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概述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概述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 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5374(1999)05-0114-0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纷繁复杂。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应当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还是其理论研究,都存在一些不良倾向。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取消论”、“代替论”、“可有可无论”、“代价论”等;在理论研究中,有的人否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也有人试图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来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用西方的行为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来改造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不良倾向的存在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深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根源。因此,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学科研究,以便克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被动局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研究对象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建设,学科的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一些理论原理、主要范畴的学科特色日益鲜明。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学术界大致存在如下几种看法:

其一是“一个规律论”(注:复政:《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讨班综述》,载《思想教育研究》1993年第1期。 )。这又有四种观点: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属于教育学研究取向。第二种观点是政治学研究取向,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们的政治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三种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取向,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四种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取向,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上述观点虽然属于少数人的观点,但在国内仍有较大影响。

其二是“两个规律论”。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规律和依据这一规律对人们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注: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或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或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和行为之间的活动变化规律以及共产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注:陈成文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属多数人的观点, 占据主导地位。前两者是教育学取向,后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取向。

其三是“三个规律论”。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实际上已经蕴含了这种观点,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注: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这种观点属于教育学研究取向。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指研究特定阶级或集团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及其对人民实施意识形态理论教育过程的规律的科学(注:杨生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理解》,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应当说, 这有益于确立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定位于个体层次。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一切科学都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这就揭示了科学的实践本质。从人类认识史看,现代学科发展到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关于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学科发展史上各门科学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的一种产物。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科学都是以规律为研究对象。规律是各门科学得以成立的客观依据。这里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在层次上区分为宏观或一般规律(哲学规律)、中观或特殊规律(自然科学规律和社会科学规律)和微观或个别规律(个别学科的规律)。这三个层次的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它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的实质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自阶级社会以来就客观存在的。它是指一定的阶级、阶层及其代表(国家或政党)运用反映社会要求的意识形态理论、思想政治品德规范,对群众施加各种影响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维系或倡导一定的意识形态及其内含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来夺取或维护国家政权,服务于建立或巩固特定的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的经济运行或发展。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论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领域所特有的矛盾是反映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与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和行为表现之间的矛盾。这一特殊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掌握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教育主体与具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特征的教育客体以及包括教育内容、方法、渠道和途径在内的教育媒体相互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的科学。作为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由各分支学科所构成:其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象——教育客体(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论或心理学。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称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论或心理学。这一分支学科与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活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认识论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其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特定社会主体以及其代表者(国家或政党及其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而以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科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称之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其三是以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比较法包括历时比较法和共时比较法)。这一分支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史及其理论学说史。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还局限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或工作史)以及现当代的国别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其四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践中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们如何掌握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这方面的成果较为成熟(注:参阅王玄武等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其四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环境进行管理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这方面已有一批成果问世。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规律是一个由许多具体规律构成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寓于这些具体规律之中并为人们研究这些具体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观、价值观的指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容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容体系的建构方面,学术界存在如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与之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某些工程技术知识等。这一学科内容体系着眼于学科的理论性、阶级性、实践性、知识性和一定的针对性、操作性构建了一套教材体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在建设的方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三板块结构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大体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和管理理论构成(注: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理论基础、 直接的理论依据、历史经验、地位和作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理论、过程规律理论、对象理论、内容理论、原则方法理论和环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理论、评估理论、教育者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体系的初步创立。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板块结构说”。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注: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另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识的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研究(注:陈成文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11 页。)。这些观点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体系的丰富和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容是对阶级社会以来各个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因此,我们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作指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结构和运行机制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

首先,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这些元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其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其历史依据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其规律;其现实依据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地位和作用理论)。

其次,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结构环境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环境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理论(教育主体的教育目标、方针、原则、素质、管理理论等)、客体理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思想政治品德现状的特点、接受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体理论(教育信息内容、方法、途径、渠道理论)以及环境理论。

其三,按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决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理论。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体系包括元理论、结构环境理论和操作理论三个层面。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或价值哲学在我国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实践、新的科技革命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以及文化和人的问题的讨论的必然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地位、作用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地位、作用问题作哲学反思,这也是时代的要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或实现在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价值之中。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间的关系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但是学术界长期混淆两者的关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学术界基本上取得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满足的性质和程度大小。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著名论断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这是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它为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和完善服务,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经济价值。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既有利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党的建设;又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维系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价值。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环节和基本保证,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途径,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神价值。学术界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主导性因素的观点(注:张蔚萍等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60—63页。)。我们认为,应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价值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精神生产力或文化力,而文化力也是一种综合国力。总起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为了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系统地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使之理论化、科学化;并运用这个成果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使之职业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价值即认识价值或科学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价值即认识价值或科学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使人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从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提高其素质,实现其职业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认识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价值即治党治国价值。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注:宋任穷:《在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载《红旗》1982年第24期。)。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创造和实现来衡量的。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价值,既要防止犯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的错误,又要防止犯思想政治教育“取消论”或“代替论”、“可有可无论”的错误。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研究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研究思路问题上,学术界在总体上存在三种研究路向:第一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为依据,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的探讨。第二种是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为理论背景,以港、澳、台和新加坡、韩国等儒家文化圈内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为参照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第三种是以企业文化、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为理论背景,以市场经济为实践基础,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规律。这三种研究路向都有一批成果问世,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繁荣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即鲜明的党性、科学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学科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革命性决定学科研究的根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里的理论是指马列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反映当今时代特征的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进程,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再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不断创新。有学者指出,历史地考察,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同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创造的成果、两次成功的实践。这里的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学科建设的实际。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上述三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思路经过一个相对独立研究过程完全有可能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研究思路之中。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向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世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向未来开放的特征。

矛盾即是事物,矛盾即是过程,矛盾即是发展,矛盾也即是思想(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9页。)。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始终存在着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及其矛盾分析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例如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确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方针的方法论依据,内外因分析法是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中“两因论”的方法论依据,矛盾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又增强其针对性,因材施教的方法论依据。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原理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依据。总之,矛盾分析法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的根本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阶级性决定阶级分析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阶级范畴本身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因此,经济分析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系统研究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历史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决定实践实验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最根本的方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论是这一哲学的核心。“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实践、实践论、实践精神始终处在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的、中心的、关键的位置上。”(注:龚育之:《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也是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保持时代特征并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根本前提是坚持用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方法论作指导性方法。

标签:;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概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