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论文_于淑华

新课改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论文_于淑华

山东省平度市胜利路小学 266700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思想、品德方面可塑性很大的青少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给学生以示范性的影响。因此,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在坚持“全面育人”的基础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优化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是联络教育渠道的牛刀和桥梁,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则是不可不慎也”——(礼记—学记),因此学校对班主任的人选经过仔细研究才能确定,把责任心强、业务精,有奉献精神的老师(德才兼备)选拔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老师要及时调换。经过优化,使班主任队伍有朝气,有战斗力,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2.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

为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结合学校年轻班主任多的特点,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学习德育理论。学校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学习《班主任工作方法》等书籍。用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对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利用班主任工作会,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并向有关的专家请教、咨询,探索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思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2)学习先进经验,树立榜样。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经验是真知与灼见之母”。对刚参加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更是“雪中送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他们学习,收看“优秀班主任工作交流”录像带、光盘等,使年轻班主任尽快成长。

(3)注重德育研究,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观念也是多元化的趋势,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严重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新问题的出现需要班主任去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不仅研究学生,也研究社会,研究家庭对学校教育积极的、消极的影响,研究更深层的德育内涵。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大厦的奠基工程

小学生的个性、品德都处于发展和逐步形成阶段,他们的行为和道德评价能力,对具体环境有很大程度的依存性。极易受到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就更应发挥其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形成勤奋好学、尊师、守纪、文明的精神风貌,严惩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举止,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应从“养成教育”入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努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1.规范学生的言行。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可分三个阶段:

(1)组织学习。新学期的第一天,学校把《规范》《常规》《校规》发至学生手中,利用班会,校会时间,认真学习。

(2)模范遵守。在生活中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改正不规范的言行,评选出遵规守纪的模范,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3)开展“竞赛”“演讲”多种形式,使内容“入耳”“入脑”并内化到行为中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2.加强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等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纪律教育。所以,加强纪律教育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关键。

(1)在校遵守纪律,执行任务时要服从安排。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目标,形成良好的班风。

(3)集合或开展活动、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服装(穿校服、佩戴校徽)。

(4)由他律到自律。通过纪律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能够独立地要求和评价自己的纪律行为,自觉地遵守纪律。

三、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甚至人生观,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落、人生追求模糊、民族意识淡薄的思潮,社会风气败坏,贪污腐败在一些人中盛行,犯罪现象增多,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成为个别人的拿手好戏。还有崇洋媚外,把一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抛到九霄云外,这些腐化现象,虽然不是社会主流,但是它严重损害了民族的利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离散着民族的凝聚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的转型期,面对社会的大气候,中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冲击。因此,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刻不容缓。

四、惊醒爱国主义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明确主旋律就要开展内容、系统活动有序的教育。要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行之有效的系列型、经常性、实在性的活动。如:举行形势报告会,“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组织观看优秀影视片;有特色的主题班团队活动;组织社会调查访问、爱国主义歌咏比赛等。将爱国主义变成具体的行为要求、行为规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地得到净化,爱国情感不断地得以升华,使之达到育人之功效。

论文作者:于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新课改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论文_于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