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对策论文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对策论文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对策

刘程程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作为今后体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武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今后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阐述武德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于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素养水平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武德内容体系,编写有关武德教育的教材;将武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完善武德教育课程体系;教师发挥模范教育作用;学生加强武德修养意识。

关键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武德教育;重要性

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高素质水平,塑造完美人格

武德作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体育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因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多是从武校或体校选拔出来的专业武术人才。该类学生过于重视武术技能的学习,对武术文化理论知识的掌握较浅,武德修养不高,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难以改正在武校的恶习,学生素质较差,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等现象严重,因进入大学之前受到严格的管制,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了教练的严格束缚,从而荒废了一身本领,在网吧通宵打游戏,不重视学业,对未来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通过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武德知识教育,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作为一名习武的大学生应该遵循基础的道德规范的意识,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养成良好的品格,从而树立一身正气,提高人格魅力。并且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因在武校接受的思想教育知识有限,尚未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今后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1.2 继承与传播中国武术,弘扬传统文化

武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精髓,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武德教育作为武术精神层面的核心,不仅注重思想价值的提升,还存在于大学生的各个领域。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实践者,被赋予了重大的使命,肩负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有义务去传承中国武术。只有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才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武术,领悟武术的真谛,通过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尚武崇德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中国武术的继承与传播,可以将历经几千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高等职业院校注重校企合作,在科研成果转化实际生产这一方面,比其他高等院校应该更具有优势,然而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并未发挥出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一线合作的明显优势。同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也成为阻碍职业院校发展、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武术人才

武德教育是武术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武术的传统道德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武德教育也是技术课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懂得武德的内涵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技术课的学习中,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注重武德教育的课堂,学生往往学习武术的热情更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最终会步入社会,并且较多从事教育行业,其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今后武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的修养水平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体现,社会需要武德修养较高的素质人才。

2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对策

2.1 完善武德内容体系,编写有关武德教育的教材

目前有关武术拳种、器械类的教材层出不穷,更新较快,但学校中有关武德教育的教材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师生即使想要学习武德知识也没有参考教材。这种情况令武术在高校的推广处于尴尬局面,尤其是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缺失武德教材的指导,武德教育仅体现于武术的“抱拳礼”上,或者老师的口述中,教师在课上多半会强调一句“习武不是为了打人”。高校中武德教育的教材较少,也是造成学生对武德了解较浅的原因,更不利于武术的传播。此时应该充分挖掘武德的内涵与功能,针对武德的特点,结合学生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编写有质量、有特色的武德教材,完善武德内容体系,同时建立统一的武德理论考评体系,细化管理制度,科学规划武德课程的内容。

2.2 将武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完善武德教育课程体系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6.5岁;合并高血压病史者27例,合并脑动脉硬化病史者21例,合并脑梗塞病史者12例,合并颈椎病史者7例,合并贫血者2例,合并神经衰弱疾病史者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秦川说,很多充气娃娃走下流水线就已经人到中年或者人到老年。你得知道,顾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开展了许多有关武术的理论课程,如:武术史、武术理论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等,但很少有学校将武德教育作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影响,加强学生的武德教育不能仅流于形式,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想提高学生的武德水平,首先要保障学生的课时量。教育部门应充分考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特殊性,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现实要求,将武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课程体系,规定将武德课程列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期间的必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武德方面的讲座,通过历史人物的介绍或者热播的电影引导学生进行武德知识的学习。

2.3 教师发挥模范教育作用

武术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作为体育教育者的中流砥柱,被赋予重大的使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很大影响,只有教师加强对武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武德教育,就是要传承中国武术文化,提高习武者武德修养水平,重点就是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武术教师要高度重视武德教育的学习,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情操去感染、教育学生,在言传身教中真正起到楷模、表率的作用。教师要加强武德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在个人生活中武术教师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促进学生武德修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习武术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大武德教育教学的时间,不能让武德仅体现在“抱拳礼”上,并且教师应多学习武德理论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武德知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善于选择教师自身或者身边的典型事例教导学生懂礼貌,尊重别人,勇于承担责任,教育学生什么是一名负责任的老师,怎样成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

2.4 学生加强武德修养意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自身意识到武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去学习,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习武观念,正确对待武术,认识武德教育的价值。“内外兼修”历来被视为是习武途径的不二法门。[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力量,应从自身做起,在课上不仅要重视武术技术的学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还要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循武德规则,努力提高自己的武德修养水平,在课下积极搜集有关武德教育的资料,了解武德的相关理论知识,主动掌握武德教育的最新研究状况。

3 结 语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最终会走入社会,加强他们的武德素养水平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体现。加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格魅力,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加强大学生的武德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尽快把武德课程列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学者们认真完善武德内容体系,编写有关武德教育的教材;学校将武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完善武德教育课程体系;教师发挥模范教育作用;学生加强武德修养意识,以武德内容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 1 ] 邱丕相,蔡仲林.中国武术导论[ 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2 ]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武术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 3 ] 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12-17.

[ 4 ] 杨建营,邱丕相.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112-114.

[ 5 ] 冯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武德修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 6 ] 王坤.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03-097-02

doi: 10.3969/j.issn.1674-151x.2019.05.048

投稿日期: 2019-02-26

作者简介: 刘程程( 1994—),硕士。研究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学。

标签:;  ;  ;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