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文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文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刘剑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扬弃和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象征,社会主义文化是辩证否定资本主义文化基础上的发展形态,它必然也必须比资本主义文化更加先进。因此,社会主义文化代表当今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一重要论述,立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引领。

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为着力点

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为着力点,完善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相互联结、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领域的制度建设总体上已经形成,但是,在具体领域中、在具体环节上,我国的文化体制和政策还存在较多空白和不足,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存在着一些薄弱和落后的地方。新时代,要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为重点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补齐文化制度短板,完善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制度,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种高速增长付出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产能落后过剩、贫富差距加大、债务风险高企等代价换来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面临各种高风险的新时代背景下,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还要完成从富到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必须有新的发展理念引领。

文化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方面,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理清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为文化市场、文化企业创造更加灵活和自由的氛围,才能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把以往对文化企业的单一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的综合管理,增强文化改革发展的动力,提高政府文化管理的效能。

加快推进文化领域的法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由之路。虽然我国文化领域法治建设已取得了不少成绩,《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几部法律已经出台,但是,文化领域内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尚未建立,法治建设较为滞后,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文化法治建设需要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新媒体领域,文化监管、立法、执法等方面存在一些欠缺。因此,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建立文化法律法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补充和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制度,比如,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法律,以改变文化领域立法长期以来较为薄弱的局面,适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体验来自于生活实践。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为提高写作训练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对事物产生感性认知,在亲身经历中对事物产生深刻理解。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价值倡导层面,还要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社会法律制度体系中,以制度促道德,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社会成员自觉遵守。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需要新的建设主体。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肩负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需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建设认识的深化和拓展。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只有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深培厚植、广泛践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时代精神和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全体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信心和热情,汇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

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关键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要大力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和积极的成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还要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文化,不断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推陈出新、大胆创新,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角度采集部分,该系统使用的是WDD35D4角位移传感器,WDD35D4角位移传感器实质上是一个高精度的电位器,摆杆连接在电位器上能够旋转的轴承之上。当摆杆处于运动状态时,电位器的电阻也会时刻发生变化。通过将采样点采回的电阻值与摆杆平衡时的电阻值进行比较,计算出一个类似角度的变量,传入PID控制器中进行计算。

一方面,要在吸收古今中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长达5000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面对前人留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结合新时代、新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重塑当代中国精神,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勇于学习、善于吸纳外国的一切有益文化,特别是发达国家最新的文化思想和文化技术,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在与落后、腐朽文化的斗争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存在,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既要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也要在斗争、博弈中使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发展。针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的“个人至上”“金钱至上”、我国封建社会文化中的“尊卑等级”思想及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有理、有力地批驳。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机械中心办公室(党办)副主任)

标签:;  ;  ;  ;  ;  ;  ;  ;  ;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