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煤炭经济形势的特点、问题及对策_煤炭论文

黑龙江省煤炭经济形势的特点、问题及对策_煤炭论文

黑龙江煤炭经济形势的特点、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论文,经济形势论文,应采取论文,对策论文,煤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特点

1.减亏增盈幅度大。去年煤炭部核定亏损退库计划21955万元, 企业实际亏损12859万元,比计划减亏9096万元,幅度为41.4%; 比上年减亏19132万元,幅度为54.1%;且实现了部下达的亏损不突破12900万元的扭亏增盈目标。特别是双鸭山、七台河两矿务局均实现了利润,分别比计划减亏增盈2457万元和5350万元,两局减亏占全省总减亏额的85.8%,为全省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做出了贡献。

2.减亏增盈面广。全省四个矿务局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亏增盈,鹤岗矿务局在遭受自然灾害,外销铁路被洪水冲垮,影响近一个月外运煤炭的情况下,还实现减亏332万元。 鸡西矿务局在合作矿井和茶华矿井缓建、恒山煤矿闭井、三个衰老矿井能力下降、比同期少产商品煤58 万t的重压下,也实现了减亏目标。

3.商品煤利润增加多。全省商品煤利润比上年吨煤平均增加9.19元,按去年销售商品煤3137万t计算,多实现利润28829万元,为去年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经济形势,虽然从整体上看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金紧张矛盾仍很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制约。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字:“死”。各企业资金“死”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笔者以为除了“以往年度超亏挂帐11.6亿元,应付福利费赤字3亿元外, 主要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占压56.9亿元。这部分资金占用中既有用户压货款35亿元之巨,也有集体单位占款4.3亿元, 还有基本建设项目挤款1亿多元,更有往来欠款12.5亿元。其次是存货占用高达19亿元, 比上年增加4.3亿元,其中产成品资金增加2.2亿元,特别是库存煤量增加173.4万t,增加资金占用1.7亿元,使库存煤炭总量达655.4万t, 相当于全省地方国营煤矿一年的产量。再者是超储积压物资近2亿元, 比上年增加6397万元。加剧了资金紧张局面,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

2.成本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致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一是定额管理工作弱化,部分消耗失控。如定额材料,过去是逐年降低的,可去年原煤万吨钢材消耗却比上年增加2%;万吨自用煤消耗比上年增加近5t; 两项超耗支出增加成本500多万元。定额吨煤电耗比上年增加0.5度,有的局增耗高达6度之多,一方面电价在不断上涨, 去年国网加价每度 3.3分,省供电综合加价每度2.6分,需要企业自行消化;另一方面, 企业控制力度不够,单位消耗上升,两方面促成企业去年增加成本1 亿多元。二是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意识淡化,个别成本项目严重失控。如管理费用中办公费比上年增支565万元;差旅费增支174万元;会议费增支98万元;业务招待费162万元;此四费增支总额近千万元。 由于成本管理的某些环节存在问题,致使原煤单位生产成本比上年增加2.08元,个别矿务局增加近13元,耗掉了企业增收的相当一部分。

3.债务上升过猛,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低下。1996年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总资产增加了13亿元,这个数字确实令人欣喜。然而仔细考察却发现负债增加近12亿元,几乎与资产增加额相等,充分说明企业获得的资产基本上是靠负债来实现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非常微弱。负债的绝大部分又是来自于借款。1996 年末各种借款累计总额已高达 90.3亿元,比上年增加10.9亿元,其中生产经营借款29.9亿元,增加5.6亿元,年付利息4.4亿元,比上年增支1.2亿元,增加的利息支出吃掉了年度国家给予亏损退库补贴的一半以上,此笔效益帐引人深省!

4.非煤产品摆脱对煤矿的依赖,多元开发任务繁重。去年煤机产品及其它业务亏损13497万元。一是煤机制造行业受产品结构制约, 调整速度缓慢,企业整体效益下滑,亏损3159万元;二是报废矿井煤炭亏损4737万元,这表明转产安置工作尚存在一定差距,作为资源开采行业,如何解决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问题,需要我们着重进行研究;三是医院、疗养院亏损3306万元。上述三项亏损计11202万元,占其他亏损的 83.1%。

三、对策

1.广开财源深挖潜,千方百计活化资金。资金紧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制约的矛盾焦点。只有全力开源、深入挖潜、强化管理、彻底清算,才能让“死”资金变“活”,实现良性循环,高速运转。这除了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 尽快解决“以往年度(接轨前)超亏挂帐” 11.6亿元、“应付福利费赤字”近3亿元问题外,更主要的是:

①坚定不移地执行“三不”政策,在保证当年新发生货款正常收回的前提下,打一场清收陈欠货款的歼灭战,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取得金融部门支持,商请法律机关帮助,对部分陈欠“钉子户”要利用法律武器强行索要,或以物顶帐。

②分类排队,逐笔查清债权状况,收回占欠款项,刮掉“胡子工程”,松动这部分资金。对集体单位占款、基本建设项目挤款、其他往来欠款要由财务部门负责查明发生经济业务的主办单位或人员,促其尽快将帐算清,抓紧催款。

③增大开拓煤炭市场力度,真正摆好销售这个“龙头”,突破搞活企业的关键。1996年成品资金多占2.2亿元, 直接影响资金和效益显而易见。充实销售队伍,适当调整营销策略,搞好路矿协作,高效益地运用车皮,力争实现“黑煤南下,黑煤西进,黑煤下海,黑煤出口”的战略方针,做到“以销促产、以质保价、以收保效、以货款保资金,使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销售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产品功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用户,要熟悉用户对产品用途、质量、品种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对煤炭产品的用户,要达到知悉其对煤的用途,适用煤品种质量、燃煤设备性能、燃烧技术、煤炭用量、仓储能力等,以便对路供应,为用户取得高效益,从而稳固地占领市场,取得大销量、高售价。如此看来,销售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市场信息网络的形成尤为重要,这也是产品畅销和资金增量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有上述条件保障,将库存产成品资金降低三分之一,即可解放资金近6亿元,为加速资金周转注入血液。

④彻底清理沉淀资金,让“死”钱复活。企业资金虽然极度紧张,可库存超储积压和不需用物资却在增加。这就必须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清仓查库活动,举办一个大型处理超储积压物资交易会,以便调剂余缺,彻底盘活这部分资金,使之参与企业周转。

2.紧缩开支严控制,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在广开财源挖掘资金潜力、搞好创收的同时,必须全力压缩开支,严格控制投入,抓住成本管理这个重点。从企业供、产、销、人、财、物各个环节和各个作业过程,解决支出不合理、损失浪费严重的突出问题,把构成成本的各个要素,全部实施监控,确保节支降耗达到最佳效果。

①开展全员成本教育,增强职工节支降成意识。要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成本知识培训,促使其树立起强烈的成本责任思想,并把它落实到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之中。只有每个员工都具备了重视成本的主人翁责任感,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收到成效,节支降成也就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②实施全员全过程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对煤炭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支出和消耗,按照企业盈亏指标的承受力,倒算出成本目标,并将其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生产的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和物资供应的采购、验收、保管及销售的装车、化验、发运等作业过程,一直落实到各个岗位。每个职员,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还要把目标成本体系同经济责任制管理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跟踪考核且同个人利益挂钩,使成本降低任务落到实处。通过班组核算,经营调度等信息反馈,进行作业过程控制,以保证各岗位的职工按计划兑现目标,起到控制目的,确保总目标实现。

③突出重点算细帐,堵塞漏洞完善机制。从煤炭产品成本构成看,材料费、电力费等成本项目可控性较强。因为材料不构成产品实体,一次性消耗的少,周转使用的多,必须列为重点管理。全年如果原煤单位成本材料费能降低1元, 全省可节约近4000 万元; 电力费能比定额降2kW·h,全年可节电近8000万kW·h,近2500万元。看来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大清理、大回收、修旧利废、增加复用为重点的“双增双节”活动,是堵塞漏洞节支降耗的极好办法。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加之进一步落实煤炭部减人提效、按“三条线”管理的要求,重新确立会计主体,把完全成本核算从井区(车间)最基层的核算点做起,推到企业管理的细胞组织,由班组起步,核算收支,倒算成本,控制支出,构建起企业价值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机制,使“降成本、讲效益”真正成为全体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3.负债需算效益帐,科学管理筹资用资。适度的负债经营并无不可,可怕的是收益率低于利息率。1996年我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各种借款增加近11亿元,近期效益和远期收益各为多少、抵顶由此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后尚有多高的盈利率恐怕未作科学的论证、年增支的1.2 亿元利息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无法说清!可见规范筹资用资行为的管理何等重要。

①按照筹资要求,合理确定筹集数量,提高筹资效果,认真选择筹资方案,优化筹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适时取得资金,保证投放需要。

②按照用资效益优先原则进行投入。凡是新项目,都要实行科学论证制度,资金报酬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项目,绝不能上马。业已上马和新上马项目,应落实业主负责制,从资金投入使用开始,到项目投产后运营效益,直至偿还本利整个过程为止,确保资金保值增值。

③实行资金总量预算控制,强化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资金总盘子一定要安排好,不能失控。必须坚决克服“分口把关”无“分口责任”,实质上是“分口花钱,无人把关”的行政命令、长官意志等陈旧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资金收支预算制,真正做到先筹后用,量入为出。

4.多业并举齐发展,建立新型煤炭企业。坚持以煤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全力开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已成为煤炭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形势、扭转困难局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国家规划的“三个一”格局和实行“三条线”管理的运行机制,也为我们管理特大的综合型煤炭企业指明了方向。

标签:;  ;  ;  

黑龙江省煤炭经济形势的特点、问题及对策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