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浙江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对沪浙两国对外贸易的调查与思考(上)_上贸大论文

上海和浙江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对沪浙两国对外贸易的调查与思考(上)_上贸大论文

上海浙江外经贸为什么发展快——对沪浙外经贸的考察与思考(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经贸论文,浙江论文,上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加快中西部的开放与发展,是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然而,发展的基点在哪里?

四川省外经贸委主任张应文东进取经,考察了沪浙外经贸的发展,参照对比,冷峻而深刻地剖析了四川省外经贸发展的几大差距,切实而具体地提出了若干建议。笔底波澜,震撼人心。

张应文的考察与思考告诉我们,尽管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有关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部的发展基点仍是中西部自身。外经贸对国民经济的牵动作用越来越大,而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造就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四川省乃至中西部的外经贸才可望像东部沿海那样快速发展。

张应文的考察与思考还启示我们,后发优势不可小看。利用差距,加快发展,切实可行。

去年以来,全国多数省市的外经贸都面临重重困难。然而,在同一个蓝天下,上海、浙江的外经贸在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继续攀高,他们的绝招在哪里?我利用参加’97华东交易会的机会,与上海市、浙江省的外经贸委(厅)进行了交流,并实地考察了上海东方国际集团公司、浙江中大集团股份责任公司,宁波镇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感沪、浙外经贸改革力度大,发展势头猛,潜力后劲足,值得学习借鉴。

基础条件好 发展环境宽

沪、浙把只要有利于外贸出口、有利于新增长点、有利于提高效益,贯穿于各个方面和一切工作中,形成沪、浙外经贸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思想解放。为吸引外资,上海市把南浦、杨浦大桥和过江隧道卖给外商部分股份,市政府带头搬迁,让出上海最繁华的外滩一条街给外商办银行。同时市政府承诺,凡来沪投资的外商只要符合上海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保证外资企业15%的回报率,仅浦东区就新办外资企业4200家,引进外资189.68亿美元,出口创汇每年增加1亿美元。二是政策灵活,对外全面开放。沪、浙两地让出资源,让出市场,外商来沪浙投资政策宽、审批快。浦东新区以每平方米60元价格,把生地成片记帐出让给开发公司,作为开发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资本,仅此一项就获得投资额100亿元。此外还对下彻底放权。上海市16个区6个县,浙江省68个县,县县都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浙江省10个市地个个都有外经权。三是领导重视,并形成制度。浙江省把“保外贸、保市场、保增长”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上海市政府对外经贸工作提出:“统一领导,分口管理,各方促增,各方考核”的办法,把指导计划分别下达到外经贸委、经贸委、外资委、各工业厅(局)和各县区政府,并层层建立目标考核制度,由市外经贸委牵头考核到各有关部门。

体制机制好 发展速度快

上海、浙江的基层干部和企业敢为人先,敢闯、敢冒、敢干的创造精神推动了外经贸的改革和发展。

1.敢于做大规模。1994年外经贸部提出外经贸企业推行“四化”集团的思路后,沪、浙按照“不破产、少兼并、多联合”的模式,做大外贸企业,主要采取4种形式。一是强强联合。上海纺织、服装、丝绸、针织、家纺等5家外经贸公司联合组建成资产一体化,具有贸易、金融、信息、服务的综合商社型的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总资产达到93亿元,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商品达5000多种,1996年进出口27亿美元,其中出口18.38亿美元,实现利润9400万元。二是自我扩张。上海兰生集团公司利用原股份在嘉兴联营厂的存量资产,以51%的控股权与嘉光共同组建嘉兴兰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时,跨行业兼并了濒临倒闭的上海扑克牌厂,一年使扑克牌厂扭亏为盈。三是贸工结合。上海市外经贸企业先后在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医药等6个重点行业建立了贸工结合联席会制度。上海东方公司与全国212家生产企业联合,把生产企业变成自己的出口产品基地。四是贸商联合。上海市外经贸企业在主要商业街——四川路、淮海路和南京路举办三资外贸进出口商品展销会,一些外经贸企业主动进入豫园商厦、华侨商厦、东宝商厦设立外贸产品专卖店,推进了贸商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外贸海外销售网点与商业的国内网点对接和并网。

2.敢于改革闯新路。沪、浙始终坚持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外经贸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改体制。上海市26家外经贸企业,去年已完成改制16家,今年又改制4家。东方国际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国有资产划拨和授权管理的形式,把5家国有外贸公司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合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公司。浙江中大集团公司1993年由5家专业外贸公司改制为定向募集股份公司,1996年股票发行上市。二改组织。镇海石化厂1993年把机修厂、设计院、行政处等10个部门从公司内部“剥离”出来,改组成为10个全资子公司,13家国内外联营公司协同作战的“联合舰队”,1996年进出口达到8亿美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三改投资。沪、浙外经贸企业改革过去由国家、企业单一的投资为主的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对企业投资者采取股份形式,国有资产投资股约占60%,企业工会投资股约占20%,企业法人投资股约占10%,职工个人投资股约占10%。中大实行股份投资后,总资产从4.3亿元增加到8.5亿元,净资产从1.3亿元增加到4.1亿元。四改分配。在全面推行工效挂钩的基础上,部分外经贸企业职工已实行职务工资、效益工资和个人入股分红的股金收入。五改用人。外经贸企业全部实行了干部聘用制、员工合同制,待岗、下岗制,每年一次优化组合。

3.敢于开拓创新。一是培育新增长点。上海市把大型企业集团、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外高桥保税区和70个龙头出口商品作为外贸出口新增长点,从领导、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重点培育,1996年大型企业集团出口增加3.2亿美元,“三资”企业出口增加50%,生产企业出口增加18%,外高桥保税区增加3亿美元。二是开拓新市场。沪、浙外经贸企业在抓拓展国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上海东方公司在四川路修建1.9万平方米的商厦,浙江外经贸企业与30多个商业建立了进出口商品连销网络。三是拓宽新领域。沪、浙外经贸企业积极跨进商业、房地产、船舶、运输、机械工业等领域,东方公司在海内外投资建立实体企业318家,建立成品生产企业120多家,原辅材料生产企业80多家。四是发展新资本。充分利用大型外贸企业集团、组建信托、财务、证券、租赁公司。

4.敢于严格管理。浙江省每月把省级外经贸企业和地区县外贸出口实绩排成队,通报给省委、省府、市地政府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对出口无实绩的外贸出口企业给予黄牌警告。

人员素质好 发展后劲大

沪、浙外经贸企业领导精明能干,班子平均年龄一般都在35—45岁之间,这批年轻人敢于用活政策,敢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浙江抓住国家扩大生产企业和地县外贸出口的机遇,仅1996年就新批工业自营出口企业281家,全省现有自营出口企业391家,成为出口创汇新军。而且,沪、浙外经贸委(厅)处室干部经常为领导当参谋出主意。浙江省外经贸厅向省政府提供外经贸发展的建议,大多数被省政府采纳。另外,沪、浙外经贸针对新批外贸出口企业业务不熟,层层举办外贸出口培训班,既帮助企业拿到进出口权,又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江浙外经贸厅每年分两期把机关、地县外经贸干部送到上海经贸大学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标签:;  

上海和浙江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对沪浙两国对外贸易的调查与思考(上)_上贸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