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议/激励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_奖励旅游论文

上海会议/激励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_奖励旅游论文

论上海会议/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上海论文,对策论文,会议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赋于“旅游”这两个字一种全新的含义——新的消费模式。这就是说,人们需要新的、使人产生深刻印象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目前,国际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细分、多样、专项、灵活,老的传统的旅游方式、旅游活动已不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面对需求多变、不断细分的市场,如何充分发挥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优势,吸引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潜在消费者对上海的兴趣和向往,这个问题是上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从多年的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深刻体会到:都市旅游是上海旅游业的主题,而会议和奖励旅游则是上海发展、开拓都市旅游的主要模式。

一、会议/奖励旅游的属性及其特点

会议和奖励旅游都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对产品的要求非常细致、非常具体)、单团规模较大(平均400—500人)、停留时间较长(为一般旅游者的2倍)的旅游方式, 亦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高消费的专项活动(平均消费水平为一般旅游者的2—3倍)。早在五十年代开始,有些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开展了奖励性旅游,也就是给工作成绩优良的职工免费旅游的机会,旅行的一切费用全由公司承担。近年来,在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而人们的消费品位、价值观念又不断改变的双重因素下,许多公司不再不惜功本地把组织优秀员工外出旅行作为一种奖励方式,而是将培训与旅行相结合,把业务会议与奖励性活动相结合,把提高员工素质与增强企业凝聚力结合起来,一举数得。而企业员工对奖励的观念也在升级,不再以参加单纯的以公司出费的旅行为荣,而是认为去异地参加专业会议或培训更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会议和奖励旅游这原本既有不同之处又有共同特点的两种旅游形式,就自然而然地归属于一个大类,并且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和更大的潜力,为国际旅游业所关注。

美国是会议旅游的大国,在质与量上远远超过欧洲。根据美国会议联络委员会(CLC)1992年的一次专业调查, 对会议旅游市场作了如下的细分:

一般会议:指公司和协会在外面举办的会议,与会者要留宿过夜。公司会议(CORPORATE·MEETINGS)主要有销售会、股东会、 新产品介绍会、培训研讨会和管理会。协会会议(ASSOCIATE MEETINGS)有教育与技术研讨会、董事与委员会会议,以及各大组织的分会。上述两种会议其规模平均不到100人。

·大型会议:大型会议(CONGRESS)通常指主办机构或协会的所有成员(许多不同国家的代表)参加的专题会议,如国际性会议。许多这样的会议是由国际性协会来组织的,它的规模与某一协会所举办的会议迥然不同,与会代表平均有830人。

·展览会:通常指某一行业的服务和商品展示。这些展览会向普通公众(以消费者为主)和专业人员展览,以及二者兼而有之。行业展览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并且有众多的公司派代表前往参展、洽谈。

除此之外,现在一般也把大型文体活动、比赛等列入会议之中。

实践证明,会议/奖励旅游是旅游行业中一个最有前途、 最有利可图的市场,它不易受物价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常年都有所作为的好生意。

同普通的旅游相比,典型的会议旅游有如下几个特点:

·会议旅游有淡旺季之分,旺季一般在春、秋两季,冬季为淡季(视会议目的地而定)。

·会议规模从几十人到1000人以上。

·会期一般3—5天,持续一周以上的会议很少。

·欧美国家的会议可以带配偶或家人。

·会议地点的选择提前期很长。因为大量的组织工作都要从决定会议的目的地到会议实际召开这段时间里完成,这段提前期(LEAD TIME)通常很长,越大型的会议的提前期越长。

同普通的旅游相比,典型的奖励旅游有如下特点:

·必须具有独特性。奖励旅游节目的内容必须独具特色,是一个员工用钱买不到的经历。如,一个别出心裁的主题晚会,或去一个别开生面的地方,体验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这些经历是一般旅游买不到的。

·必须具有纪念价值。

·必须工作和娱乐并举。典型的奖励旅游有寓工作于娱乐的成份。一般来说,奖励旅游都是以会议作为开始,然后再开展观光旅游活动,并加插盛装晚宴或主题晚会等。

·必须注重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这也是奖励旅游主办公司的初意。

二、会议/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欧美地区就已推出了会议/奖励旅游活动,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十几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世界会议旅游市场飞速发展,已成为整个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旅游业的发展,交通通讯的更加便捷,大型会议的更加全球化以及会议中心的日趋分散。会议/ 奖励旅游市场已逐渐从欧洲、北美地区分散,许多经济迅速崛起的地区和城市,强烈要求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并积极开拓会议旅游市场,从而促进了亚太地区会议/奖励旅游市场的发展。

国际协会联合会(UIA)根据最新的常年调查,列出了1994 年世界10大会议城市的排名榜。这些城市的排名以及全年召开的国际性会议数目如下:巴黎(358项)、伦敦(205项)、维也纳(203项)、 布鲁塞尔(182项)、日内瓦(124项)、新加坡(118项)、阿姆斯特丹(112项)、柏林(106项)、哥本哈根(100项)、纽约(97项)。法国巴黎是举行世界性会议最多的城市,从七十年代开始就一直雄踞世界会议城市之榜首。1979年,巴黎一共接待了220个国际性会议。 从历年调查可知,欧洲几十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一直是会议旅游的主要接待地。尽管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地区的城市开始加入这个竞争行列,欧洲会议旅游所占的总份额已由五十年代的80%左右下降到现今的60%左右,但还是占主要地位。

按主要客源市场划分,北美是最大的客源产出地,全球超过一半的会议/奖励旅游源自该地区。欧洲客源占全球的40%, 英国和德国的公司对会议/奖励旅游的需求很大,欧洲吸引了大量洲内的会议/奖励旅游。如美国,企业化在会议旅游方面的开支占旅行和娱乐总开支的比例,1990年为8%,1992年增加到10%,到1994年已上升到13%,4000 万美国商务旅游者中,有50%以上的人是为开会、展览而成行的。

有资料显示,众多的旅游项目中,奖励旅游的发展最被看好。1990年,全球的奖励旅游产值已达1700亿美元,并且这一市场在九十年代以1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5600亿美元。目前每年全球约有1.1亿人进行奖励旅游,实际上这个数字还远远不止, 如果加上配偶,应为1.7—1.8亿。此外,随着经济的崛起,亚太地区的会议/ 奖励旅行支出亦逐年增加,1994年的商务旅游支出金额已达750亿美元。 会议/奖励旅游市场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的重视。

三、会议/奖励旅游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十一世纪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把上海建成为一个旅游设施一流,交通通讯便捷,旅游商品丰富,环境舒适优美,职工训练有素,管理水平先进,服务水准一流的太平洋西岸的旅游中心城市。根据这个战略目标和上海城市的交通、金融、贸易、商业、科技、文化发达的特点,在上海市市级重大课题项目《迈向21世纪的上海》中的一个子课题——《迈向21世纪的上海旅游业》中,有关专家学者,经过科学论证后,提出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旅游业发展应取如下模式:第一步,在1996年—2000年,首先着重发展商务(散客为主)旅游和各类专项(文化性)旅游及选择性旅游,使上海成为亚洲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中心城市; 第二步, 在2000年—2010年,应着重推出购物旅游和国际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把上海建成为国际购物和会议(展览)中心城市之一。笔者从市场促销工作的实践中感到,旅游市场的定位要根据上海跨世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根据上海城市的特点,作科学的、客观的分析。课题报告明确提出上海旅游业在今后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业高度化进程中的定位是国际会议(展览)以及奖励旅游中心城市之一,无疑是非常准确的。

四、制约因素及对策

会议和奖励旅游几乎是旅游目的地争相吸引的一个紧俏市场。在上海会议/奖励旅游发展战略中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城市形象; 第二,能满足会议/奖励旅游的一流设施。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武器, 缺乏城市形象的城市很难向游客促销,也就没有竞争力。城市宣传人员是城市形象宣传工程的实施者,如果能把城市的整体形象简化,塑造出城市的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可以将普遍的东西变成非同凡响的旅游天地,对游客和旅游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香港推出“魅力香港、万象之都”的形象,新加坡的“花园城市”,都是非常具有个性的。其次,要有一流的交通及旅游设施,也就是会议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考察一个目的地的可行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飞机出入方便;市内交通便捷;签证手续简便;当地外语(英语)普及程度高;饭店住宿条件好;会议等设施在同一建筑群内;城市或附近地区有特殊的吸引物。

笔者以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会议城市来说,在城市形象树立、交通等软硬环境条件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以便逐步开发会议/奖励旅游,并使之向深度发展。

对策一:改善旅游大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要积极利用外资,借鉴海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解决上海在发展会议/ 奖励旅游中心上极需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航空等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开发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在国际上树立上海城市的良好形象,并逐步建成为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城市之一。

对策二:在开发会议/奖励旅游产品的过程中, 可以从三方面努力,以使产品逐步完善。第一,先国内后国际。先发展国内会议/ 奖励旅游,待各方面条件较成熟后,再深度开发国际会议/奖励旅游。 第二,先小后大。先接待人数少,要求较低一些的培训+奖励旅游、投资考察+研讨会形式或者教育+商务旅游等等混合形的旅游形式,然后接待大型的要求复杂的国际会议/奖励旅游。第三,先联后独。 像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搞联合促销一样,先与香港旅游协会联合,进行会议/ 奖励旅游的联合促销和接待(作为香港会议/奖励旅游的一个分支点), 待条件成熟后独立招徕和接待国际会议/奖励旅游。

五、思考与建议

调查研究了国际上著名的会议城市的有关情况后,确实感到上海在这方面的差距较大,也进一步感到要发展上海国际会议/ 奖励旅游的难度之大,今后工作之艰辛。但形势告诉我们,1996至2010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的阶段。既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这就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同时,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正逐步移至亚太地区,给中国、给上海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徐匡迪市长明确指出,上海应建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我们作为旅游工作者,就有责任和义务,把上海那种既有西方浪漫而又充满东方历史文化风情的城市形象和旅游产品多方位地向外促销,以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些,根据上海旅游市场的情况,对如何发展上海会议/奖励旅游,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1、把开拓国际会议/奖励旅游提高到发展上海都市旅游业的支撑点的战略高度,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如简化签证、政府出资建造大型会议、展览中心等),这是发展会议/奖励旅游的基础。

2、按国际会议城市标准,加快机场、码头、邮电通讯、 大型娱乐设施、市政建设等,这是发展会议/奖励旅游的关键。

3、建立、健全相应的办事机构, 如上海会议旅游处或在市旅游局内设会议旅游处,与市场开发处一套班子二块牌子,专人负责。这是发展会议/奖励旅游的保证。在有关的旅行社、饭店内设会议/奖励旅游部(DMC),以保证工作开展。市旅游局的会议旅游处应是会议/奖励旅游的发起者、促进者、协调者及技术顾问。

4、进一步完善并推出产品。会议/奖励旅游并不仅仅是豪华旅游,它对设施要求很高(如声像、通讯、安全、保密等),还要求提供保险及法律方面等特殊服务。奖励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有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主题晚会)、特色宴会,需要旅行社和饭店共同策划搞好。

5、加强促销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

一个有特色、有创新、质量好的产品,只有通过推销才能为买家识得、认可。只有加强促销力度,才能使上海的会议/ 奖励旅游这项产品更有吸引力,更有知名度。为此要:

——建立一支精干的熟悉业务的促销队伍:PCO (ProfessionalConference Organiser),并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联合促销,由旅游主管部门、饭店、航空、旅行社、会议中心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争取更大的客源市场份额。

——参加、建立国际国内网络,扩大信息量和协作面。如参加国家旅游局的信息网络;建立华东地区会议/奖励旅游网络, 上海与香港之间协作网络等。争取多参加有关的国际会议/奖励旅游活动, 逐步与主要市场的有实力买家建立起友好合作的业务联系。

——组织专业销售。对几个反映较好的专业会议/ 奖励旅游展销会,尽力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以扩大影响,增加与买家接触机会。

——邀请有关会议/奖励旅游杂志记者来沪,借笔生花, 扩大影响。

——制作会议/奖励旅游专题册子(计划者指南)及专题录像带, 为国外买家了解上海的设施条件并考虑组团提供全面的专业性资料。

〔结论〕

上海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在上海旅游业加大发展力度之际,提出会议/ 奖励旅游是发展上海都市旅游的主要模式的观点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上海旅游业发展之需要。正象德国《奖励/ 会议旅游杂志》主编Mr Ivo Baumann于1994年11月来沪考察时所谈的那样,认为上海的旅游设施已达到一定水准,可以开拓会议/ 奖励旅游的路子(他并准备在德国组织十余人的会议/奖励旅游代理商来沪考察)。我们相信,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上海推出会议/ 奖励旅游的形势必将越来越好,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标签:;  ;  ;  

上海会议/激励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_奖励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