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魏永林

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魏永林

魏永林

(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初级中学校遂宁629000) 

【内容摘要】: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研究性学习还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仍然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

长期以来,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知识不重情感,重理论不重实践,重表象不重实质,课程改革始终停留在表面,没有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一遇到社会实际就束手无策,因此如何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是严峻的问题。当前研究性学习是解决此中问题的关键,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研究性学习还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仍然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问题情境法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步步激疑、导疑、释疑。教师应善于灵活应用课本、联系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有层次的、引人入胜的启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并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

比如上“保护环境”这一课,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式导向性信息。首先,播放九龙江垃圾浮满河道和生态自然保护区山清水秀对比景象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3)作为中学生,你要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

接着,播放保持环境的良好行为与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的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进入角色,并适时抛出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要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经过这样的观察、模拟体现和问题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和如何保护环境的知识。

2、形象情境法

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等。使原本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促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帮助学生缩短理论与现实、课本与生活的时空距离,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述《礼仪展风采》课前,就可准备有关的音像资料: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或者表现人的礼貌与礼仪的录像,穿插到讲课过程中,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直观的形象,变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叙述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升华道德情感,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

3、故事导入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屏弃传统的说理呈现方式,大多以故事或小材料为呈现背景,让我们的初中学生从故事中或材料中阐明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教学“孝敬父母”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会觉得枯燥。为此,我让学生听《天亮了》的歌曲,并讲述了这首歌曲制作的故事,那凄婉动人的故事和歌曲冲击着学生的情感。将可怜天下父母心表达的淋漓尽致,之后我适时的抛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的问题。学生踊跃举手,个个讲得精彩。

4、实例表演导入法

有些章节的戏剧性、情境性是较强的。对这样的课,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或角色自居,效果会更好。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材料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小演员和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既深入明理、激发情感,又形成导向、利于导行,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作用常常是教师语言阐述所起不到的。

如讲述《难报三春晖》时,设计一个场景(子女生病、有困难、麻烦时),假如你是爸爸或妈妈,会怎么做?意在通过现实生活点滴真实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悟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由此体会父母的心情,为孝敬父母提供铺垫。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要求

创设情境方法是多样的,但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而精致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

(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3)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

(4)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当然,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有几点是要注意的:一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建立在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充分备课;二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切实体现德育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指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习惯;三是所创设的情境要适度,不能冲击正常的课堂教学结构;四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还应设置好科学有效的导向信息,使学生知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主动、流畅、高效,顺利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总之,要实施好“探究式学习方式”,开展好诱思探究课堂教学,必须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情意的动力激励子过程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五官并用、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学习目标,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魏永林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魏永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