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病害及病害机理研究论文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病害及病害机理研究

方小济,张 蕊,王 猷,周 倩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摘 要: 故宫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保存着22轴唐卡,这些唐卡均为乾隆时期的作品,因长时间挂供于佛堂之内,出现了各种病害。文章通过现场踏勘与科学分析,对这些唐卡进行病害调查、理清病害的种类及病害机理,以期能为这些唐卡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故宫;养性殿;乾隆;唐卡;病害

宁寿宫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1],仿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的规制挂供唐卡[2]。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位于养性殿的西北角,两层的木建筑结构,仙楼佛堂位于二楼,在东北角设有木梯,可登上二层。佛堂北面为大窗户,其中下部以木板封闭,不透光,上部尚有3个小窗户,挂有米白色窗帘。佛堂东、南、西3面均为木框架井字型结构的木墙,佛堂内以木隔断隔出不同空间,墙面刷贴白纸。唐卡就挂供在这些木墙之上。佛堂内无照明无暖气,采光来自于北面上部3个窗户(图1)。室内温湿度受室外气候变化影响巨大。

故宫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是由多材质绘制而成的,主要包括3大部分:画心、装衬织物及附件;画心由基底和颜料组成;装衬织物由多色织金锦与黄绸组成;附件包括挂绳、楣杆、卷杆与缝线等。唐卡的多材质特性决定了其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唐卡自清乾隆时期一直悬挂于佛堂之内,因本身材料自然降解老化,还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各种病害,亟须进行保护。

图1 养性殿的环境(来源:张蕊摄)

1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病害调查

通过多次进入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笔者对这些佛堂唐卡进行了详细的实地病害和伤况勘察,对22轴唐卡进行了拍照存档和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梳理其病害情况。根据实际勘察结果显示,目前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的22轴唐卡分布如图2。

综合前人的研究,Grossberg(2003)提出空间数字网络模型(SpaN)〔24〕来解释数量类比表征,包括三个加工阶段:预处理程序、空间数字映射、数量脉冲比较。见图4。

允许商场直接从仓库订货;当库存降到一定水平则进行补货,维持库存在固定水平。部门的成立为商场带来便利,它不仅缩短了商场的补货时间还通过嘉兴WLM配送中心的安全库存降低了商场的缺货机率,从而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图2 养性殿仙楼佛堂唐卡分布位置图(来源:黄婧、方小济绘制)

这22轴唐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画面颜料变色和织物颜色褪变:画面颜料颜色变暗变深;覆盖尘垢的织物颜色变暗发黑或发灰,有的已经出现碳化的趋势。尘垢较少的织物,出现了颜色褪色的现象,整体颜色均出现劣化,特别是装衬部位的红色织金锦褪色非常严重。未受污染的织物颜色艳丽,污染区域则变黑变暗(图8)。

光照对唐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高温及紫外线会促使纺织纤维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变性、收缩、脆裂、变黄[5]。光污染主要指紫外光,红外光和可见光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受光辐射后,有机分子受破坏,使纺织品受损,而且光对纤维的破坏作用是渐进的,即使光照停止,但其后期的破坏作用还在继续[6]

根据唐卡的病害程度和病害类型的异同,对这些唐卡进行了初步分类。根据病害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保存较为完好,有的以前修复过,整体完整,没有缺失断裂等病害出现的为轻度病害,共有4轴;整体比较完整,但是存在画面扭皱、装衬开裂或脱落等为中度病害,一共有13轴;出现严重病害,包括虫蛀严重、颜料脱落、纵横交错的折痕、装衬开裂严重或缺失等,属于重度伤害,一共5轴(表1)。

表1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病害调查表

续表1

续表1

2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病害种类

经过对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病害进行勘察、记录整理,图像采集,数据比对,总结归纳出这些唐卡主要存在的病害为以下8种病害:尘垢、折痕、污渍、扭皱、画面变色与织物颜色褪变、装衬开裂或脱落或缺失、缝线松散、颜料脱落、虫蛀。

2.1 尘垢

这些唐卡的画心颜料因粘结剂粘性弱化及折痕等外部原因,出现颜料脱落的情况。同时,发现了虫蛀蛀洞,这些唐卡或多或少都存在蛀洞,受损最严重的为紧挨墙体的背衬,有的蛀洞遍布整轴唐卡(图11)。

图3 尘垢与装衬开裂(来源:作者自摄)

图4 织物碳化(显微50倍)(来源:作者自摄)

2.2 折痕

折痕是这22轴唐卡的通病,所有唐卡的画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折痕:纵向折痕、横向折痕、纵横交错折痕(图5)。这些折痕的产生致使其他病害出现,如颜料脱落,基底受损、装衬织物开裂等问题的出现。

图5 唐卡折痕(来源:作者自摄)

2.3 污渍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因长时间悬挂,无其他遮盖,受环境与气候的影响,几乎每一轴唐卡都或多或少地出现污渍(图6)。

上述分析表明车速为45 km/h时列车处于恒功转折的状态,此状态下将电感L(单位:mH)分别取2、8、14和20,其他参数不变进行讨论,对应的阻抗比奈奎斯特图与阻抗波特图如图5所示。

图6 白伞盖佛母面部污渍(来源:作者自摄)

2.4 扭皱

除了少数唐卡外,大多数养性殿唐卡,受重力和下垂拉力及装衬织物材质不同的影响,整轴唐卡发生了扭皱,画心与装衬扭皱变形(图7)。在扭皱区域,因受力的影响,经常伴随着其他病害的产生,如颜料脱落、装衬开裂等。

图7 文殊菩萨画面扭皱与变形(来源:作者自摄)

2.5 画面变色与织物颜色褪变

为了研究需要,笔者根据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的空间分割与方位布局对其进行了划分,共分为:东一室、东二室、东三室;南一室、南二室、南三室;西一室、西二室、西三室及明间,共10个空间布局。其中东二室第3号《四大菩萨》唐卡因近年曾修复过,不在原墙上悬挂。南一室第8号唐卡《持国天王画像》在保护修复工作室中进行保护修复,亦不在墙上。其余20轴唐卡均悬挂于木墙之上,为原状陈列。其中7号和13号分别为两轴《阿弥陀佛》,其装衬材料、形制与其他20轴不相同,比较特殊。

图8 织物变色(来源:作者自摄)

2.6 装衬开裂或脱落或缺失与缝线松散

唐卡底布与装衬均为纺织品,都是有机质材料,只要温湿度适合,多为霉菌的培养基,同时也有很多虫子喜欢以纸张和纺织品为食。另外,重力对唐卡的影响巨大,因唐卡的多材质决定了其受力的不均性,而养性殿西暖阁唐卡200多年来一直处于悬挂状态,不同的材料厚薄不同、重量不一,下坠的拉力也不同,容易发生缝线松散、装衬开裂甚至脱落。

图9 缝线松散装衬开裂(来源:作者自摄)

图10 装帧开裂(来源:作者自摄)

2.7 颜料脱落与虫蛀

尘垢是故宫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最典型的病害,所有22轴唐卡,无论是画心还是装衬织物,均尘垢遍布(图3)。这些自然界存在的粉尘经过了200多年的沉淀,覆盖了所有唐卡的表面与缝隙,有的甚至已经深入到织物的内部,填满了织物的交织空隙,与织物混合成一体,凝结成结晶体,使织物弱化、老化、粉化,甚至碳化变黑(图4)。尘垢使画面颜料的颜色变暗变深,使装衬织物颜色发生褪变。粉尘堆积最多的区域一般为卷杆或楣杆或扭皱的部位,这是养性殿西暖阁佛堂唐卡亟须解决的病害。

(2) 通过对某鹤式起重机机构的可靠性分析得出,鹤式起重机的起吊高度变化对杆件2最为敏感,对杆件4最不敏感.

图11 蛀洞(来源:作者自摄)

3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病害机理研究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主要存在8种病害,厘清这些病害的产生机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些唐卡的病害情况,有利于病情的诊断,研究出合适的保护修复方案,为预防性保护提供依据。病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指唐卡本身材料老化与降解的自然过程;外在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空气、温湿度、光照、虫害及微生物、重力因素等。

3.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唐卡本身为多材质的综合体,绘制材料决定了唐卡的易损性。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绘制材料主要包括:画心织物、颜料、胶、装衬织物、缝线、卷杆与楣杆(木质)等。清乾隆时期用于绘制唐卡的纺织品大多由天然纤维构成(植物或动物纤维),是有机高分子物质(纤维素和蛋白质)。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画心织物为棉布,装衬织物为织金锦与黄绸,织金锦和黄绸的材料均以丝为主。经过200多年岁月的洗礼,这些纺织品的大分子逐步自然降解,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化、变色、变脆,甚至酥粉。织物的材料老化容易引起各种病害,特别是承载唐卡重量和受力的各个部位的缝线,容易松散,断裂。

相对与纺织品来说,颜料,特别是矿物颜料属于无机类物质,相对稳定。但是要在画布上绘制唐卡,必须对画布先进行制备,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会使用胶结材料。据文献记载与科学分析检测得知,用于唐卡之中的胶多为皮胶或骨胶[3],即动物胶,这也属于有机类物质,容易老化,失去粘性,产生颜料脱落的病害。

3.2 外在因素

唐卡的纺织材料对温湿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纤维变形,加速纤维的降解与老化。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干燥。笔者经过2018年3月23日至2019年3月12日近一年的对佛堂的温湿度的监测,发现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的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4℃,最高相对湿度为82%,最低相对湿度为19%。最高的温度差为36℃,最大的相对湿度差为63%。监测结果证明养性殿西暖阁佛堂内温湿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发生巨大变化。

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极其重要的,特别是环境,包括粉尘、有害气体、温湿度、光照、虫霉、重力等因素影响,极易产生病害。纺织品是一种由纤维组合的多级构造体,尘垢可以在织物、丝线和纤维的表面附着,也可以进入织物、丝线和纤维的内部,即丝线间、纤维间和纤维内部[4]。粉尘沉积会导致唐卡画心和织物颜色褪变或变色,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粉尘在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容易与纤维素发生静电或化学结合,使这些粉尘附着甚至渗透进织物的内部,如果粉尘中含有化学微粒,则会与纺织品发生化学反应,损伤文物;粉尘如果是呈弱酸性的物质,则是霉菌的培养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会降低纺织品的强度使染料褪变。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为原状库房,室内空气受室外空气质量影响巨大,北京的空气污染对养性殿的唐卡亦有影响。

网络形式是企业引进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中心,且网络支付是创新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网络环境也并非如想象般安全,潜在的很多不安定因素将会给企业创新带来大量的问题。例如,不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将会给黑客等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对网络安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外,企业网络方面的优秀人才和过硬的软件管理技术的匮乏也将可能提高网络环境的危险程度。更为严重的是,在中国没有制定相应的网络法律条文,在法制时代下,没有法律的约束,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危险将大大提高。所以,企业需要创新网络财务管理制度,着重提高网络技术,雇佣相应的网络技术人才。国家也需要尽快建立专门的网络法律法规约束不法分子,加强对网络的保护。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的22轴唐卡,除了3号《八大菩萨-四大菩萨》(文物号:故200924 1/2)与7号、13号两轴《阿弥陀佛》因曾经修复过,其状况较为乐观。其他19轴唐卡都存在缝线松散、装衬开裂或脱落,有的装衬甚至缺失。因纺织品本身材料老化,这一类型的病害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这些唐卡的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图9、图10)。

那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小,好像是生怕被别人听到似的。我壮着胆子,爬到离他们最近的沟边,这时只听到一个人对我父亲说,你辛苦了,回家时注意安全。父亲好像很感激:谢谢朱队长,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啊!粮食嘛你看着给就行,不在乎多少。

3.3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病害机理

尘垢与污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属于原状陈列。自1776年开始挂供,这些唐卡就一直暴露在空气当中,直接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一年之中温湿度变化巨大。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固体悬浮颗粒与粉尘附着于唐卡表面,有害气体侵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唐卡表面布满尘垢,有的甚至已经渗透进纺织品的内部,与纤维发生反应,有的形成斑渍,有的已经与尘垢结合,颜色变暗,出现结晶、碳化与酥粉。

折痕与扭皱的产生原因,内因是因为年代久远,本身颜料中的胶老化失去粘性,唐卡中的织物老化变形,而唐卡本身又是由多材质组成的,即使是纺织品,也会采用不同类别的织物来制作唐卡,加上又受地球引力和重力的影响,唐卡的各种不同材料之间的承重力不均,不同位置的纤维受力不同,长期悬挂,必然会使织物的纤维变形,纤维束内纤维的位置发生位移,唐卡装衬织物出现扭皱与折痕;对于唐卡画面而言,亦是如此,唐卡的各种颜料比重不同,覆盖于织物表面的颜料层薄厚不均,最终导致唐卡的画面出现折痕与扭皱。外因主要是外力机械的磨损导致折痕与扭皱的出现。

实验教学是统计软件SPSS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必须在以下几点上下足功夫:

装衬开裂或脱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装衬织物与缝线本身老化,酥化,无法受力。②在悬挂时,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装衬织物与画心受卷杆的重量影响,长期下坠拉力促使织物开裂;卷杆处织物的开裂几率比别的位置要高很多。③装衬织物比画心织物更为厚重,两种织物材质不同,缝线在对不同材质,厚度不同的织物缝合时产生的拉力不同,导致了织物本身容易被撕裂,缝线亦容易松散与开裂。

颜料变色或脱落情况较为普遍,颜料中胶的粘性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颜料容易出现脱落。因尘垢的附着,一部分已渗透到颜料内层,促使颜料层整体变暗褪色等现象出现。

织物颜色褪变是所有唐卡的通病,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身织物会进行自身成分的化学衰变[7],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并非全封闭的、避光的场所,其北面通体大窗户,特别是上部的3个小窗户,白天的光照可以通过这3个窗户进入到佛堂内部,唐卡常年累月受光线辐射,这些唐卡的装衬织物会出现降解,颜色自然而然地会出现褪变。

蛀洞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装衬材料为纺织品,即是天然的纤维素和蛋白质,恰好是昆虫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同时这些唐卡均悬挂于纸糊的木墙上,纸张、浆糊、木材也是昆虫特别喜欢的食物,丰富的食物来源使得唐卡上面出现许多虫蛀孔洞,从现场观察可以发现皮蠹、拟裸蛛甲、粉蠹、地鳖、鼠妇、书虱等害虫危害踪迹。

4 结束语

本文对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进行了病害调查,对此处原状陈列的22轴唐卡的文物号、文物名称、文物悬挂位置、文物出现的病害情况进行了多次详细的调查,并进行了图像采集与数据比对。通过现场踏勘和数据分析得出,这些唐卡的主要病害种类为尘垢、折痕、污渍、扭皱、画面变色与织物颜色褪变、装衬开裂或脱落或缺失与缝线松散、颜料脱落和虫蛀。分析这22轴唐卡出现这些病害的原因,理清其病害机理,可为后期的保护修复提供依据,为这些唐卡的预防性保护提供抓手,确保修复过的文物能保存在适宜的环境,让这些唐卡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 爱新觉罗.弘历.古今体一百三十六首,清帝御制诗初集[M].清朝.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1.

[3] JACKSON D.Tibetan Thangka painting:methods and materials[M].London:Serindia Publications,1984:18.

[4] 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76.

[5] 魏芙蓉.论馆藏纺织品文物的科学保管[J].科技创新导报,2017(3):247-250.

[6] 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纺织品鉴定保护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50.

[7]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32.

Research on the Damage and Its Mechanism of Thangkas in Buddhist Hall of West Chamber in Yangxing Palace

FANG Xiaoji,ZHANG Rui,WANG You,ZHOU Qian
(The Palace Museum,Beijing 100009,China)

Abstract: The Palace Museum collects 22 pieces of thangkas in the Buddhist Hall of West Chamber in Yangxing Palace. These Thangkas are works of the Qianlong period. They have been hanged and prayed in the Hall for a long time,and various damages have appeared. Through on-site reconnaissance and scientific analysi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amage of these Thangkas,clarifies the types and the damage mechanism,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se thangkas.

Keywords: The Palace Museum;Yangxing Palace;Qianlong;Thangka;damage

中图分类号: K879.41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方小济(1980-),女,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品保护。E-mail:fangxiaoji1980@126.com.

基金项目: 故宫博物院《养性殿唐卡保护研究》课题项目

标签:;  ;  ;  ;  ;  ;  

养性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的病害及病害机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