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论文_聂团元

聂团元

(甘肃省民勤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 甘肃武威 733399)

【摘要】目的:研究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手段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 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到我院诊治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对骨折患儿进行常规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骨关节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相比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观察组的关节治愈时间为8.6±1.7周,骨折治愈时间为7.4±1.3周,相比对照组更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手段,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096-02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损伤类型,患者多为6至13岁的儿童。由于小儿肱骨髁与肱骨干延续的部位最为薄弱,且在儿童时期,人体骨骼中钙盐含量较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易发生断折。由于损伤位于肘关节,且易伴随肱动脉及桡神经的损伤,若不能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正确处理,很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十分必要的[1]。我院近年来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深入探讨并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在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到我院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年龄3~15,平均年龄(6.4±1.5)岁。男性27例,女性15例,其中伸直型骨折38例,屈曲型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观察组42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2±1.2)岁,男性30例,女性12例,其中伸直型骨折36例,屈曲型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手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患儿取坐位,骨折肢体掌心朝上,拉住上臂中段,及前臂中下段,用合适的力对肘关节进行牵引,使骨折部位得到纠正,以避免肌肉受拉而产生的保护性痉挛。伸直型骨折的复位手法:双手抓稳骨折部位,用拇指按压鹰嘴关节,在骨折的两端摇晃,不宜太过用力。复位后肘关节屈曲90°,于胸前取功能位固定。屈曲型骨折复位法:抓稳骨折远端, 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牵拉骨折近端,不宜过于用力。复位后肘关节前伸40°至60°,于胸前取功能位固定[2]。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并定期检查,及时调整石膏松紧。观察组患儿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选取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将赤芍、当归、川芎、生地黄、桃仁及红花等用水煎制成汤药,每日1次口服,每次200ml。同时选取止痛壮骨散,对骨折处进行外敷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验,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评价准则,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4]。①显效:达到解剖复位,有连续骨痂形成,运动功能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正常;②有效:骨折对位良好,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携带角减少不超过2O°,影像学检查正常;③无效:骨折对位畸形,运动功能障碍,携带角减小大于2O°,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畸形。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将检验标准设为0.05,当P<0.05时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通过治疗,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说明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治疗显效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之一,多好发于3至12岁的儿童,其中以5至8岁的儿童最为多见。导致肱骨髁上骨折的最主要原因是该部位的解剖结构特殊,尤其是儿童时期最为薄弱。肱骨髁上处为密质骨与松质骨相延续的部位,前后分别为冠状窝及鹰嘴窝,共同组成肘关节,儿童时期两窝之间结构不稳定,是承受应力最弱的部位,且儿童肘部关节囊及韧带更加坚韧,骨质更加疏松,导致肘部损伤时不易发生脱位,而更容易发生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可使骨折移位、上肢携带角发生改变,甚至可出现肘关节内翻畸形及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并发症。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规治疗方式为手法复位,由于患者仍处于病理状态,若不能给予妥善处理,可导致治疗效果差,延缓治疗时间,甚至肘关节活动功能的丧失[5]。赤芍、当归、川芎、生地黄、桃仁及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故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对骨的生长有所帮助[6]。

本研究在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的前提下,由表1的数据得出,通过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手段,治疗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从本次实验结果表2中也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6±1.7周及7.4±1.3周,相比对照组的12.3±2.1周及11.6±1.9周有明显的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采用联合治疗后,患者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促进骨折恢复、减少患儿痛苦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的治疗手段,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加快骨骼及关节的愈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翔.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79—80.

[2] 徐景刚.提按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S3):276—277.

[3] 李文利,李文国.提按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1):101—102.

[4] 项乐.自制万应回生膏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8):596.

[5] 张永科.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322.

[6] 林福龄.提按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8(24):69.

论文作者:聂团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论文_聂团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