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男子110m栏栏间技术特征与分析论文

浅析男子110m栏栏间技术特征与分析论文

浅析男子110m栏栏间技术特征与分析

□ 黄秀忠(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00)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外优秀男子110m跨栏选手的栏间技术进行分析,特别对“栏间技术”技术做出新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田径比赛 110m高栏 技术特征 分析

1、前言

国内外有关文献教材中,对过栏动作分析得具体详细,对栏间技术概括分析较少。上述情况不利于掌握,提高110m栏完整技术。对现代跨栏跑技术的完整技术进行有重点的深入探讨,有助于该项运动理论的发展和对教学训练实践的推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的两班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指导戒烟,预防感冒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呼吸运动训练。告知患者围手术期呼吸运动训练的目的和必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训练自患者入院开始每日指导练习。

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依据。

2.3、教学实验法

2018年10至12月在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学实验。每班每周1次课,每次课2学时,共授课12学时,第7次课进行录像技评和达标测验。

实验班的教学根据现代跨栏跑技术特点,以完整教学形式为主,培养学生的“跑栏”意识,积极起跨攻栏意识,正确的下栏着地与栏间跑紧密衔接技术。 对照班教学依据教材,按教学大纲,以跨栏栏间技术为主的常规教学形式。

但云会计是近些年才刚刚发展起来的,虽然可以带来许多便利,可是由于大量重要数据皆储存在同一个云端里,一旦云端受到攻击,无数企业将承受巨大损失,所以目前为止许多企业仍旧采取观望的态度面对云会计。

2.4、数理统计法

TANG Shi-jie, LIU An-wei, MA Chong, XU Wei-dong, SUN Ying-hao, XU Chuan-liang

我国优秀跨栏跑运动员技术分析:刘翔技术特点 (男子110m栏)

3、结果与分析

在每个跨栏周期中,有起跨点与下栏点之分,优秀职业运动员在这方面跨栏步的距离与栏间跑的距离之比较以往有所缩小,形成了远起跨、近下栏的技术风格。而我国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员受客观因素(运动选材、训练条件等)制约,跨栏步依然呈现出近起跨、远下栏的技术特点,总感觉栏间三步是在有意拉步幅,导致栏间节奏欠佳,跨栏步转入栏间跑慢而不自然,栏间跑三步步幅差异非常明显,后程与前程相比,受体能与技术的影响,技术的稳定性下降很大,保持和发挥高速度跑的能力不强。

数理统计法是指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众多个体相同性状的数据测定,进行分析处理,找出某一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外显度及其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常用的数理统计法有:概率及其分析、相关及其分析、百分位数法和方差分析等。学者们常用该方法研究与运动能力有关的体型、智力、意识运动及个性特征等方面的遗传力。

(1)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

3.1、节奏、跑速是核心,完整教学是保障

以节奏、跑速为核心是现代跨栏跑技术的主要特征,教学中强调现代跨栏跑意识,在教学开始阶段要培养学生完整技术意识,在方法上采用标志物节奏跑:在地上画标志线、放置实心球、小木块等进行节奏跑练习;另外进行过低障碍节奏跑的练习,使学生跑跨由低逐渐升高的简易障碍物,栏间的步数由多到少,始终把节奏、跑速的培养与形成放在教学、练习的首位。提高平跑和跑跨结合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跨栏跑节奏,促进现代跨栏跑整体技术的形成。

3.2、高效起跨攻栏是形成现代跨栏跑技术的关键

现代过栏技术表现了远起跨、近着地的技术特点,但在我们的技术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好自己适宜的起跨点距离,具体要求是起跨攻栏能做到起跨角度较小,有利于摆动腿向前做积极攻摆动作,保持正确的过栏技术和较快的过栏速度。起跨攻栏时保证栏前形成高重心,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加速身体重心向前快速移过支撑点,积极向栏进攻,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好自己适宜的起跨点距离,把积极放脚着地,栏前形成快速短步,作为关键技术环节来抓。

虽然没有分组功能,但是16组不同的通信频率能够很大程度地确保拍摄时不受干扰。2.4GHz的无线电通信频率支持最大100米的工作距离。永诺宣称RF-602最高可以达到1/250秒的引闪速度,在我们的测试中却只能做到1/160秒。这款引闪器的稳定性让人满意,整个测试过程中没有出现漏闪。值得一提的是,RF-602还可以作为无线快门线使用。将接收器与相机的快门线接口相连,使用引闪器上的快门钮就可以实现。

3.3、栏间第一步是栏间跑技术的关键步

栏间跑的第一步是承上启下的枢纽,其任务是将跨栏动作迅速过渡到有节奏的跑的动作,并为栏间跑的节奏和跑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看到栏间跑第一步的重要与关键。下栏着地技术是基础,在教学上应强调下栏着地时有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使身体重心迅速移过支点,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快速跑出栏间第一步。栏间跑第一步的步长是关键,在教学上特别强调充分发挥踝关节的蹬伸力量,摆动腿要摆高、摆正、摆到位再下压着地,保证栏间第一步有较大且适宜的步长,形成栏间跑所需要的正确节奏、步长和跑速。

基于2SFCA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分级结果如图4所示,步行、公交和私家车3种交通方式下分别有55个、6个、3个街道超出30 min可达范围阈值.

3.4、110m高栏跨栏步栏间跑技术某些合理性的标准

结合运动学,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通过对国内外优秀高栏运动员10人的比赛技术图片的拍摄,共测量出122项指标,对110m高栏跨栏步、栏间跑技术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进行总结:

3.5、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优秀跨栏跑运动员技术分析

环境会计能够科学地记录,核算和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它不仅可以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而且可以向社会展示公司遵守政府环保法律法规,关注社会利益。

起跑至第一栏采用7步,起跑后加速稳,跨栏时,起跨提踵充分并使髋前延,栏上手臂帮助维持身体平稳,过栏剪绞快,下栏后起跨腿折叠前拉,栏间跑节奏好。全程跑中跑和跨紧密结合,帮他把栏间跑的高速维持到最后一栏,最佳成绩为在捷克尔斯特拉夫跑的12.87秒,破了刘翔12.88秒的纪录,保持至今。

刘翔在2011年之前,起跑至第一栏采用8步,起跑后加速快,上栏前摆动腿折叠充分,起跨时能充分提高踵和送髋,跨栏时两腿剪绞快,下栏时能保持高支撑并迅速进人栏间跑,栏间跑时频率和平跑接近。全程跑速度曲线较平稳,最佳成绩为在瑞士洛桑跑的12.88秒,当时创世界纪录。

国外优秀跨栏跑运动员技术分析:罗伯斯技术分析(男,古巴,110m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样本血清中测定值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两两比较用t检验,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数,生存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n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6、我国跨栏跑运动员技术特点分析

现在的跨栏跑技术特点主要表现为由“跨栏”向“跑栏”过渡,使“跨栏跑”更近似跑一大步。对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的技术比较发现我国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栏技术动作特征。

攻栏时摆动腿抬得过高,过栏后垂直下压,但前脚掌支撑不够,脚跟下落较多。

攻栏腿下栏后张力太大或太小,影响第二步的节奏与速度,从而形成三步步长与步频不协调,节奏感不强,步频过缓的特征。现代直道栏技术,栏间第一步有加大趋势,要求起跨腿过栏时,以膝领先迅速向上提拉(几乎贴近胸部),然后小腿向外伸展,完成奔跑动作。但我国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员在这方面的技术显得比较粗糙。

上体前倾能帮助运动员的起跨腿提拉得更快更容易。德国《田径周刊》称劳尔栏上技术为“折刀式”,头几乎贴到摆动腿的膝部,认为内赫米亚的“折刀式”过栏技术比劳尔更完美、更迅速。但我国高校运动员在这方面上体前倾与下压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

(2)周期动作速度和平跑速度特征。

高水平跨栏跑运动员跨栏技术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以速度为核心,特别注重全面提高周期动作和跑动动作的速度。随着跨栏跑运动水平的提高,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对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优秀男子110m跨栏跑运动员都具备较高的平跑速度,他们的100米跑成绩均在10.5-10.7秒之间(刘翔除外,10.23秒),跨栏跑平均速度也已由原来的8.0m/秒提高到8.5m-9.3m/秒,而我国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员,跨栏跑平均速度与100m平跑速度差异明显,比如,成绩较好的男子110m栏运动员,100m速度可以达到10.6-10.8秒,然而110m跨栏跑成绩却要15.0秒左右,栏间跑平均速度低至8.00m/秒左右。这也说明我国普通高校跨栏跑运动员跑跨技术动作在高速运动中结合不够完善。因此,要特别注重提高周期动作和跑动动作的速度。

(3)过栏与栏间跑技术特征。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教学实验前测试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经t检验,P>0.05,两个班共44名,实验班与对照班各22名。实验学生5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4)全程跨栏跑节奏特征。

想要提高跨栏跑成绩必须重视全程跨栏跑节奏的稳定。从全程跨栏跑的速度变化来看,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男子110m栏全程跑速度曲线,呈递增快而不平稳的曲线,即加速阶段出现早,保持高速度阶段不够,很多运动员在第6或第7个栏就开始降速,保持不了高速水平。至第8个栏,速度下降幅度较大,最后不能达到全速冲刺。

多模态隐喻观认为隐喻不只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其他媒介中,如声音、音乐、色彩、线条等。“多模态隐喻”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来体现源域和目标域映射隐喻现象(Forceville&Urios-Aparisi,2009)。多模态研究主要探讨多种媒介下的图像、音乐等非语言符号在表达意义时的互补性及规律性特征,探讨模态和媒体的关系,以及第二外语课堂中多模态视觉和言语的协同性(Barthes 1977;Kress&Van Leeuwen 2001;Royce 2002)。

3.7、跨栏跑运动员强化力量训练对提高栏间技术能力的分析

由于跨栏跑运动是强度比较大的短跑类运动,对体能各方面要求很高,所以要强化体能训练,特别是强化体能方面的力量训练,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耐力力量等方面的强化训练。

玉敏急了,说许姐,你太会编故事了,你不觉得这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吗?第一,我姑父帮你忙时,他暗示你要钻戒了吗?第二,我姑父暗示你到罗兰金店买钻戒了吗?第三,是你约我姑父的,还是我姑父约你的?冷静点吧许姐,不要异想天开了。我告诉你这件事,是想把事情妥善解决了,然后大家还是朋友,我姑父能关照你的时候会继续关照你。你是做生意的,难道不希望有人罩着吗?如果你刻意与我们为敌,后果我就不说了。

经过教学实验,对学习效果进行严格的考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经t检验,两班学生在技评、达标成绩上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导致两班学生实验后的学习效果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教法施加影响的结果。

发展最大力量对提高每一个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最大力量在训练时力量素质的发展取决于运动负荷的大小,一般可采用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肌肉收缩力量;二是改善肌肉的内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工作的能力,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这两条途径最常用的手段是以动力性向心工作形式进行的。训练过程中,一般采用器械练习、跳跃练习、跨栏专项动作和跨栏专项相类似的练习。保持在训练中,负荷重量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在增加重量阶段,由于采用的是强度大组数少,兴奋点极高,在没有明显的疲劳情况下完成的训练,因此有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用力。

(2)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

跨栏运动中速度力量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强大的速度,在比赛中完全没有优势,也就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能在短距离内快速移动并控制自己的身体重心,可以有效提高各种动作技术的速度,比如攻栏、下栏着地等。在训练中通常采用15-100m跑练习,快速完成跨栏专项动作练习和跳跃练习。可分为负重练习和不负重练习两种方法。用长跑,中距离跑,跨栏专项动作练习及与跨栏专项相类似的动作练习。

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收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其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为33岁,年龄最小者为21岁,怀孕时间最长者为34周,怀孕时间最短者为18周。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为34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怀孕时间最长者为38周,怀孕时间最短者为34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教学中应围绕现代跨栏跑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环节,以节奏、跑速为核心,以完整技术教学为主,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

(2)远起跨、近着地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是快速过栏,保持水平速度的重要技术环节;

(3)加大栏间跑第一步的步长,形成良好的栏间跑节奏,缩小栏间三步步长的比例;

(4)教学中对复杂而关键的技术动作,可适当采用分解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哈肯(Hermann Haken)1971年提出协同(synergy)的概念,并在1976年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协同理论[2]。协同理论认为,某个主体作为一个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序架构、沟通合作使得整个系统创造出新的价值,获得原来分散个体简单汇总所无法达成的效果[7]。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协同过程的本身就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的结果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因此,“协同”与生俱来就是与“创新”紧密相联的。

4.2、建议

(1)正确、自然的掌握好栏间三步的节奏,不要有意去拉步幅,特别是下栏后积极下压,加大第一步步长;

(2)加强攻栏时的技术动作,远起跨、近着地高重心平稳、快速过栏;

(3)强化体能及各方面素质的训练,如速度、灵敏和协调性等的训练;

(4)过栏时水平速度尽量降低,但不要低于起跨前水平速度的90%,不然很容易造成在栏上飘移,严重影响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洁敏.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跨第1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

[2]兰保森.影响我国跨栏跑项目运动成绩的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02).

[3]姚新明.中、外田径跨栏项目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4]汪广茂.对110m栏跨栏步新型技术特点及其重要性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5]杨文学.对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实施身体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5).

[6]侯令忠,任大全,魏丽艳,季刚.跨栏跑技术特征发展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7]刘景裕.110米跨栏跑的基本特征及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5.

[8]詹建国.跨栏跑现代跨栏跑技术与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 G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5-219-2-ZQ

作者简介: 黄秀忠(1969-),男,籍贯:海南省琼海市,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田径教学及训练。

标签:;  ;  ;  ;  ;  

浅析男子110m栏栏间技术特征与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