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心电图改变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张丽,柳玉晨,肖凤林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心电图改变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临床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探究脑卒中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中5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了异常现象,并且还有患者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心电图改变现象出现;左、右脑深部病变以及左右脑叶病变间的心电图异常率对比,P>0.05;相对于脑叶病变,由脑深部病变引发的心电图异常率更高,P<0.05;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对比,P>0.05。结论 脑深部病变患者更容易有心电图异常现象出现,随着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其心电图异常现象也有所好转。

关键词:脑卒中;心电图改变;临床意义

脑卒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也被称为“脑血管意外”与“中风”,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种。相较于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更高,在脑卒中发病率中占有60%—70%左右的比例[1-3]。一般而言,如果脑卒中处于急性期,则很容易引发心脏损害出现,我们将这种脑脑源性心电图异常现象称为脑心综合征,这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脑卒中患者于2013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进行诊治,所有 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脑组中,患者平均年龄(65.89±12.28)岁,男性37例,女性13例。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之后,便对其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控制纸速在每秒25mm,增益为10mm/V,每周对其 进行2次检查,于患者出院时,还要对其进行一次检查。相同的患者有多种心电图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对其进行分别计算,具体操作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最终获得图形清晰、基线平稳的心电图,除了采用心电图机对结果进行自动分析之外,还要采用人工校对的方式,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颅CT进行确诊。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明显。

2.结果

本研究中5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了异常现象,并且还有患者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心电图改变现象出现,具体分析如下:

2.1主要心电图改变分析

有34例患者ST-T段出现了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出现了下降现象,T波倒置或者处于低平状态,V6、V5等导联中有ST-T缺血改变现象出现,有10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8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5例患者短阵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17例患者窦性心动过速。

2.2病变部位和心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分析

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出的50例脑损害患者中,对其右脑深部、左脑深部、右侧脑叶、左侧脑叶等部位的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后得知,左、右脑深部病变以及左右脑叶病变间的心电图异常率对比,P>0.05,见表1;相对于脑叶病变,由脑深部病变引发的心电图异常率更高,P<0.05。

2.3脑部病变性质和心电图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对比,P>0.05;心律紊乱和ST-T 改变属于最常见的心电图类型。

2.4预后分析

经过治疗后,患者出院时,30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25例患者的心电图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其中改善最明显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与ST-T段改变,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相较于老年人,青年人改善得更早,这充分说明青年人心脏功能恢复速度更快。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得知,5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0例患者心电图出现了异常现象,所占比例为60%,这说明卒中之后通常会引发心脏损害现象出现,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患者的心脏。因为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会有各种心脏损害现象出现,会促使原发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猝死,所以临床上应该充分重视中风之后的心电图改变,及早采取合理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并且将心电图检查归纳到常规检查项目中去,以此来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判断,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心电图异常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中风部位的影响,相较于脑叶部病变,脑深部病变的心电图异常率更高,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脑深部病变更加容易对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进行影响,促使其体液调节出现紊乱现象,促使大量儿茶酚胺分泌出来,导致应激反应出现,内脏功能也会相应出现变化[4-5]。除此之外,中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还和心电图异常率具有密切相关性,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其心电图异常率相应的会出现增高现象,所以及时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由脑卒中造成的心电图改机制可能是因为脑部病变促使内脏神经出现应激效应与反射效应,对脑干、下丘脑网状系统进行累及之后,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出现,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功能下降,如果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出现变化,那么便会缩短动作电位时限。也可能因为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出现不平衡支配,进而将心室颤动阈值降低,促使心室颤动危险性增加,进一步损害患者心脏。

综上所述,脑深部病变患者更容易有心电图异常现象出现,随着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其心电图异常现象也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

[1]陶涛,祁俊峰.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26-28.

[2]梁转栓.延长动态心电图在缺血性卒中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8):93-95.

[3]易静婷,刘丽群.急性脑卒中患者异常宽大T波心电图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51-52.

[4]金国华,孟凡萍,王丽晶等.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心电图异常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0):3419-3421.

[5]赵美容.318例脑卒中患者针刺治疗时动态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26(3):189-191.

论文作者:张丽,柳玉晨,肖凤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心电图改变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张丽,柳玉晨,肖凤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