战分册)[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12:27-29

[3]伊恩•斯佩勒,克里斯托弗•塔克.抢滩——两栖战的战略、战术和战例[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0.1:1-29、226-246.

[4]沈原.美军两栖作战发展纵横谈——访解放军装备学院王继新博士[J].兵工科技,2012(8):12-18.

[5]赵渊,彭海军.突袭抢滩——两栖作战全知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4:3、168-173.

作者简介:范玺斌(1984年1月—),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2015年毕业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研究生学历,目前在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学习。

论文作者:范玺斌 谢常达 张晓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两栖作战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论文_范玺斌 谢常达 张晓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