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新探_毛泽东论文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新探_毛泽东论文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论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理论界在毛泽东社会主义观这个问题上存有争议和分歧,甚至有根本相反的结论。之所以如此,我认为主要是在如何认识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如何认识反映这一本质的理论和实现道路,又如何认识反映这一本质的实践等问题上有不同的分析和认识。把这几个问题混在一起,就会出现不同或者根本相反的结论。对这些问题不进行剥离,研究者的角度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也会出现认识问题上的分歧。另外,在对材料的选取上也有失偏颇。如果只研究《五七指示》,而忽视对其他文献的整体研究;如果只重视对某些理论著作的研究而忽视实践,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会大不一样。本文试图在整体上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求使研究更深入一步。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本质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本质或核心,我认为是:争取平等,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这应该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本质或核心。如按系统科学的层次化分,这应该是毛泽东社会主义系统中的最高级的哲理层次。在研究中是否应按此定性,如按此定性,就可以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的。

第一,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中的争取平等问题。

平等,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中的一个要点。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现实的奋斗目标。争取平等首先是民族平等、民族解放,只有实现这一点,才能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创造起码的条件。因为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根本没有平等可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就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1915年,袁世凯签订卖国的21条,毛泽东写到“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日本侵略者疯狂侵略,杀我同胞。 毛泽东疾呼:“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凡懂得中国历史的人,特别是亲身遭受过欺辱的中国人,都会深深感到毛泽东这句话的历史价值。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前28年的所有斗争,其主要目标就是解脱民族压迫,争得与世界各民族平等的权力。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历史证明,新中国无愧于这一点,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她就开始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行列。1959年出击美帝于朝鲜,1969年抗击苏联挑衅于边境,都说明中华民族被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在世界上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住了,并且真正提高了她在世界上的地位。

毛泽东追求平等的价值观,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追求国内各兄弟民族平等,全体人民平等。他强调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他强调人民是新中国的主人,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人民最大的权利是参加管理上层建设,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他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和民族团结。他亲自主持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以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

第二,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中的“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问题。

“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阐述和论证过的社会理想,或者说是《共产党宣言》上要求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这也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中的要点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社会理想,马克思论证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这也就必然成为所有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社会目标。早在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没收官僚资本。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3 〕“农村中的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度、是不合理的,应当废除。”〔4〕1952年, 当完成了土地改革,基本上完成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时候,毛泽东又开始酝酿并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指出:“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5〕随后,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胜利地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地上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了剥削制度。这一胜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6〕

但是,毛泽东虽然领导我国人民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偏颇。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他们那一代很难逾越的错误,就是在生产力尚未发展到应有水平的时候,急于让资本主义断子绝孙,急于彻底消灭剥削。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越纯越好,越大越好。实践的结果证明了这是做不到的。但不应因此而否定消灭剥削的正确方向。

第三,关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问题。

进行民主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同样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这也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中一个要点。如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的论点汇编》中说:“首先要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7 〕他认为,“这是一般规律。”〔8 〕他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要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他提出要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他强调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他强调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他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通过总结历史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还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他说:“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多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9〕毛泽东认为这除制度腐败外,另一根本原因就是经济技术落后。所以他强调“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实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必须承认,在建设中走过弯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更有过重大曲折,如“文化大革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指出,毛泽东没有找到一个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如邓小平所说:“但是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10〕

第四,关于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在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原则,愿望也是良好的。但是他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不成功的,他没有找到如何有效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

第五,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理想。恩格斯曾说:“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1〕他还说过: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12〕马克思、恩格斯两人说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件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13〕虽然这只是一个设想。毛泽东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毛泽东提出在教育上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正确的,强调社会成员的智体发展也是有见地的,强调树立高尚的道德风尚也是应该的。但像《五七指示》那样的发展方向则有些空想成分了。

综上所述,从本质上或从哲理层次上看,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中的这几个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同邓小平在1992年春视查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下的定义,也是本质上一致的。

毛泽东是犯过严重的“左”的错误的。但这种“左”的“量”在他的世界观或社会主义观总体中,应该客观地说并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就是说并没有使他变成为非马克思主义者或空想社会主义者。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严重地偏离了正确方向,但中共中央通过的《历史决议》仍然肯定“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战胜了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性质都没有改变。”虽然这是党内外健康力量斗争的结果,但也不能说与毛泽东没有关系。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总体上是科学社会主义范畴

这首先是因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早在1920年,毛泽东就接受了唯物史观。主张阶级斗争,组织共产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是共产党内较早地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著作中,他在谈到为什么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革命的敌人时,指出:“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14〕为什么工人阶级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呢?他说:“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15〕随后,毛泽东在发愤读书和研究中,完成了在哲学上的飞跃,这一飞跃使他同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间一下子拉开了相当大的一段距离,登上当时党内思想理论水平的高峰。他先后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名著,说明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精髓,成功地分析了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坚实的唯物史观。这就从根本上同一切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划清了界线。因为所有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都是以唯心史观作为理论基础的。

其次,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问题。他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对象问题、任务问题、动力问题、革命前途问题。他明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物质力量。在社会主义时期,他也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这个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就从根本上区别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这个重大缺欠。

再次,可以说所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没有一个不以在客观现实面前碰壁而失败。而毛泽东则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他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样一个两步走的战略思想;他开创了在一个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他又为开创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努力,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开端。这三条道路的前两条,已经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后一条道路也有许多正确思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出现两次严重失误,一次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一次是“文化大革命”。但全面地看,就是在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公有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强调要依靠工人阶级,坚持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强调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虽然他的某些作法不尽妥善甚至有严重错误,但是,应该认为他的错误是在探索中的失误。

最后,是否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和种种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毛泽东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和发展的。在《论联合政府》中,他就指出旧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解放生产力,就必须变革由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所代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生产关系,摧毁它的上层建筑。他说:“政治不改革,一切生产力都遭到破坏的命运,农业如此,工业也是如此。”〔16〕“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在全国境内的实现。”〔17〕毛泽东提出和坚持把是否解放生产力作为衡量一切革命的标准。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18〕在1956年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1957年初他又说:“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0〕

毛泽东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21〕以上说明毛泽东并不是不重视发展生产力的。

但是,也不能否认,毛泽东在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是把阶级斗争作为“纲”的,这无疑是一严重的错误。他强调“抓革命、促生产”,虽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实践上的结果并不好。这和他认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有关。正如邓小平在1985年4月15日所说:他也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 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就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和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综上所述,应该认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中的基本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他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提出的很多理论,诸如: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思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一百多年的历史时期,认清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的思想;他提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要注意思想文化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思想;他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学习一切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他提出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他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分几个步骤的思想;他提出的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国防建设(武装斗争)三大法宝的思想;他提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思想等等,在今天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三、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地位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东方的历史条件下,不但要完成理论方面的创造,在中国从理论上完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而且还必须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突破城市起义夺取政权的模式,坚决依靠工人阶级在农村的强大同盟军、反封建的革命主力——农民。他们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说20世纪头半个世纪是战争和革命的年代,毛泽东在中国既要完成马克思理论创造的任务,又要完成列宁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任务;如果后半个世纪主要是冷战和建设的年代,毛泽东又面临着在冷战年代中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如果说前两个任务毛泽东完成得很好的话,那么后一个任务他完成得不是很好。但他毕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向前大大地发展了一步。无论是民主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他都有创新,丰富了马列科学社会主义的宝库。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最大课题,毛泽东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实事求是地讲,50年代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60年代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的论点汇编》,现在回过头来看,仍然站在那两个年代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峰。

第二,毛泽东社会主义观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在中国有文字以来的几千年文明史上,有众多灿若星辰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们所代。表的思想,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史宝库,并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与西方文化相鼎立的东方文化的主体。

但是,近代以后,东方文化的主体,中国思想界明显地落后了,这才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掀开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新页。这个运动的结果,中国思想界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给中国思想界注入了生机。此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甚至将影响几代以至更久远的中华子孙。从近代以来,在中国还没有哪位思想家能像毛泽东那样有如此影响,也没有哪种思想能像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那样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1 )这种反映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思想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地位,改变了中国在国际大家庭的地位,这是近代以来任何思想也没有完成的伟业。(2 )反映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社会主义思想斩断了近代中国社会形成的恶性循环,使中国跟上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3 )反映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共产党,这个党带领中国人民沿着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的方向前进。

(4 )反映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思想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正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5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也使毛泽东本人成为世界级的大思想家,成为世界近现代最有影响的少数思想家之一,这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经过考察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有许多创造性的发展。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以及反映他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实现社会主义的步骤、方针、政策和具体实践,从长过程的总体上讲,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的。就其某些失误来讲,也是在一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开创性事业的探索中难以避免的,不应加以苛责。而且它并不是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主要部分,或者说他的失误是为找到实现他社会主义观中最核心部分的途径过程中的失误。

注释:

〔1〕《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1页。〔2〕〔14〕〔15〕《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61页、第4页、第4页。〔3〕〔4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94页、第1395页。〔5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19页。〔6〕《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72页。〔7〕〔8〕《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国防大学编,第23册, 第254页、第254页。〔9 〕〔19〕〔20〕〔21〕《毛泽东著作选续》下册, 第848页、第717页、第771—772、第849页。〔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3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版。〔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 446页。〔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3页。〔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页。〔16〕〔17〕〔18〕《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3卷,第1080页、第1080 页、第1079页。

标签:;  ;  ;  ;  ;  ;  ;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新探_毛泽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